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市发展论文:专业镇发展轨迹探讨

城市发展论文:专业镇发展轨迹探讨

本文作者:黎沛权、陈菲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纵向一体化专业镇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上市是由不同的企业分别负责不同的生产环节来完成的。综上所述,横向一体化专业镇尚处于专业化分工的低层次,是专业镇发展轨迹的初级阶段;而纵向一体化专业镇则处于专业化分工的更高层次,是专业镇发展的高级阶段。

发展模式

1外资主导型发展模式。外资主导的专业镇发展模式的实现有其必然的支撑要素,包括基础条件和推动力量。从基础条件来看,主要包括宽松的市场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广东作为重要的经济改革试点地区,对于市场经济的准入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制定都有明显的倾斜性;再者,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邻近港澳台,区位优势明显,劳动成本低廉。从推动力量看,包括两点:一是产业的国际分工和转移,尤其是香港制造业向内地产业梯度转移;二是廉价的生产要素和外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投入。此类发展模式最典型的是90年代东莞的“三来一补”经济。

2专业分工型发展模式。专业分工的专业镇发展模式是在产业集聚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才实现的,当专业镇的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随着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市场推动作用下必然要进行分工,而分工又意味着生产将进一步专业化,久而久之,在专业镇的经济体内必然会形成围绕一个主导产品进行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专门化生产的企业随之产生,这些企业通过市场竞争会使得某一类或几类产业特别突出,从而成为专业镇的主导产业。

3政策扶持型发展模式。随着产业的不断集聚,规模越来越大,单是利用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并不能很好地将专业镇的经济导向一个良好的局面,甚至会导致企业间的盲目扎堆和无序竞争,此时,政府的介入显得迫切而又必要。政府通过颁布地方性的优惠政策、提供各类生产要素如土地、人力、资金等资源促进集聚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规划引导、改善基建等措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导向和便利。当专业镇的产业发展主要由政府进行规划引导所推动,则政府的角色已然成为发展的主体之一。

4自主创新型发展模式。随着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传统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已过,正步入衰退阶段。而广东省的专业镇大多以传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市场成熟且接近饱和,若不及时转型升级则会被市场淘汰,但是专业镇的经济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不大,资金储备不足,技术资源相对落后,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也不足。基于如此严峻的局面,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与高校实行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型发展模式逐渐在各专业镇实行。

转型升级

1制造经济向创意经济转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制造业也告别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专业镇开始寻求新的经济方向,而创意经济就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一个选择。“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了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

2以高新技术促进生产力提高。广东省大部分专业镇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技术层次低,附加值低。在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专业镇大力推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适用技术,建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和营销体系,如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建成首个“部级电子商务试点镇”。

3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品牌效应的树立能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专业镇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路径,这包括两个方面:(1)从地域的角度而言,由于生产同类产品或同种产品的企业在空间上的大规模集中,形成门类齐全、产品线长的一个供货地点,更容易吸引广大用户从而形成区域品牌;(2)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围绕专业镇的特色主导产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积极应用推广先进技术,升级改进原有产品和服务,打造行业品牌。

广东专业镇与浙江“块状经济”的比较

与广东省的专业镇类似,浙江地区的产业集群一般被称作“块状经济”,但二者无论从形成机制、发展模式,还是转型升级进度都不尽相同。

浙江的“块状经济”多达数百个,其形成机制以纵向一体化为主,每一个集群的主体都是成规模却分散的家庭作坊或小型企业,实现了同一产业从原料、生产、运输、销售等不同环节的纵向专业化分工;相较之下,由于贴近市场和准入门槛较低,广东专业镇以横向一体化的专业分工为主,同一集群内的企业都有各自的生产链,从原料进货、设计到生产销售都是一手包办,并没有专注于一个产业的某一个环节或工艺,这也决定了企业只能进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浙江的“块状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其采用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为专业分工和自主创新。浙江的块状经济以家庭工厂为起点,通过纵向一体化的专业分工使得产业结构顺利从传统的轻工业向先到轻工业升级,而结构的演变更多地表现在产品的更新、工艺的创想以及产品附加值的递增上。广东的专业镇在发展模式上更偏向外资引导和政策扶持。改革开放后,开放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招商政策、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得广东迅速发展成港台和海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目的地,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随着产业的梯度转移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各专业镇开始成型并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

在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浙江和广东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从实现的途径来看,浙江更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而广东则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的推动力。浙江的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是发展成创新型现代产业集群,其突出的特点是产业关键技术为支撑,产业层次高端化,市场业态新型化。除了继续发挥原来的体制优势、集聚优势和营销优势外,更重要的是依靠重大产业技术的创新,突破升级瓶颈。而作为广东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专业镇也有同样的难题,企业有创新的动力,却缺乏创新的能力。为此,高校与专业镇对接的发展模式应时而生。有关高校针对专业镇的技术需求,着力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将本校技术力量和科技成果引入到相关的专业镇,共建行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2006年至今,广东投入资金,广泛发动60多所国家重点高校与广东200多个专业镇、产业集群区、产业转移园区对接。

建议对策

1承接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镇已经依靠早期承接港台以及国际的产业梯度转移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开始走向自主创新的转型道路,而相对较弱的专业镇则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延长本地的产业链和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另外,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要牵头招商引资,一方面则要大力推动本地区的科技开发研究,加强产业创新竞争力。

2建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已然成为广东省专业镇在后危机时代继续实现高速发展的瓶颈,尽管大多企业都有实现关键产业技术创新的欲望,但是缺乏高级生产要素如高层次人力资本、资金、设备等的支持。因此,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专业镇内产业链的升级均有着质的影响,而平台的内容应涉及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检测认证、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物流配送、人才引进与培训等服务内容。政府的作用则是为这些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给予适当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3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鼓励专业镇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开展产业技术项目合作,一方面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一方面也加强了该地区的产业链配套。产学研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用以将不同社会资源集中并整合到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平台上,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研发,也有利于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目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专业镇大部分集中于珠三角,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专业镇在技术创新的带动功能还较弱,而且专业镇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领域也需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