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证券市场会计供需失衡措施

证券市场会计供需失衡措施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影响因素

1.质量特征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其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可靠性有赖于反映真实、中立性和可验证性。反映真实属于计量理论范畴,主要是指计量本身应与其所要表述的现象或状况一致或基本一致。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用户的需要和用途相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相关性解释为:“通过帮助使用者预期过去、现在和未来事件的结果,或证实或更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相关性强的信息,可靠性较差;而可靠性强的信息,相关性较弱。由于会计的本质是反应性的,探求真相和反映真相是会计职能的重要部分,因此可靠性应是会计信息的根本。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决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者的需求不同,相关性的具体形式和标准会随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参照体系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关性的大小非会计自身所能左右,它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所作的一种价值判断。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离开了可靠性也就无所谓相关性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会计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会计的灵魂。美国的安然、世通,中国的银广夏等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因不可靠而带来的危害,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可靠性的重要性。

2.影响因素

由于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相应的成本和效益,因此应遵循经济学的市场供求理论,效益大于成本是企业对外提供信息的首要前提。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观念,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信息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国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结果,尤其是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的公司。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供给

企业会计信息供给内容,包括强制性信息和自愿性信息两个方面。强制性信息,是指企业遵照国家相关法规、制度或行业协会规则的要求所必需对外提供的信息,这是信息供给的底线;自愿性信息,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基于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主动提供的信息,信息内容一般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对强制性信息的补充。

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需求

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动力。企业披露的信息可分为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两部分。强制性披露,是指按准则和制度要求,在表内确认或要求以报表附注或附表形式披露的信息,包括国家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重要信息,包括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公司的重大财务指标和经营情况,股东、董事、监事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对经理层的薪酬、奖励,控股股东的人数和控股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公司治理的水平、成绩和问题。

3.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供需主体和方式的矛盾。一是信息需求主体真正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会计信息需求者主要是投资者集团、债权人集团、政府相关部门等不同的利益集团,集团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在与信息供给者的较量中,如果信息需求者集团之间不能形成一种合力的话,其对信息供给的影响非常弱,更何况企业在信息供给中本身就拥有强制地位。因此,信息需求要想决定信息供给,不仅信息需求主体群体要真正形成,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成熟度和影响力。二是信息需求的反映机制是畅通的。信息供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者的需要,需求者的愿望要想及时、有效、充分地得到反映,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反映机制,即需求者对信息的一些要求能够畅通地反映给供给者,成为约束信息供给的一种力量。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多的体现了政府的意愿,是一种政府行为,制定准则程序的公开性和对各方利益的反映程度还有待加强。在制定过程中,参与人员的代表性、征求意见的形式和广泛性等问题还有待改进,缺乏对意见的反馈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准则部分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2)传统的“商业秘密”观点使会计主体不愿充分披露会计信息。充分披露信息是在信息供给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确保证券市场公平交易的前提条件。但充分披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可能引起的商业秘密泄露,是信息披露义务人所顾忌的。调查发现,企业之所以不愿披露过多的信息,主要是担心泄露商业秘密、传递出不利于企业的信号,分别占99%和84%。

(3)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效益性。会计信息的实际成本产生于会计信息的生产、检验和等过程中,是会计信息成本的可计量部分,其金额大小直接影响企业对外报告的净收益。会计信息的或有成本是指由于信息的披露行为而给企业带来的或有支出。会计信息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给信息供给主体和信息使用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不仅体现为微观效益,更重要的是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由于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外部效用,使得企业无法享有信息的全部效益,却承担了全部成本,成本与效益的非对称性降低了企业提供信息的积极性。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失衡的解决措施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证监会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一是应在法律的框架内,加快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尤其要加强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对预测性的信息、分部信息、增值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等披露,提出指导性要求。二是应完善约束中介机构的制度规范,制定信息市场化交易规则,鼓励信息市场化交易行为,对交易价格的制定、交易双方权益的保护、违法交易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提出规范性意见。三是应加大执行法律法规的力度和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尤其对信息造假责任人要严惩不贷,以遏制信息造假行为。四是应依法加强对证券中介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积极扶持证券业协会的工作,促进行业加强自律。

2.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职能

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一直是由行业协会负责的,这体现了行业自律的特点。但行业的自我监管也容易导致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使监督弱化。2002年美国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组建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以实施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监管。该委员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法人,其五名委员由证券交易委员会任命,其中仅有两名委员“可以是或曾经是注册会计师”。其主要职责包括:对为公开交易公司编制审计报告的公众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登记;为审计师制定审计、质量控制、道德和独立性准则;对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调查和惩戒;行使在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推行高标准所需的其他职责等。尽管这种监管模式的效果尚不明显,但是其独立监管的思路值得借鉴。目前,我国财政部已收回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部分权限,如审计准则的制定权等,但是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还主要依赖于行业自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和规范性的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查处力度,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加强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3.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监督和惩罚

目前,在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既存在独立于董事会的监事会,又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还存在独立董事。表面上看强化了监督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因职责权限划分不清往往监管缺失。

(1)独立董事的作用令人质疑。独立董事难以独立,容易成为内部董事的“保护伞”。独立董事所拥有信息不对称、日常事务繁忙、企业管理经验缺失,降低了其监督效率,与企业利益的无关性也容易导致其使用廉价投票权。

(2)监事会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尽管我国公司法赋予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层之外,由股东大会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的对公司经营决策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监督机构,并明确了监事会的职权,但在实际执行中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