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幸福感及高校管理的研究

大学生幸福感及高校管理的研究

摘要:文章旨在探究大学生幸福感与高校管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提出科学合理的高校管理改进方法。本文对大连外国语大学282名在校学生,随机进行了幸福感与校园管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大学生幸福感水平与高校管理相关性较低,但仍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研究结果,对高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高校管理;影响因素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的主力,其个人能力、素质与所拥有的思想观念对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近年来,社会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有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幸福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我国不少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例如《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研究》中指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程度较高,其中选择“非常幸福”与“比较幸福”的人数比例累计达76.0%,选择“一般”以上达95.3%,选择“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有2.5%和2.2%。提升大学生幸福感,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探索。学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场所。高校管理作为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否对学生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1]。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幸福感水平与对高校管理相关性的研究。本文从大学生的幸福感着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和高校管理的满意度基本情况[2]。通过数据分析,探究高校管理与学生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为高校管理提供全新的视角,为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该研究对于培养健康向上的高素质人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大连外国语大学在校生为样本,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校内随机街头调查等方法,随机对282名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通过统计软件SPSS,问卷结果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统计结果分析

大学生的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问卷数据反映,多数学生对校园生活普遍感到满意,对幸福感的认知较为积极。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在年级、政治面貌两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年级高的比年级低的幸福感水平高,党员与共青团员的幸福感水平高于普通群众。而在性别、班级角色、专业类别这三个因素上差异较小[3]。而学生的幸福感在生源地等其他因素上无明显差异。

(二)高校管理统计结果分析

大学生对于高校管理水平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校园管理感到基本满意,对于改善学校管理持积极态度。在校管、教务、就业指导三个大方面,学生普遍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感到满意,而对教务管理及心理辅导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三)大学生幸福感和高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数据显示,大学生幸福感水平和对于校园管理满意度相关性数据达到0.31,表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与高校管理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较低。(四)幸福感量表中不同因子与校园管理满意度相关性分析在幸福感测量问卷中,将前十八道问题分为六项因子,而第十九至二十五题作为佐证式问题,结果不计入相关性计算。六项因子根据问题指向方面的不同进行划分,分别为:1.Freedomfromhealth,concern,worry,distress,2.Energylevel,3.Satisfying,interestinglife,4.CheerfulvsDepressedmood,5.ReleasedvsTense,anxious,6.Emotionalbehaviorcontrol。我们将六个因子所对应的数据与管理满意度数据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如下:幸福感量表中不同因子和管理满意度的相关性总体偏低,但相关程度略有不同,其中因子2、4、5与管理满意度相关性相对较高,1、3、6相对较低,即在幸福感中较为抽象化的内心情感体验例如精力、情绪起伏、个人心理状态与校园管理相关度较高;能具体化表现的因素如身体健康状况、消遣娱乐、情绪化行为管理与校园管理的相关度较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各个高校的建设也日益完善,校园管理中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基本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校园周边的设施建设,为学生多元选择提供了空间,对于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学生的精神需求满足度不够[4]。结果显示,高校管理和学生在内心情感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在大学管理中,学生情绪管理、心理援助和疏导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高校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普及性教育以及个性化咨询,还亟待提高。

二针对高校管理改进的建议

(一)完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于高校内已有的心理咨询服务并不了解,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寻求帮助,这也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应通过多种媒介和途径进行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作用,培养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建设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触手可及的求助途径,降低求助难度,保障学生隐私。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也应当涵盖高校教师群体。同时,高校还应培养各院系班导师、辅导员,掌握基础心理咨询知识,增加专职心理教师数量。充分发挥辅导员这一群体的重要作用,减少行政工作对辅导员的束缚,让辅导员增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二)加强思政教育

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应以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品质为目的,丰富思想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活动。例如:主题讲座、主题班会、团会等,使学校教育课程得到课外延伸与补充[5]。活动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理论教育为基础,结合当前社会形势的需求与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充分运用古今中外的正面例子与现时代的社会焦点,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群体向模范学习,提升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积极的思想观念。在课外实践上,学校应结合思想教育理论,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校内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们得到全面锻炼提升,在实践中培养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及积极思考的优良品质。

(三)加强学风建设

大学时期作为学生全面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升学习自主能力提供相适宜的引导措施。在塑造学习氛围上,高校应该引导学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目标,以多种形式如专题讲座、文化沙龙等等活动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制度上,通过完善学习奖惩机制、放宽学生组织学习活动的自主权利等举措,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风[6]。注释*:在探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时,r>0代表两变量正相关,r<0代表两变量负相关。|r|大于等于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r|大于等于0.5小于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r|大于等于0.3小于0.5时,可以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r|小于0.3说明相关程度弱,基本不相关。

三结语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程度较高,大学生幸福感与高校管理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校园管理感到基本满意,对于改善学校管理持积极态度。

参考文献

[1]景言.浅析“90后”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6,(2):147-148.

[2]罗皖.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冯光.培养大学生幸福感: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项基础性教育[J].南京社会科学,2008,(6):117-121.

[4]叶钦龙.新时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对策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6,(1):85-90.

[5]张琪.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21):43-44.

[6]范伟弘.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李睿 韩少鑫 胡鹏昭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