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三学三研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三学三研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摘要:地理概念是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某些学生对地理概念缺乏正确认识,影响其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三学三研”教学方式的背景,尝试提出以下几点有关地理概念教学方法的设想:逐字解释,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逐层递进,建构地理概念的涵义;概念图式,理清地理要素的联系。希望能对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三学三研;地理概念;教学方法

一、引言

“三学三研”是一种学生以“学”和“研”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的“导学”、“助学”和“督学”之下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其自主学习,提升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对问题的研究、探讨和解决能力。这与《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提及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积极探究”[1]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首要任务,而这一切的关键则是地理概念的学习。它是学生通过最初的感知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地理原理性知识的前提。然而,在一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由于不易理解抽象概念、对前概念的认知比较薄弱、认知差异等原因,对某些地理概念含糊不清,缺乏正确的认知,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也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地理概念教学将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根据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结合上海市金山中学“三学三研”的教学方式,针对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提出几点设想。

二、地理概念教学方法

1.逐字解释,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

上海市金山中学徐晓燕校长曾提过,“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固定的教学流程和固定的教学模式[2]。因此,笔者认为,“三学三研”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贯穿于一堂完整的课之中,也可用于某一个重点地理概念的教学中。地理是一门兼具时间性、空间性、区域性的复杂学科,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存在大量较抽象的地理概念。同时,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感知不深,缺乏一定了解,使得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加难以理解。例如“春旱”这一概念,这是北方地区春季经常发生的现象,但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学生并不了解,单凭教材上“春雨贵如油”的形容,学生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对“春旱”概念的理解进行如下设计(设计参考《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之巧用字典策略举例》[3]):(1)利用已有知识,分别解释“春”和“旱”的意思(自学自研);(2)思考并讨论华北地区“旱”的原因(互学互研);(3)思考如何解决“春旱”这一问题(深学深研)。首先,将“春旱”这一概念拆开,分别对此解释,“春”即春季,“旱”可解释为长时间不下雨,降水少,这一部分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轻而易举地解决。接着,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特别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总结,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①春季雨带尚停留在南方,北方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开始回升,蒸发量大;③春耕用水量大;④人口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大。最后,将“春旱”这一概念扩大,探讨如何有效缓解华北春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如此,通过逐字解释,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概念,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一些与自己生活认知较远的地理现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逐层递进,建构地理概念的涵义

有人说,写议论文需要一层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同样的,地理概念的学习也需要逐层递进,层层深入剖析,揭示地理概念的内涵及其与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这不仅是认识地理事物的一般思路,也是将地理概念内化的过程,同时,这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在产业活动一篇中,“区位”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作为本篇章的重点,“工业区位”、“农业区位”是了解世界上不同经济活动的基础,由于脱离学生认知,成为学习的难点。以“农业区位”为例,可尝试进行如下设计: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水稻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不同条件数据,要求学生以此为基础在地图上绘制水稻分布范围,并进行交流,以此完成“农业区位”的第一层含义——农业生产时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的解释,完成“自学自研”部分内容。接着,给学生展示真实的中国水稻分布图,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有的地方适合生长水稻却没有种植,有的地方不适合水稻生长却有大量水稻分布,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一起参与讨论,由教师和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农业的生产布局会受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完成“农业区位”的第二层含义——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4],如图1所示。这部分可作为“互学互研”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完成。最后,教师可继续通过提出问题“传统以稻田为主的上海远郊正经历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考验。基于薰衣草很高的美学和医用价值,有人提出在金山大规模引种薰衣草,是否合理?”,以此作为“深学深研”部分,由学生继续探究农业区位深层含义,深入挖掘。通过上述设计,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对概念事物的认知过程,又能将地理概念阐述清楚。

3.概念图式,理清地理要素的联系

地理概念学习是学生把新概念与已经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概念知识网络体系,并不断向网络中增添新的内容,形成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知识网络的过程[5]。因此,用简单的文字和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概念图方法是概念建构和整合的途径之一,不仅可以展示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能较清晰地反映出知识点的内在本质特征。以“气候”为例,运用概念图示进行地理概念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及以前学过的知识在空白的概念图上完成对气候内容的整理,完成对“气候”概念的初步建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然后,以“气温”和“降水”作为切入点,教师可提供相关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判读气候特征并总结气候判读的一般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完成“气候”概念的进一步建构。最后,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不同气候分布形成的原因,完善“气候”概念图,如图2所示。“气候”概念图通过概念图示的运用,建立起“气候”概念网络,并在后续的分析中逐渐将“气候”概念的知识体系呈现出来,不断丰富“气候”内涵,同时又能理清与这一概念相关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和整合地理概念。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运用上述方法开展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学会论证、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我校的“三学三研”背景,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以适应不同情境、不同学生的需求,如此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会.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徐晓燕.“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15,(10A):17-18.

[3]钱大伟,王梅文.高中地理概念教学之巧用字典策略举例[J].地理教学,2012,(4):54.

[4]秦文.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江晔.地理概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4):75-79.

作者:张蕾雷 单位:上海市金山中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