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国制造2025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中国制造2025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中国制造2025”视角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模式,提出了胡格模式、客尼项目、跨企业中心、云课堂等多种创新教育,寻求长三角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突破以适应中国制造发展要求。

关键词:胡格模式;客尼项目;跨企业中心;云课堂

0前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作为试点示范城市群重要性不言而喻[1]。这对地处长三角的的机械制造类专业高职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高职实践教育普遍存在课程知识陈旧,教学时间和空间仅限于课堂教室或实训基地,双师程度不高,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国际化程度不凸显等诸多问题,如何抓住时代机遇,以国际视野、市场需求和现代科技新技术来引导高职实践教育纵深发展,值得深刻探究。为提升高职人才适应“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的创新综合能力,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我院尝试进行了胡格班、客尼项目、跨企业中心,云课堂等多种模式的教学创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教学模式、教学空间和时间上有所突破,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置换等方法,旨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1依托双元制,创办了胡格模式的高职教育

“胡格模式”由德国职教改革专家托马斯•胡格教授开创,倡导理实一体化授课,以学生为中心,以“手动冲压机”项目、“移动搬运机器人制造项目”和“小型机器设计与制造创新项目”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传统课堂和实践基地分离的状态,教师集体备课,及时参与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达到让学生手脑并用目的,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融入课堂,实现学生自我经验、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2]。通过学习的积累,学生亲手完成真实可见具有一定实用性的产品,使学生逐步完成认识、体会、参与、创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理论兴趣和职业兴趣,真正实现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3]。

2采用专业课程置换,积极推行客尼项目

德国客尼职业技术教育培训集团是德国最大的职业教育材料提供商,也是德国最权威的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和师资培训学院,客尼项目以专业课程置换的方式嵌入到高职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历课程体系中,旨在共同培养掌握最新技术、熟练专门技能、善于客户服务的紧缺高技能专门人才。我院的项目合作模式采用“TRAINTHETRAINER”模式,即客尼为学院提供师资培训并考核,提升汽车专业师资的教育水平,改变传统授课思维方式,按德国客尼职业教育集团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授课,实行联合管理,实现协同育人。整个客尼方项目合作期间,教师的全程教学包括教学评估和质量控制,项目课程内容都将由客尼集团提供监督指导,客尼项目能有效推进“双元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引进国外先进职业实训设备和人才培养课程,与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公司接轨,将国际先进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引入高职教育中来,通过这个内培外引的方式,提升高职教育师资水平,内化高水平制造业技术,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创建跨企业中心,实现校企双赢

跨企业培训中心由多个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组建完成,是“扩展了的实训车间”。常州大学城的“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是由武进高新区管委会提供场所,由企业提供培训设备,学校投入师资和教学资源,政校企三方按照资源共享和市场导向的原则合作共建。“中心”建成后,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拓展技术技能培训,定向为武进高新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跨企业培训的培训内容完全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学生经过跨企业中心培训后可以快速对接企业工作岗位,高校师资参与中心教学活动中来,自身业务水平也可以不断提升,与市场接轨,同时校企共同合作,各展所长,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共同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和开发[4]。3.1完成对学生或企业工人的实践培训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强调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但受制于学校的实训场所和条件,课程改革推行缓慢。企业则适应市场需求,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能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经跨企业中心牵头,企业提供既有装备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融合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学校提供理论基础教育和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践培训。学校的教学计划和企业的培训计划紧密配合,协调发展,注重学生或企业工人的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强化实习实训环节的评价考核,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形成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内容。3.2完成“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是教育培训质量的保障。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根据跨企业培训任务,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进行指导的教师可以是企业或行业专家,也可以是高校经过跨企业中心重新培训过的师资。高校鼓励教师下企业或中心进行实践,及时了解生产一线的最新技术,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双师型”师资转化。职业院校教师通过跨企业中心专家或行家牵头,加入行业协会组织,改变以往的一本书教一辈子的局限,开拓视野,了解行业的发展最新趋势和动态,并反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3.3开展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依托跨企业中心平台,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有效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高校教师科研水平高,发明创新能力强,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高水平技术无用武之地,成果往往难以转化成产业。通过跨企业中心,高职院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渠道畅通,能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跨企业中心政策支持多方参与,推动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校企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新技术产业化与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

4推进云课堂建设,打破高职教育授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云课堂以其特有的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特点,已经深入到各大院校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培养发挥优势,因此高校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迫在眉睫。信息资源共享,已是当前发展的主流,高职学院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已经排上了日程表,积极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各个重点专业课程中,高职学院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以实现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

5结束语

为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改革遍地开花,究竟何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更适合本土化发展,更能够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强强互赢,更贴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则需要更一步的时间检验。

参考文献:

[1]于志晶,刘海岳,金凤,李玉静,程宇,张祺午.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07).

[2]赵有生.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杨好丽.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的相关文献研究[J],2018,(03).

[4]余群英.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解析[J].高教探索,2007,(05).

作者:徐小玉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