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文化构筑和管控

网络文化构筑和管控

本文作者:王敏鸽 单位:中共咸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的文化精品正在网络上弘扬,网络文化提供的产品日益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先进的信息技术正在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近年来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积极建设,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精神家园。据统计,全国已经建成1万多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服务点。2011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在全国开展了首批实施的15个省级馆和52个市级馆推广工作。除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外,各地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规划和建设省级数字图书馆。同时文献的出版方式也趋于数字化出版,截至2011年底,中国电子书总量已达115万种,年新增18万种;单独出版的数字报已达700份以上,电子期刊已近万种。

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近几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始终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321亿元,2011年度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1亿,同比增长57%;2009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亿元人民币,2010年已达到349亿元,2011年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到428亿元,同比增长32%;此外,一些优秀的游戏软件正在走出国门,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34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131款网络游戏进入了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3.6亿美元,同比增长56.5%;2011年,中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342件,首次突破10万件,同比增长33.40%,较2006年的21495件增长4倍多。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影视等均呈快速发展态势。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形成了网络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虽然我国的网络文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网络文化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欠缺集中统一的网络文化管理机构,未建立长效完备的市场管理机制一是网络文化管理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络文化管理机构。国家肩负着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责任,有义务规范和管理网络文化,以调整网络空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保证其健康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政府确实是在运用行政手段对网络文化进行监管,但是其管理体制滞后,政府在规范网络文化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多头管理”的问题。这是因为我国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归属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安全归属公安部,网吧管理归属文化部,通信和硬件设备归属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出版归属出版总署。于是,我国政府负责管理网络文化的行政机构便涉及文化部门、公安部门、信息产业部门等。这种多头管理的体制,使放松管制与加强管制错位交叉,造成在管理上既有“缺位”又有“错位”,极容易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形成管理上的漏洞,这种现象容易导致执法力度的削弱。说明我国政府没有整理现有的与网络文化相关的行业管理资源,欠缺集中统一的网络文化管理结构,指导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二是缺少长效完备的市场管理机制,我国网络文化的各种管理尚未制度化和规范化,制度缺失严重。在具体的执法上,惯有的一些刮风式、运动式的临时突击做法已经成为常态。如对于网上的黄色污染等丑恶现象,有关部门虽然曾组织多次的严厉打击和专项治理,但仍然屡禁不止,稍有放松,就会死灰复燃。管理的滞后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已成为网络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网络文化法律法规制度很不健全,执行乏力,导致很多乱象发生我国在网络文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文化部颁布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游戏出版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和信息产业部《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规章,加之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对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很多的法规存在很多的漏洞,执法力度不严,导致很多乱象发生。

一是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当今网络环境中,病毒、黑客等已经成为可怕的敌人,他们不仅对用户私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播和出售,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问题也屡见不鲜。由于缺少明确的执行力强的法律制度对不法分子的惩治,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公众信息如何进行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网络文化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应有保护。网络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难题,也成为制约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保护知识产权与网络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到作品和录音制品的数字化、传播、技术保密措施、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数据库的保护及网络环境中商业标记、商业秘密保护等,这些都是发展网络文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是网络虚假信息、谣言泛滥。我们需要认清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其并非是一个虚假的环境。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具体界定,在这个环境中在“匿名”的挡箭牌下,一些人费尽心机,以获得、谈论、欣赏甚至传播别人的隐私为乐。他们甚至以知情人的身份自居,制造耸动性新闻,破坏他人名誉。恶意滥用的人肉搜索、似是而非的谣言和刻薄残忍的人身攻击,侵犯公民基本权利,违背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网络谣言的盛行,网络暴力的滥用和频现,也正将全民舆论推向暴力化、情绪化甚至极端化的歧途。当务之急,必须要用法律规范网民的行为,严惩谣言的散布者,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人才缺乏。人才是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网络文化基础薄弱,虽然每年能培养一些专业人才,但由于在政策上没有相应的有效促进机制,不能为网络文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培养和深造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人才流失严重。很多优秀人才认为国内的环境不太适合其发展,他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因此选择到国外发展。高级研发、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我国网络文化潜在的消费能力日趋加强,与此相关的人才匮乏现象将会日益突出。例如中华英才、前程无忧等人才网站的游戏职位的统计数据显示:沪上游戏公司平均每月的游戏人才招聘信息接近2000个,招聘人数超过20000人次。目前国内专业网络游戏技术人员仅3000多名,网络人才缺口很大。综上所述,要使我国网络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必须解决以上问题。

发展我国网络文化的几点建议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它的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建设高品质的网络文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网络文化要有正确的引导思想。网络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它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关乎人的心灵世界,关乎民族的精神面貌,关乎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要进一步加强正确引导。导向正确了,网络文化就能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就能长期受益。坚持正确导向就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对于网络文化产品来讲,思想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是根本。网络文化产品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追求社会效应,担负起社会的责任。不能仅仅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为了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在网络文化中掺杂一些暴力的、色情的文化垃圾,腐蚀我们的思想和心灵。网络文化发展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展现给社会,展现给世界。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体制建设。一要健全网络文化的管理体系。前文讲过,网络文化的“多头管理”,导致了在网络文化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缺位”和“错位”的现象,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因此,在网络文化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专门的系统的管理机构。二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管理进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中去思考设计;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严格执法,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

网络文化的繁荣健康发展必须有先进的核心技术作保障。网络文化的载体是互联网,网络本身就一种高科技的文化平台,高科技的文化技术发展可能会给网络文化的发展带来威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这些威胁。因此,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技术手段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产品的监控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通过研制和开发先进的防范病毒传播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建造防火墙,启用分级过滤软件,对网上内容进行甄别,将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站予以屏蔽、过滤。因此,掌握了先进的互联网核心技术,可以在技术层面给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使网络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要培养一批投身于网络文化事业的专业人才。网络文化人才包括网络建设人才和网络管理人才,人才的匮乏是网络文化发展的瓶颈。从数量上有欠缺,并且人才的培养也不平衡,高端的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需求量也是非常抢手。在网络人才的的培养上,首先要考虑到对学生网络文化创意的培养、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形成一支与市场相适应、适合开发的和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其次,就是要改善人才成长化境,从培养的机构、政策和环境等方面为网络文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条件。再次,就是要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的管理机制,积极的吸引国内外产业文化运作方面有经验、高水平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完善网络空间的教育与现实教育的融合和一体化的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利用网络的能力和网络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