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策略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策略

摘要: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一项关键内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作用巨大。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性,并在内控视角下,探讨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以期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控视角;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性

(一)目标相一致

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成本为测量、以业绩评估为核心的一种预算体制。其主要目标是实现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保证公共服务水平、完善预算管理,进而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成果,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社会价值。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单位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达到各项资源最大利用效益,为社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完成最终的管理目标。因此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的目标存在一致性,预算绩效管理效能的发挥直接受内部控制制度影响。因此,从内控视角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都注重流程控制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预算管理是以绩效作为核心导向,将预算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各个管理环节,以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和管理活动严格符合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的每一个环节,涵盖各项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因此,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都具备全面性,都是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同时做好流程控制工作,以提高事业单位运营效益。

(三)都需要全员参与

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需要明确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责,将其融入统一的结构体系中,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交流,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同样需要单位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强调全员协作的重要性,进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以提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因此,全员参与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需求。

二、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一些事业单位将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相分离,切断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甚至出现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割裂,未能以预算为依据进行绩效管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严重重叠,增加了员工工作量,降低了员工工作效率。另外,一些事业单位员工没有意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仅仅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资金使用和预算编制等简单内容,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意识淡薄。同时,工作量的增加引起员工的排斥心理,造成员工采取消极态度,致使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预算绩效管理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无法反映内控要求

2014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通过《规范》的指引,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已初步形成。就该套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而言,绩效管理指标解释比较笼统、规定比较宽松,缺乏精准词义定位,对考核对象缺少量化标准,无法反映内部控制规范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要求,没有对绩效指标进行分析,致使考核工作难度加大,影响了绩效考核工作的效果。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设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盲目照搬其他单位的绩效体系,造成事业单位执行的项目申报及审批体制缺乏科学性,不能把风险降到可控范围内,从而影响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能发挥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真正作用。

(三)预算绩效管理不能与风险防控有效衔接

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准确而全面评估本单位的经营风险。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事业单位需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而预算绩效管理正是风险防范的具体手段。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需要监管单位绩效的目标,同时需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分析,查找出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点,并进一步运用内部控制对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制订出科学风险防控方案,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合理性。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方面仍然存在欠缺,致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没有得到完整的落实。

三、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培训

首先,事业单位要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加强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使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了解到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保证员工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符合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其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培训,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关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从而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宣传和培训,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清楚认识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将内部控制融入到预算绩效管理中,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在内部控制视角下科学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核心,也是整个工作的关键所在。预算评价指标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和效果。因此,事业单位要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并在内部控制视角下,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同时还需将风险管理的内容加入到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中,从而帮助识别事业单位运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良好决策机制,对新增项目交由专业人员完成技术方面的分析,并进行集体讨论表决以达到立项评审要求。

(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与风险防控的链接

事业单位应通过改变预算绩效管理中重分配、轻执行的做法,加强对预算执行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以提高风险防范。首先,建立预算执行追踪制度,并在经营活动中严格执行,通过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项目的合理实施,同时能够帮助发现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的风险点,进而有效控制风险发生。其次,为预算执行和绩效情况等信息架起沟通的桥梁,对于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及时分析,进一步制定有效措施,从而排除预算执行中的各项风险,通过制度来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应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建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管,使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以促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燕美荣.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务管理,2013(8).

[2]宋梅.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

[3]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2).

作者:孔琳 单位:烟台市芝罘区人民体育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