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和企业用人需求。文章从“双主体”育人机制、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双导师”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五个方面着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框架和实施要素进行了阐述。经试行,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以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与产业脱节等现实问题,为当下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0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技能培训融入现代学校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授课,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1],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模式,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它的推行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就业的重要举措[2]。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的可行性做法与经验。

1国内外现状

国内人才培养困境:当前,我国行业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众多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矛盾日益凸显。其根源在于现行的众多人才培养模式已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与产业脱节的现实困境[3]。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改革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国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产生了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瑞士的“三元制”和美国“合作教育”等模式[4]。这些教育模式共同的特征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例如,产生的工学交替、订单式等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奠定了坚实基础[5],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本课题源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17XJY01)。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并且已经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达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已经开始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正在进一步摸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双赢的具体做法。本文将就我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中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探讨与介绍。

2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专业岗位需求调研,确定我院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双导师”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进行着手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5],以解决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际割裂、教学与产业脱节等现实问题。

2.1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要素

2.1.1“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

签署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共同商议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导师聘任管理制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弹性学制管理和灵活学分制等。第一学年,学校承担主要育人与管理职责,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第二学年,校企联合育人,形成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第三学年,企业作为育人主体进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试岗实习。实习结束,如若双方满意,即可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问题。

2.1.2双线交织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双方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校理论课程+企业实践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学校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7]。企业实践课程体系应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企业导师在做中教,学生做中学,通过“做”去引导和示范专业所需技能和知识,通过“做”去指导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校企双方依据人才培养需要和岗位工作任务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并开发针对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以使课程体系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融合学生人文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

2.1.3“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

双导师型教学团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双导师”即高技能校内导师与高素质企业导师两大主体。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建立校企互培互聘、共同管理与考核的“双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导师引进有制度、校内导师培训有渠道、成长有通道,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双导师”教师队伍。学校导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和学习能力。学校应选聘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并为每位校内导师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定期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校给予培训指导,并有计划地选派校内导师进行短期(寒暑假)或长期(学期或学年度)深入企业锻炼,经受企业元素、生产要求的熏陶,快速提高教师职业实践技能。企业导师是由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强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通过现场示范、指导和交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建立企业导师资源库,通过招聘、行业/企业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人才。制订企业导师考核管理办法,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企业考核,企业师傅享受相应带徒津贴。定期邀请企业导师进校授课,积累教学与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导师和学徒之间的交流沟通。

2.1.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具体课程、具体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通过“启发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考证测评式等多种兴趣化教学方法[7],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学习。教学手段应多样性:根据课程性质,可采用传统授课、多媒体授课、传统+多媒体授课、音像授课等多种授课手段;在互联网浪潮下,也可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和依赖,采用互联网授课手段,例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

2.1.5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改变学校自主考评方式,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学校考核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阅卷评分+实验实训评分。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包括技术评分+师傅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8]。学校考核与企业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可切实增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岗位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2.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校企双方通过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育人与管理机制、校企“双导师”师资队伍、“学校理论课程+企业实践课程”双线交织课程体系、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弹性学制管理和灵活学分制等方面措施。

3结论

现代学徒制符合职业教育思想和产业需求。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框架和实施要素进行了阐述。经试行,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际割裂、教学与产业脱节等现实问题,可为当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玉珠.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4(16):14-18,30.

[2]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3]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45-51.

[4]王海林,卢小慧,韩秀景.国内外现代学徒制文献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7(11):34-39.

[5]孙佳鹏,石伟平.现代学徒制: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的良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14-18.

[6]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1):30-38.

[7]林立春.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02):166-168.

[8]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作者:黄俊梅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