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础医学教学创建思路

基础医学教学创建思路

一、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高职高专基础实验课的教学一般以验证原理为主要任务,实验教学随意性大,内容偏旧,不能反映医学实验的最新发展。通过做实验,学生虽然能学到一些操作技术,但在实验方法上主要是机械性模仿,实验报告和结果基本上千篇一律,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教室、实验动物严重缺乏

最近几年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增多,发展较快。大多数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宿舍、教学楼及图书馆的建设,而忽视实验室的建设,导致实验教室缺乏或设计不合理,比如实验教室不是阶梯教室,无多媒体演示台,教师示教时,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实验设备老化或陈旧、实验动物缺乏等。

3.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实验教师被认为是教辅人员,一般情况下,学校将学历层次较低或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人员,分配去承担实验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多,实验教学工作繁忙,实验教师很少有进修提高的机会,导致他们专业技能比较单一。

4.实验室管理体制及实验课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们现在的实验室管理仍以教研室分散管理形式为主,教研室各自为战,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实验课考试手段单一,传统的看标本,写实验报告的做法,难以对实验效果做出合理评价。有些课程实验课不进行实验考核。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及构建的目标、原则及现实意义

1.基本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符合21世纪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医学专业发展的教学体系及实验管理运行体制,即让学生掌握医学基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2.构建原则

确定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改变实验课依附理论教学的状态,应单独设置,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作用;实验课程的设置应打破原有学科与课程的界限,创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实验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寻求一条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3.现实意义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包含有一定的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收集、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及与教师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得出实验结论,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科学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多数实验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虽然实验设备已更新,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延续传统的没有实用价值的实验项目和内容,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开始,将能力本位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三、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及构建的措施和方法

1.实验课课程建设

根据各门课程实验内容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以及自身的特点和共性,建立既要符合本学科发展需要,又要与理论课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课程,既有知识体系的纵向系统性,又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横向整合教学课程。可以考虑将原来的十余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重新调整为四门实验课程,即以“三基三类实验”为特色的机能学实验课程;以“寻找和识别病原”为主线的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形态学实验课程;以“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为特征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在广泛调研、统一认识基础上,组织编写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计划、大纲及教材。以护理专业为例。①实验教学计划:制定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总体目标和培养目标,整个计划包括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及实验设计模块。②实验教学大纲: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内容和项目、学时分配及考核方式等。③实验教材:为方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编写相应实验教材。《技能学实验报告》将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按上述四个模块编写;《病原生物学实验报告》以“病原”为核心,以“如何处理标本、发现、认识、鉴别及抑制病原体”为线索,整合病原微生物及人体寄生虫学基础性实验理论和技能,按照这两门学科各自特点,分四个模块编写;《形态学实验报告》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将解剖学、医学遗传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实验内容进行精简、整合及重组,适当调整学时分配,编写符合形态学课程特点的实验教材;《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将原有陈旧的实验内容删除,以核酸鉴定或基因工程为主线,编写综合性实验教材,但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水平,可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试行。目前,以上教材处于编写阶段,其内容体系及实验项目还需进一步探讨。

2.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1)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建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平出发,通过实验的设计、探索、操作、观察、分析等多个环节,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准确地采集、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把当前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与教师和同学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2)合理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针对同一物质使用不同方法检测,或使用同一方法检测不同的物质,将得到的结果进行相互比对,现场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实验失败的同学,要认真分析其失败原因,对以后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3)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及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将原有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形象化地体现在图、文、声中,从不同角度刺激学生感官,使教学更加活泼有效[3]2130-2132。对一些现实中不易实施的实验,可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健全实验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通常情况下,单纯的操作考试,单纯的笔试,都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一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规范、准确为主要依据,占总分的20%。对能力较强的学生,特别是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实验的学生,可提交论文;对有创新见解的学生,考试成绩从优。

3.加强实验室建设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使实验室向教学和科研综合化发展。制定实验室细则,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保护自己及他人的安全。例如知道实验室中所有安全器材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实验前清除实验台上不必要的物品;取用药品时,认真检查药品标签,确保取用正确物品;实验时,不要把试管口朝向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食物及饮料等物品不应带入实验室等。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保证实验室所必须的设备及材料的供给,购买代表学科发展水平的演示设备,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4.注重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实验实训教师是实验教学的执行者,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过硬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要掌握简单的维修技术,特别是设计性综合实验,要求实验实训教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及多种实验技能。现在医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先进,种类多,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如不能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设立带编制的教学实验中心,配备专职的实验实训教师;二是实行实验理论课教师定期交换,双向流动;三是通过进修、参观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实验实训教师的自身素质;四是制定更有效的调动实验实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