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思考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思考

物流金融业务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开展,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2011年以来,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愈加深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已达到3万亿元的规模。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明显捉襟见肘,于是众多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相继出现,并以此为契机在传统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传统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慎重选择质押物,在合同中明确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以上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然而传统风险管控措施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以中铁现代和南储仓储两家公司为例,见表1。目前物流行业在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其实正处于一个转型阶段,而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很多物流企业依然采取着以上述公司相同的传统风险管理方法,这样的管理手段,存在着以下明显缺陷: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物流金融业务,每个物流企业仅凭一己之力去调查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核准质押物的质量和价值,个性化定制质押物的保管措施,以及明确每一笔业务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来讲这样做成本极高,一个物流企业面对众多融资企业和质押物进行调查会消耗物流企业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融资企业可能与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多个物流公司重复对一家融资企业进行调查,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加之物流企业在某些领域上的知识匮乏,会导致这样的风险管控效率地下。不能解决重复质押问题。重复抵押,是指债务人以同一抵押物分别向数个债权人为抵押行为,致使该抵押物上有多个抵押权负担的抵押形式。重复质押问题主要是质押信息方面的闭塞,与贷款信息可以体现在征信系统里不同,银行间的质押信息很难做到相互分享,全面收集难度很大。即使是已经质押过的质押物,表面看来也很难有任何异常。此外,质押物的权属与登记问题也是造成重复质押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仓储货物的登记混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统一,进一步增加了对质押物监管的难度。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传统物流金融监管下的信息记录往往是单方面的、静态的,融资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容易产生纰漏,导致信息的及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无法保障。

二、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物流金融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常见的形式有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物流金融开始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手段,一方面,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是全是实时动态的监控手段,可以通过物联网构建的信息平台了解三方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与获得信息的成本,让银行对融资企业实现更真实、具体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货物标签以及出入库信息登记等手段,实时了解质押物情况,避免重复质押、质押物被调换等问题。并且,物联网技术为物流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新的业务模式,替代以往较之落后的、存在风险更大的业务模式。

三、基于物联网信息服务的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采用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形成了用户三方的信息集散地。在物联网下,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参与方可以共享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避免出现像青岛港骗贷那样的重复贷款问题。平台中的用户都采用会员制。即加入服务平台的三方客户都必须成为平台会员,根据客户资信状况、经营实力等情况进行评级。每个会员都会进行信息登记,其所有的交易信息、企业内部运营状况和信用等级等都会对平台中的其他会员相对开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会员制度,对会员进行约束。建立健全登记公示查询制度,经常性地定期公布存货担保信息、担保融资信息、数据信息预警等。即信息化的动态登记公示,对质押物所在的位置,所处的状态、所有权是否变动和质押物价格波动等进行记录,并按客户要求予以公示,以避免静态登记公示无法及时反应所产生的弊端。建立起统一的信用评级和失信人机制。平台会员信用等级统一由平台根据客户自身的经营情况、财务数据和平台内部交易记录等评定,为平台内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统一的参考标准。失信人机制则是一种针对部分不诚信会员的惩罚机制,但凡有欺骗行为的会员,其信用等级都会遭到大幅降低,以致无法再轻易得到其他会员的信任或遭受平台的经济惩罚。如银行对其进行贷款审核并对信用状况较差的企业予以剥夺融资权、勒令纠正和平台没收会员上缴的保证金等。事中风险管控:主要针对质押物监管风险、操作和技术风险,其措施如下。构架物联网的质押品的动态信息的获取系统。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从原料市场到产品市场这一过程中质押物品信息的读取与采集。一方面,通过附着在货物上的电子标签,可以实时监测货物数量和位置,通过无线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货物所处环境状况,充分保障质押物保管质量,一旦质押品信息出现异常,即产生了相关的风险隐患,会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再者,利用物联网,实现对质物所有权的严格确认,对质押物的货权进行详细的考察,不符合质押物要求的商品,坚决不能接受。并且确保商品归出质人所有,避免出现货权纠纷。建立智能仓库、制定合适的存货价格管理和标准仓库认证系统等,根据风险评级模型进行实时计算,预测风险。如系统将根据采集到的质物市场价格、质物数量等信息计算质押率,并将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设值则通知借款企业补货或增加保证金。利用RFID自动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GPRS无线远程传输等技术,构建实时信息传播机制,实现质押物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克服传统仓储管理中信息滞后的问题。在物联网中,质押物的动态信息的获取一般过程为:在物品上贴上RFID标签,读写设备通过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尤其是ID信息,通过这个ID信息向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器请求以获取该ID所对应的进一步详细信息的统一资源标志符(URI),读写设备通过这个统一资源标志符进行进一步的信息获取,实现信息的全面和透彻感知。事后风险管控:主要针对法律风险,主要如下:通过物联网的业务全过程管理,保留物流金融各个阶段的交易记录,以便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之间明确责任,减少法律纠纷。通过有公信力的平台公示与登记,确货物所有权,避免重复质押带来的法律风险。积极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严格实行业务中一个国家标准即担保存货第三方管理规范,两个行业标准即动产质押监管服务规范和动产监管企业评估指标。制定并完善平台规章制度,并通过会员制度促使这些制度落实,弥补国家法律制度中关于物流金融监管的缺失与不足。

作者:刘银伦 韩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