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研究

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研究

1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

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就被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进行提出。和传统的建筑学不一样,小到三家村,达到城市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但是并不是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这是它所考虑的。人类聚居或居住的生存环境就是人类聚居环境,尤其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两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科学就是人居环境科学。它是对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进行探索研究而对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进行构筑,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对科学和艺术的研究。是综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它有着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的研究。

2建筑、地景、城市规划融贯发展

景观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目前人们对景观的认知还相当模糊,好大喜功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导致城市景观空间趋于非人性化和杂乱无章。因此,城市景观建设的核心应围绕优先保护、合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美的自然景观;满足多样化生活要求,创造美好的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景观空间而展开。城市要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首先要在工作模式上实现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和城市规划师的融合。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工作开展之初,就实现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通力合作,避免“既成事实”的前期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的困难和返工的浪费。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这3者的共同点:(1)有着共同的目标,也就是以人为本,对宜人的聚居环境共同进行创造;(2)“宜人”其实就是指除物质环境的舒适外,健全的生态,回归自然也包括其中;(3)对于土地要共同致力地进行利用,对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保护;(4)共同在科学与艺术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建立;(5)共同在工程学的基础上进行寄托。这三者相互交叉,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综合创新,对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有所购成。从学术与理论发展来讲,建筑、地景、城市规划学科都在拓展:——建筑方面走向“广义建筑学”;——规划方面更走向多学科的融合,涉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等内容;——园林学也不例外,下文将详述。三个学科在“展拓”的过程中,都有互相融合与变革的一面。方法论的变革是三者的学术发展的基础,通常来讲,从线性思维向复杂性科学转变,甚至是开放的复杂性系统,它的问题是一般的、共同的,但是还要具体研究每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

3关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

站在事业的角度上,风景园林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重要最好的时期。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重要”,一个是“好”。因为新的模式,新的高潮是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的,全国解放以来,风景园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也经历过,有很大的成就,来之不易。建设部主管全国的风景园林区,主管全国城市的园林绿色,指导全国风景园林工作,指导城市园林工作,指导城市区绿色工作,在指导全国风景园林工作和城市园林工作当中,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风景园林工作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国有风景园林区178个,占国土面积的1%,全国31处世界遗产中,有16处是部级风景区。在国务院的指导和关心下,风景园林区得到了很大的保护和增加。这几年旅游发展非常快,今年10个人里面有1个人出游,旅游业成为我们国家大的一个产业,增加了就业,发展了农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这里主要是风景园林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风景园林区也非常重要相关的文化科学教育活动,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工作,开展科学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一个很好课堂和场所,所以通过我们风景园林的保护和规划,促进了我们文化的传播,保护了我们自然遗产,特别是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素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当然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在这里我简要地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同时在城市园林化的工作当中,党中央国务院给了高度重视,2005年全国首次召开的全国风景园林工作。

4拓展园林文化,振兴园林事业

(1)发挥“园林文化研究所”作用,加强对“文化造园建景”的研究。去年,局已经研究并批准设立“园林文化研究所”,这一创造性的举措对于系统研究园林文化,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所成立后,应尽快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清思路,多出成果。中国园林文化在世界上独成体系,又深深影响着整个东方园林,它的发展虽有盛衰曲折,但其主流一直是在为“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探索,并创造最理想化的直观艺术表现形式。无论皇家园林在广阔山水之间的楼台殿阁,还是人文园林潇洒的疏窗竹影,究其根本莫不如此。传统园林文化如何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园林文化,使其与社会人文更和谐、更健康地融为一体。

(2)挖掘“园林文化艺术”丰富内涵,加大对扬州园林的宣传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电影《庐山恋》将风光秀丽的庐山展现在世人面前,带动了庐山经久不衰的旅游热潮;本世纪初,一台民族特色鲜明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又把美丽的桂林旅游带得红红火火,成为旅游与园林文化结合的典范,目前已演出了数千场。再观近年来优秀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乔家大院》、《闯关东》等,将当地文化和当地旅游炒得一浪高过一浪。

(3)审批“园林小品规划图”,加高城市建设中园林文化的层次和品味。园林文化的生命是特色。城市景观、园林小品,作为文化艺术而言,也必须创造特色。而特色的大敌是模仿。一时一风,竞相模仿,千城一面,甚至千镇一面,令人置身城市中周环回顾而不知身在何处,病因就在于一是缺乏规划,没有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把关;二是缺乏寻觅、捕捉和创造特色的世界性眼光和智慧,而是人云亦云,而不知为何而云。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就是要运用审批手段,强化规划意识,对城市建设中的园林小品、绿化小品包括住宅绿地建设、景观生态设计等,都要象正规建筑一样,进行严格的规划审批,不能随心所欲,使之透视着一种深刻的园林文化内涵和精神。这些做法其实在一些具有先进文化理念的地方早已出现,作为历史文化古城和部级园林城市的扬州,更应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部级园林城市的层次和品味。

5城乡统一规划树立人居环境科学观念

城与乡相辅相成,互为存在的前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割裂城乡联系。过去工作的缺陷是我们孤立地进行城市规划与农村居民点规划,整体研究很少,更基于二元经济结构所困扰,农村发展长期滞后,所形成问题一时难以解决。2004年,联合国“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城市—农村发展的动力”,最近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在一封致各界的信件中强调用整体方式来处理城市和农村问题,“为使城市与农村地区发展均保持可持续性,必须更好地整合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使之实行更有效的管理。”“我们目前面对的切实关注的问题是由于城市未能同时带动农业,地区生产力的相应提高,亦未能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任何改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我们特别要围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等问题进行城市化政策设计,切实提高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刺激和带动作用。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与让农民“进得来”相比,让农民“留得住”更为重要。要防止单纯通过行政建制的升格来提高城市化数量水平的做法,杜绝土地滥占、官僚膨胀、乡镇债务危机、农民负担也随之“升级”等做法。从经济工作来说,我们还需要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包括推动传统民间科学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这是生产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维护中小城市发展的基础。农村要发展经济,学习浙江等地区经验,发展无污染的产业集群,形成地方特色。乡村发展需要建设区域基础设施,有条件的集镇发展为中心镇,作为县域范围的经济文化副中心,带动地区的繁荣;在此过程中,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集约使用,村镇可能的相对集中,农村文化教育设施的建设与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人民生活的安康。从空间规划技术而言,这些乡镇建设原则与城市建设原则是具有共同点的,同时也有各自不同难点。本文提出用人居环境科学观念考虑城乡问题,可能有助于从多方面揭示这一重大问题,并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