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计算机病毒论文全文(5篇)

计算机病毒论文

第1篇: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一般不会独立存在而是依附在其他程序里面,很少会被发现,可是一旦随其他程序被启动,就会肆意破坏系统后台;第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有些病毒可以进行自我复制,更有甚者还能产生变种;第三,具有潜伏性,有些病毒平时对计算机系统不会产生影响和破坏,但是一旦到了病毒发作的日期,就会对计算机带来毁灭性的伤害;第四,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有些病毒会将自己伪装成正常的程序,虽然有些杀毒软件可以卸下它的伪装并将它查杀,但如果杀毒软件不及时更新,也往往起不到作用。

二、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类型

计算机的基本病毒包括:

1.蠕虫病毒,该种病毒不仅会占据大量的系统内存还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用户一旦被此病毒侵入就会莫名其妙地进入死机状态。

2.木马程序,“木马”这一词汇源自古希腊,本意是藏于木马身体内部的士兵。而在网络上的木马是指伪装成恶意代码的图片、可执行文件以及网页等,该种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对用户进行传染,用户只要稍微大意一些就会感染该种病毒,感染了该种病毒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瘫痪。

3.CIH病毒,该病毒的渗透力极强,中招的用户不但会陷入瘫痪状态还有可能硬件已经被损坏了一大半,其破坏力相当惊人。

4.宏病毒,这一类的病毒通常会借助office进行迅速的复制并传播,这种病毒一般会比较隐秘地隐藏在对话框中,一旦被用户点击确认,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进行扩散。

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一)提高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首先不要随意打开一些不明来历的邮件以及它的附件,也不要随意浏览一些非法的网页和网站;从互联网下载程序的时候,要先采取杀毒方式进行查杀,确定安全之后才可下载;无论是使用U盘或者是其他存储工具,都要在使用之前进行杀毒。

(二)计算机的各种接口做好防范工作

在很多公共场所的计算机很容易被病毒侵入,比如实施教学的公共机房中,计算机就很容易被带入病毒,因为学生会经常使用U盘拷贝资料,如果有些U盘本身已经携带了病毒而很多学生因为觉得麻烦而忽略病毒扫描工作,就会使计算机很容易感染到病毒。所以,在使用U盘的时候最好先进行病毒扫描,确定无病毒再进行使用才比较安全。

(三)经常升级安全补丁

曾有大量的数据显示证明网络病毒大部分是通过安全漏洞进行传播的,所以用户需要注意安全补丁的升级工作,养成及时更新和升级杀毒软件的良好习惯,定期进行病毒的扫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四)对中病毒的计算机要及时维修

在计算机中病毒之后,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掐断网络,以防被其他病毒侵入形成交叉感染,及时找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用户自己没有把握能将其修好最好不要随便动手,以避免对计算机的二次伤害并造成相关数据的丢失。

(五)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

目前计算机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层出不穷。所以,比较理想的防杀方式是使用杀毒软件。但是杀毒软件如果不及时更新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杀毒功能,因此要真正保证计算机的安全就必须经常更新和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打开实时监控等。

(六)设置复杂的计算机密码

计算机密码最好选择数字、字母以及各种符号交叉使用,越复杂的密码安全性越高,比如可以交叉使用大小写字母加数字。切忌使用个人的电话号码或者生日等常用的数字做密码,用此类的数字做密码安全性极低。

四、结语

第2篇: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蠕虫病毒、木马病毒、宏病毒、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等。其中蠕虫病毒、木马病毒是目前网络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两种病毒。

1)蠕虫病毒蠕虫病毒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网络病毒。2008年底互联网中大规模爆发的“扫荡波”病毒就是一种典型的蠕虫病毒,该病毒在给全球网络用户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它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这种病毒与普通病毒不同,它一般不需要宿主文件,而是利用系统漏洞、网页和存储介质等。二是不断直接复制自身,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传播。三是传播目标不是计算机内的文件系统,而是互联网上的所有计算机、局域网中的共享文件夹、电子邮件、漏洞服务器等。由于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极快,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传遍整个互联网,给全球网络用户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除“扫荡波”病毒外,2001年12月爆发的“求职信”蠕虫病毒,迄今已造成数百亿美元损失。2006年12月爆发的“熊猫烧香”病毒,造成国内数百万台电脑受到感染,作者李俊成为中国首个被捕入狱的病毒作者。2010年7月爆发的“超级工厂”病毒,造成45000个工业控制网络受到感染,并使伊朗核设施受到破坏,核发展计划被迫推迟,该病毒并称作首个应用于实战的“网络武器”。

2)木马病毒木马(Trojan)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木马计”的传说。“木马”是目前网络上最为流行的病毒(感染比例接近60%)。著名的木马病毒有“冰河”、“灰鸽子”等。“灰鸽子”病毒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一个是客户端,即控制端,用以实现控制,另一个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用以植入被种着电脑,“服务端”不会像普通病毒那样自我繁殖,也不“刻意”去感染其它文件,而是通过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木马的服务一旦启动,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可以任意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可以远程操控被种着电脑,监视对方屏幕,记录键盘输入,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3)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种寄生在文档或模板的宏中的计算机病毒。若用户打开一个带毒的文档,病毒就会被激发,此后,病毒会驻留在公共模板(Normal.dot)中,所有自动保存的文档都会“感染”上这种宏病毒,而如果其他用户打开了染毒的文档,宏病毒又会转移到他的计算机上。

4)引导型病毒引导型病毒是利用系统引导区进行传播的病毒。正常情况 下,系统引导指令是存放在磁盘引导区中的,而被引导型病毒感染后,病毒会将其自身放在引导区中,而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搬家转移,待病毒程序执行后,再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此时这个带毒系统看似运转正常,实际上病毒已隐藏其中,伺机传染和发作。

5)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将自己依附在可执行的文件中(通常是.com文件或.exe文件),当宿主程序被执行时,病毒会首先被执行,党病毒完成驻留内存等操作后,再将控制权交给宿主程序,著名的CIH病毒就是一种文件型病毒。

2计算机病毒防御

面对层出不穷的病毒,病毒防御就显得尤为重要,病毒防御通常包括: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

2.1病毒预防

病毒预防十分重要,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病毒有时确实“防不胜防”。以前,计算机存在的安全漏洞一般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才能被黑客发现并加以利用。但目前,恶性程序会在安全补丁与瑕疵曝光的同一日内对计算机进行攻击,攻击速度逐渐加快,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当一个安全漏洞刚刚时,多数用户还未打上补丁,此时病毒的传播将如入无人之境,普通用户无从预防。

2.2病毒检测

1)传统检测手段传统检测手段即特征值扫描技术,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毒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就像是针对病毒的“人肉搜索”。它通过一一对比被检程序与病毒库中的特征值,来判断该目标是否被病毒感染。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一是被动性、滞后性。很明显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已知病毒,并且获取新病毒特征码需要复杂操作才能完成,特征码获取后,再给用户,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传播速度迅速,破坏力巨大的现代病毒来说,这种滞后有时将是致命的。而是免杀简单。黑客们不需要对病毒程序重新编写,只需经过修改病毒特征值,加壳等简单操作,就能够避免特征扫描的检测。

2)主动防御手段主动防御手段是在没有获得病毒样本之前检测和阻止未知病毒的运作的防毒防御方法。当前,主动防御技术主要有:虚拟机检测技术,在系统上虚拟一个操作环境,然后在这个虚拟环境下运行待检软件,在病毒现出原形后将其清除;启发式检测技术,采用智能启发式算法,分析文件代码逻辑结构师傅含有病毒特征,或者通过在虚拟安全环境中执行代码,根据程序行为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沙盒检测技术,使用病毒防御程序接管与系统接口(API)相关的所有行为,使本机系统成为一个“沙盒”,让程序在“沙盒”中充分运行,当病毒真正出现后,对其进行清除,然后“沙盒”执行“回滚”机制,对病毒留下的痕迹进行彻底清除,让系统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云安全检测,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软件异常行为进行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等病毒的最新信息,并传送到服务器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在每个客户端都设置病毒的解决方案,使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杀毒软件”。主动防御的优点:一是可以检测到未知病毒的攻击;二是具有启发式智能自学习功能;三是能够对网络病毒攻击进行实时监控和响应。主动防御也存在缺点:一是由于依靠智能算法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故容易导致误报或误杀;二是主动防御手段通常是在病毒特征显现后,确认病毒并清除,因此它对不发作的病毒不作处理。

2.3病毒清除

发现病毒后需要及时清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自动清除方式利用病毒防御软件清除病毒。常见病毒防御软件有瑞星、诺顿、360、江民等杀毒软件。有时你可能会遇到连病毒防御软件都束手无策的新病毒,这时你可以试试手工清除方式。

2)手工清除方式蠕虫病毒:你可以更新系统补丁,删除染毒文件、网页及相关注册表项。木马病毒:通常可以删除C盘win.ini、system.ini文件,以及注册表中的可疑启动项,同时删除启动项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宏病毒:你可以清除染毒文件及公用模板(Normal.dot)中的自动宏(AutoOpen、AutoClose、AutoNew),并将公用模板设为只读。引导型病毒和文件型病毒:可以用“干净的”引导盘引导,用备份的引导扇区(或文件)覆盖染毒的引导扇区(或文件),同时恢复被破坏的系统数据,如文件分配表(FAT)等。

3结论

第3篇: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一、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

1.计算机病毒的可执行性

计算机病毒其实和其他的相关运行程序大同小异,都是一种编好的运行程序。知识病毒运行时会对其他的软件程序造成破坏,并且寄生在相关的程序当中,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享有一定的特殊权利。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性

传播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他们最明显的破坏作用体现。计算机病毒程序一般都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播,病毒程序代码一但侵蚀到一个计算机系统当中,就会不断地衍生和蔓延,进行不断的自我繁殖,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

一个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很难被用户察觉,有的可以寄生几个月之久,甚至几年。所以当病毒进行传播的时候,也很难被发现。

4.计算机病毒程序的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潜伏在系统当中,一旦运行相关的程序就会让计算机病毒程序发挥作用,影响到这个计算机用户群。

5.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和主动性。计算机病毒一旦被感染就会对系统造成与运行上的影响,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坍塌。即使我们不去运行,病毒自身对系统也带有主动破坏的作用,不管采取什么保护的措施,都不能改变病毒的攻击,所以说,很多时候对病毒的防御知识一种手段,对于那些针对性很强的病毒,很多的防御措施都显得无效。

二、计算机病毒的相关技术分析

无线接入方式。通过无线系统,将计算机病毒传播到相关的计算机系统之内,可谓是计算机病毒的最佳传播途径,技术难度也相对较大。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无线的路由设备,进行有效的接收和发射,让计算机用户受到感染。还可以通过无线协议输入和输出,发射相关的病毒代码,混乱计算机的无线接受设备或者网络。一旦病毒进入无线传输系统之后,都会寻找对方的信息保护最薄弱的地方侵入,让病毒程序保存到该目录下。

作者:杨洋

第二篇

1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按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分为:良性计算机病毒和恶性计算机病毒;良性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只会造成部分信息出现错乱;恶性计算机病毒不仅破坏计算机系统,更改计算机用户重要的信息数据,还可能会对计算机硬件设备造成损害,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运行,处于瘫痪状态。

2)按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引导型病毒主要传染OS启动程序及感染磁盘引导扇区;文件型病毒通常传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用户在使用潜伏有病毒的文件时,驻留在内存内的病毒伺机传染文件或者直接传染文件。这类病毒的显著特点是附着在正常程序文件内,从程序文件外表根本发现不了。混合型病毒所最大的特征就是传染文件以及传播误引导区。

3)按计算机病毒运行环境分类分为:DOS病毒、Windows病毒和宏病毒。DOS病毒运行在MS_DOS操作系统和兼容性操作系统中,Windows病毒是一种能够在需要Windowas9x上运行的32位病毒。现阶段内出现了一种的新型病毒为宏病毒,主要是通过宏所实现的。此种新型病毒与以往病毒之间存在的最大差距为:此种病毒不单单能在Windowas环境中运行,在Office系统中也能同样运行。

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1)能够在计算机硬件传播。比如计算机的专用ASIC芯片和硬盘等。虽然病毒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病毒比较少见,但一旦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病毒将会对计算机造成极大的破坏,截至目前市面上还未有专业的检测软件能够查杀该病毒。

2)以计算机移动存储为媒介进行传播。光盘、U盘、磁带等都是所谓的移动设备。现阶段内软盘以及光盘是最为常用的移动存储媒介。所以说,此两种方式也是计算机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

3)通过网络进行传播。随着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有效缩短了时空距离,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但同时网络也为病毒搭建了新的传播平台和通道。通常计算机病毒潜伏在正常文件内,如果计算机用户将这种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另外一个用户,那么用户接受带有病毒的文件后将会对该用户的计算机造成破坏。比如破坏用户计算机重要文件、数据和系统等。

4)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也成为了病毒点对点传播的途径。

3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基于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较多,所以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要积极采取相关的病毒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造成破坏。比如数据、文件丢失、篡改,重要隐私信息泄露等,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就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而言笔者将进行简单的探讨,具体如下:

1)正确选择软件。为了避免病毒侵入电脑对系统、数据、资料造成破坏,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给病毒侵入计算机的机会。可通过正规途径购买正版软件,不使用盗版软件等方式。同时对于所有准备使用的光盘或者U盘等进行病毒检测查杀;不要随便打开运行电子邮件的附件。

2)重要文件数据需要定期进行拷贝备份。计算机内部重要数据用户需要一段时间内需要进行拷贝备份,所备份的资料为重要数据、文件等等。这样才能降低病毒入侵后对于计算机出现的损失。

3)定期检查电脑。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及种类多,危害性大,尤其是像CIH病毒对主板BOIS芯片、硬盘数据破坏性大,一旦病毒侵入将给用户带来极大损失,所以用户应定期主动查杀病毒。

4)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提高防范能力。及时升级计算机杀毒软件是提高计算机防病毒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户应使用目前市面上技术比较成熟的杀毒软件,定期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更新。使计算机始终在杀毒软件的监测下不给病毒有可乘之机。

4结束语

第4篇: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1.1设计思路

网络计算机易感染的病毒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和移动存储设备。因此,本方案设计的主要思路为:a.通过有效配置防火墙设置,阻止互联网中的病毒侵入网络计算机;b.利用杀毒软件,提升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阻止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病毒入侵;c.采用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将网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分区和指定分区进行保护,一旦计算机重新启动系统就恢复至初始状态。d.通过强化管理机、更新系统补丁、做好系统备份以及提高员工防病毒意识等手段完善方案设计。

1.2主要措施

1.2.1阻止互联网病毒。在网络中,防火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当防火墙成为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唯一通道时,它才可以全面、有效地保护内部不受侵害,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和病毒入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网络安全领域,状态防火墙一直是处于第一道防线上。它就像是管理端口和协议的交通警察,在网络工程师制定的成千上万条规则的基础上,为流量采取最恰当的措施。但低策略的防火墙设备已不能抵挡一些新型网络病毒的攻击时,它的局限性就很明显了。所以防火墙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a.防火墙的架构采用硬件体系;b.防火墙要求的并发会话数量;c.外部访问的类型和范围要求;d.喜欢的管理用户界面。

1.2.2阻止移动存储设备病毒。防止移动存储设备病毒入侵的最好方法是不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但是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结合实际网络情况,将客户机的USB移动存储接口关闭,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集中在管理机上进行操作。禁用接口可以采用直接移除物理设备接口、或者在计算机BIOS内和系统注册表内完成禁用功能。

1.2.3安装杀毒软件。计算机病毒防护主要是做好预防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传染和破坏。实际上这是一种动态判定技术,即一种行为规则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而后在程序运作中凡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认定是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操作,尤其是写操作。所以反病毒技术通常采用杀毒软件技术,该技术形式涵盖了病毒预防、病毒检测和病毒清除多个方面。使用杀毒软件可以有效的杀除部分网络病毒和移动存储设备携带的病毒。

1.3完善措施

1.3.1强化管理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管理机和客户机各自任务和角色不同,管理机不仅要对客户机实施上网行为管理,而且也是数据传输的窗口。因此对管理机的防护设置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户机。在管理机上至少应保留一个不启用还原保护功能的分区方便管理人员存储数据。未保护分区的存在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方便,所以这里要借助另一种反病毒技术来配合,在未保护分区上安装单机版的杀毒软件,即保证了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数据升级与还原保护功能不会产生冲突,也杜绝了U盘、可移动硬盘病毒的传播。

1.3.2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和更新特定病毒免疫程序。抑制病毒流行的直接应对措施包含。及时安装系统厂商提供的专门针对因漏洞原因而致病毒传播的技术补丁;及时更新硬盘保护卡厂商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最新保护驱动。

1.3.3备份系统。防护方案的设计虽然已经尽量考虑了数据保护所面临的各种情况,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可预料的意外生,在方案的最后实施阶段使用GHOST软件制作一个干净的系统镜像文件,并将此文件保存于隐藏分区中。

1.3.4提高员工防病毒意识。虽然很多单位都有一套较完整的计算机防病毒管理制度,但有的员工防病毒意识仍然不强,有的制度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单位应着重加强对员工计算机防病毒意识的教育,培养员工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自觉地在使用外来移动介质(U盘、移动硬盘等)之前进行检查,不轻易使用网上下载的软件。

1.4病毒防护方案

综上所述,实际中网络计算机最好防病毒方案是:a.入网之前架设网络防火墙,并实时更新相关软硬件设备;b.通过计算机BIOS禁用USB移动存储接口并移除物理光驱。资料的拷入拷出都集中在管理员机器上完。一是要求在管理员机器上进行及时的病毒杀毒,二是要求管理技术员对拷入拷出文件进行审查。客户机通过访问管理机指定分配好的共享文件夹就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载。c.通过硬盘保护卡还原保护系统对硬盘分区的显示/隐藏属性进行适当设置。在日常应用中,应将系统分区设置为可见、保护状态,剩余分区全部隐藏起来(将备份系统存在磁盘符下),视情况不提供使用,或开放一个独立分区,将该分区的保护指令设置为“每日自动清除数据”。对于管理机要保留未保护分区,方便数据存储和共享。d.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系统补丁,做好系统备份并提高员工防病毒意识。

2结论

第5篇:计算机病毒论文范文

传播迅速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之一。病毒在进入电脑以后,不仅可以对本计算机的文件和系统进行入侵,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和媒介快速传播,占领整个电脑甚至传播到其他的计算机中。同时在计算机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病毒很可能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恶劣,这不仅使病毒的影响范围更广,同时也给病毒的扫描清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计算机病毒实际上也是软件,它在进入电脑以后会自我复制并不断蔓延,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整个系统。所以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清除病毒,它就会快速传播,侵害使用者的计算机甚至蔓延到其他计算机中。

2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虽然计算机病毒的性质恶劣,影响不良,但是人们并不是拿计算机病毒毫无办法。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检测和处理软件不断增多,人们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使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更加有效全面。

2.1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想要很好的防范计算机病毒,就应当做好预防工作,减少计算机病毒侵入电脑的可能性。首先,通过互联网下载软件中应当注意网页的安全性。部分病毒之所以进入人们的计算机,是因为人们的病毒防范意识不足,随便从网页中下载资源,从而把伪装成程序或文件的病毒带至电脑中。所以计算机用户在浏览网页和下载资源时应当注意其安全性,不给计算机病毒可趁之机。其次,应当注重计算机软件漏洞的修补。一些计算机病毒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中的漏洞来侵入到电脑中,危害计算机。所以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当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和管理,注重软件漏洞的修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减小计算机病毒侵害的可能性。最后,不随意打开可疑的程序或软件。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依附于程序和软件中,使用者在打开软件和程序的同时,计算机病毒也会执行和传播。所以用户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意识,不随意打开可疑的程序和软件,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危害。互联网的使用使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更加广,速度更加快,影响也更为恶劣。网站等都是直面互联网的,每天有大量的用户访问和获取资源,想要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也就需要从这方面考虑,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和传播。首先,可以安装可靠的病毒扫描软件。这是预防计算机病毒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只要安装了扫描软件,就会实时的对各种信息和资源等进行扫描和分析,从而及时的拦截和处理可疑程序或软件,从而预防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同时在使用扫描软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不断对软件进行更新,提高病毒预防的可靠性。其次,也可以通过病毒卡的使用等方式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和处理。这能够更加安全可靠的保护电脑,但同时也会对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机病毒的预防软件和程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购买和安装,从而提高网络安全的可靠性,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妨害。

2.2修复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计算机病毒对于系统和主机的损害是毫无疑问的,进行修复是消除病毒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计算机安全性的必要途径。首先,用户可以安装和使用杀毒软件。现今杀毒软件也是多种多样,例如瑞星,360等。用户可以启用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地毯式的检测和处理,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病毒,及时的进行处理。同时杀毒软件在日常还可以对电脑进行保护,有效拦截可疑的网页或软件,从而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其次,用户形成良好的文件备份习惯。这可以将用户的损失降到最小,在计算机被病毒侵害以后,用户还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用户可以定期进行文件的储存和备份,从而对病毒进行有效的防治。

2.3注重互联网的管理

计算机病毒的最大来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开放共享让人们能够快速的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也使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更加便捷。所以如果只是单纯的完善计算机病毒预防和防治软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病毒问题。将网络安全技术与互联网管理相结合是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必然趋势。目前所采取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还是采取各种杀毒或预防的软件,这使用户站在被动的位置上。加强互联网管理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计算机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从完善访问机制,制定合理的网络管理条例等多方面对病毒进行有效的抵制和预防,减少病毒的侵害。加强对于互联网的管理能够改变现今互联网使用的无秩序状态,能够约束和规范人们在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和访问,从而有效减少不合法不正当的网站,减少不健康信息和资源的访问,这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的互联网环境,从而减少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侵害。所以应当注重对于互联网的管理,有效解决计算机病毒防害问题。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