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珂勒惠支的绘画艺术探究

珂勒惠支的绘画艺术探究

摘要:该文从珂勒惠支的作品着手,研究其作品主题和绘画风格,分析其艺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珂勒惠支作品的主题、视角以及形式要素。珂勒惠支的作品是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她在悲惨的社会生活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当代艺术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版画;绘画风格;艺术语言;人文关怀

德国女画家珂勒惠支对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她以一颗慈母之心,用油画、版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表现了当时的德国社会、战争的创伤和工人的悲惨遭遇。1898年,珂勒惠支创作了铜版组画《织工暴动》,之后又创作了《纪念卡尔•李卜克内西》《纺织工》《磨镰》《俘虏》《团结就是力量》等作品。珂勒惠支的版画和素描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真实,用笔刚劲,富有感染力。她善于统一画面、驾驭对象形象,具有极强的造型把握能力,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统一的效果。珂勒惠支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她关注社会和时代,观者面对其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触动。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表现手法大胆、粗犷,却有着纯净、坚毅、发人深省的精神力量。

一、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是画面构成的基础要素,不同的人物造型特征会给观者以不同的心理暗示。珂勒惠支并不详细描绘造型细节,仅仅运用概括的方法就能使画面富有表现力,以团块表现画面的整体感,其作品中对形体、动态的关注多于对细节的刻画。《双亲》描绘了父母失去孩子后悲痛欲绝的情景,他们跪着蜷抱在一起,对面部细节没有太多的刻画,但造型大气磅礴,人物处在黑色调中,像雕塑般冲击着观者的视觉。整体的造型和厚重的体积感,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珂勒惠支的作品《女人和死去的孩子》(图1)中,人物造型特征得以加强。母亲紧紧抱着孩子,仿佛要和孩子融为一体。孩子的躯体藏在母亲怀中,只露出垂搭的脑袋。这一强一弱的造型,体现了珂勒惠支常用的技巧。画面中形成了两股力量,同时形成了画面中唯一的团块,使画面具有雕塑般的沉重感。该作品中的次序安排得非常主动,重点关注物象的轮廓。珂勒惠支的大部分作品中,人物的动态都得到了强化,表现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同时反复刻画对象的面部和手部,模特形象、动势的选择也非常考究,这在作品《自画像》《双手叠交的女人》《俘虏》中都有体现。

二、黑白构成

黑白安排体现了画家掌控和协调画面的能力。画家在画面构思符合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安排黑、白、灰布局。在构图方面,黑白搭配有助于表现画家的情感,留白的适当运用会使画面整体具备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珂勒惠支的作品大多采取画面重心向下的构图,画面显得深沉、稳重,采用强烈的黑白对比,巧妙地运用刀法和光线,使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珂勒惠支有效把握和驾驭黑白画面语言,使人物造型具有悲剧色彩且富有雕塑感,充满张力。珂勒惠支的作品《农民战争》(图2)采用黑白分割构图,在画面下半部分描绘了一群农民拿着锄头,举着旗子,向前方奔跑,画面中农民群体数量之多使陆地远山只能在他们的缝隙之中闪现,这些形成了一整个深色的团块;画面上半部分的天空没有得到更深入的描绘,画面的点睛之笔是高举在天空之中的手臂、旗子和锄头,它们打破了单一的黑白两界,成为画面中最抢眼的元素,这不仅突出故事主题,也巧妙地安排了黑白布局。珂勒惠支的作品《织工队》(图3)采用了黑白分割画面的手法,黑白界限被处理得非常平整,两块互不干扰。人物刻画非常突出,尤其是面部表情,人物的神态悲伤、压抑,容易使读者进入画面所营造的精神世界。珂勒惠支一生都在铜版、石版和木刻等领域尝试新的语言,在写实和单纯构图的基础上,尝试利用黑白空间、线条表现其审美意识。珂勒惠支运用浑厚的处理手法塑造和刻画形象,描绘内心独白和自我意识。

三、线条

20世纪初表现主义流派出现之后,线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语言,成为艺术家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珂勒惠支汲取了表现主义画派的技法,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表现线条语言,将客观世界的元素概括为抽象理性的线。在作品《反抗》(图4)中,珂勒惠支根据故事内容,在熟练掌握技术和材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铜版画的优势,运用黑白单色调和渲染手法,在画面中营造了悲凉、沉重的气氛。在该作品中,珂勒惠支还使用了富有韵律的斜曲线,勾勒出人物的动态和气氛的流动之感,粗细线条交替,表现了人物的神态。珂勒惠支版画中粗犷、奔放的线条是她的一大艺术特色,这些线条的组合反映了她的精神世界。

结语

珂勒惠支具有伟大的艺术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她的版画艺术中,观者不但能感受到人文关怀,而且能欣赏到独特的艺术美。珂勒惠支利用艺术作为表达自我的媒介,她的作品体现了形式与内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当下的艺术家要想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就要学习珂勒惠支等伟大艺术家的艺术语言,积极地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这样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

作者:张羽 单位: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