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考(3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考(3篇)

第一篇: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地方民族本科院校布局相对偏远,学生生源来源大多是农牧地区,较少正规接触和使用计算机技术,而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真正引领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学科的第一门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教育伴随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入社会各行业领域,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发展,其他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民族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通晓本专业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实践要求,同时又具备较高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人才。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利用公共基础知识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处理本专业常识问题,收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就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面。

一、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1.师资问题

各类民族学院大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建设,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学校相应开设了一些计算机课程。但由于资金不宽裕,地理位置偏僻及师资力量的薄弱,严重影响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和实践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自身刻苦努力和学校的培养,目前整个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有部分老师已经觉得力不从心,加之年轻教师的补充也较少,导致师资力量仍是最普遍的薄弱环节。并且有些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未实行全校性统一管理,导致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不能完全达成思想的统一和目标的一致。

2.生源问题

很多民族学院的布局基本都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生源大多来源于偏远的农牧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技能的应用整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传统学科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生对OF-FICE的使用需求更有兴趣,而非师范类学生比如会计专业更关注电子表格和财会类软件,音乐舞蹈艺术类学生更喜欢音频视频制作、图形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知识,少数民族学生使用计算机时更愿意处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事务。(2)文理科和本专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有较大差异。理科学生对于逻辑抽象要求较高的编程课比较感兴趣,而文科学生对需要灵感和美感的创作类课程更感兴趣。(3)性别差异对学习计算机知识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大多数男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女生反之。(4)生源地也有较大影响,来自经济好一点的地区的学生对于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操作没有太大兴趣,而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也要练习多次才能熟练掌握。对于差异如此巨大的学生,学校和教师不做出大胆的变革就不能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3.教学设施设备问题

据调查,目前各大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上都花费了巨额资金,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包括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但是,这些设施设备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课程,也有些课程不适宜一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尤其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只讲不练或者讲完后等一段时间再练习都是不合理的。

4.传统观念和教材问题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狭义工具论”的认识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今天看来计算机本质上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工具,它确实严重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但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即软件)、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学习计算机只学习实践和操作而忽视理论,这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再看教材,我们国家出版社发行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类的教材可以说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侧重于办公软件类的,有侧重于各种工具类的,还有科普性质都写一点的等等,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选取真正适合教学对象的教材很困难。这就会让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和中学时代一样就是玩,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二、改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交流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交流不仅局限在高校间,更多应该是学校与企业的交流。高校间的交流也应该多样化,高职类学校和重点院校各有特色,交流的时候要更多地看清优势,结合自己的特色风格,才能探索出自己的道路。学校更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或者定期与企业沟通交流,特别是与学校所在区域的企业交流。让教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技能的人才,让学生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更加有针对性。我们应该更多地调研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上的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需求,将这类公共需求做扎实,让学生走进工作岗位时的磨合期更短一些。

2.编写适合的教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对信息技术的需要,筛选出它们共同的部分,以此作为教材编写的蓝本。Office办公软件在各行业中使用的频率也是很高的。但是学生认为办公软件很简单,不屑一顾,等到毕业时写论文,做自荐书的时候就无所适从了。其实如果用心设计一些实例,学生是可以觉得教材很有用的。比如设计如下事例:通知、请假条、系刊和成绩通知单、操行成绩统计、学分积点计算、奖学金评比、运动会赛程安排等。这些事例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枯燥无味。所以,基础的教材只要有针对性,只要贴近学生实际,就不会成为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

3.注重个体差异

民族院校学生个体差异尤其显著,教师在课堂上特殊照顾也是一种方法,但教学班级的学生整体成员差异不能太大。面对同大类专业学生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打破原有班级划分,学生根据自身基础和需要选择相应教学内容的班级来学习。学生选择相应层次班级后,为进一步加强针对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在辅导环节增加辅导教师。

4.紧扣专业实际

教材环节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改革可以从制度上实现,但是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紧扣就需要教师自身更多地了解学生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的专业以后对计算机的需求,如在Office的学习中和中文专业的学生强调公式编辑器的使用方法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和音乐舞蹈类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图片处理而不去教他们音视频的简单处理显然也不合适。在照顾个体差异的同时,尽量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开展两到三次特殊的教学对学生提高计算机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紧扣学生专业将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5.开展相关趣味竞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校要大力支持现在的各级各类趣味竞赛,比如ITAT就业技能大赛、软件设计大赛、信息安全比赛等多种有益的比赛。比参加比赛本身更重要的是校内的选拔和培训学习,这个阶段可以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获得锻炼和成长。选拔出来的学生进入相关组织机构的比赛可以让学生受益,教师受益,学校受益。条件不成熟或者经费受到限制的院校,也可以在自己校内举办类似科技文化节的活动,而校内大量晚会的音视频制作,甚至就是学校一般的办公事务都可以交给勤工助学的学生来完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地方。

6.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当前大学计算机教育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首先讲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自身对计算机系统知识和理论要有相当高度的理解,具备创新的教学方法,能融会贯通领会计算机科学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论。其次,计算思维的培养学习不仅仅是计算机教师的任务,其他课程的教师在保证专业知识更新充电的同时,也应该接受一定量的计算思维培训。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而言,由于其更新速度很快,我们更要加倍努力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保障建议执行的相关措施

任何良好的建议和改革方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执行。首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使人们无所适从。即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任何一名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学习计算机技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改革落到实处。规章制度经过充分论证成形后必须坚决执行,不能因人而异,可适当引入相应激励和惩罚机制。课堂没有竞争、学生没有竞争、教师没有评比,就没有提高也谈不上改革。最后,将一门课程的改革落实到一个篇章的改革,再落实到一堂课程的改革,最后落实到一个知识点的改革,才能积少成多汇聚成流。四、结束语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艰难的,尤其是针对人们思想已经固化的观念的改革。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必须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在实践中见到成效。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让计算机基础课做出它普及传播计算机技术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包奇金宝,张景龙,张智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646-647.

[2]袁焕民.对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221-223.

[3]白翠梅.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教学[J].计算机与网络,2006,(23):55-56.

作者:何斌 季海英 薛晓梅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必修课,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只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当代大学计算机教育的改革目的、混合式教学的优势,阐述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内容。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自主学习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等问题的出现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的应用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更符合“自主、协作、研究”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学生依靠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形式为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条件。

1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主要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是学生通过自主在线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强调通过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通过网络化教学的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为基础提出的。2000年12月份,美国的教育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能够较好实现计算机某些方面的教育目标,但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不会完全替代学校计算机教育,但也能很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观点。在我国,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计算机的学习方式的优点与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为了保证大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织者设计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并创造了相应的学习环境。

2.1创新混合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什么学生吸收什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定位发生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发挥着监督学习的作用。在教师讲述的知识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水平。

2.2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太快,学校教育呈现一定的滞后现象,因此,计算机课程组织部门将网络教学引入课堂,将实时更新的新技术及时教授给学生。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目的

3.1改变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上课形式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的上课时间主要用来观看教师的操作,基础理论知识繁多,学生自身动手操作的时间很短。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教材内容放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无法调动学生学校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下学校的重要工作,因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3.2转变教学模式,满足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多数学校在中学阶段已开始进行计算机教学,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设施配置以及教师能力等现实情况不同,导致进入大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如果将教学起点设置得较低,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上课对自身起不到提高能力的作用;如果起点设置得较高,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为了适应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基础好的学生能提升自身的水平,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提升计算机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

4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内容

在传统加速计算机教学资源和内容向混合式教学转变的过程中,主要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得更加立体化

在混合式教学中,在线课程教学占有重要位置,在线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的大纲、学生需要的课外辅导的资料、测试题题库以及多种微视频范例等。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种形式的幻灯片。利用多媒体中动画的演示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多种方式的课程知识展现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得教学直观、立体。

4.2改革课程理论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在实际大学教学中,计算机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这就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需要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取舍。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考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实践,努力提升学习能力。

4.3完善和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进一步填充课程教学网站的学习资源,提高样例、课件、习题等资源的完整度,便于学生有充足的资源可利用。通过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考试,并接受学习反馈。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把更多的网络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接受到的知识更新颖,与社会的发展更同步。

4.4改革综合评价和考试方式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将考核重心转移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不单纯注重考试结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的学习中。在平时测验和结课考试中,加大实验操作能力的比重,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的成果、参与完成任务的比重等因素加入综合考核的范围。不将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更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进步。

4.5完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计算机教师在课程开设后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箱或微信等向学生公开,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和教师在线交流。课上的时间较为短暂,教师不能与每位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课下的在线谈话,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进行总结,可以达到有效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5结语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精力投入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在存在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更能适应大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希斌,侯九阳,刘春媛,等.“大学计算机教育基础”E-Learning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2]陈希亮,姜峰,赖俊,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6).

[3]程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探讨[J].科教文汇,2013(18).

[4]张桂芳.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4(25).

[5]于宁.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12).

作者:李红梅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第三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强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在新的时展背景下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思维与促进创新创业。笔者围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历程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抓住契机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体系建设,以推进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走向新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新毕业生数量高达几百万,而一定时间内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是有限的,并且社会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高校毕业生人数,这二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随着“互联网+”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和渗透领域的扩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模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大学生开阔思维并打开眼界,能够让大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进行自主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缓解就业紧张局势。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历程分析

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历程来看,计算机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意见以及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在不同发展时期所关注的不同重要点。具体而言,计算机普及阶段的起始时间分别是1997年和2004年,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及计算机文化基础是这一时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2004年,大学计算机课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基本上确定了四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总体框架,并设置了新的课程方案“1+X”。这种课程教学安排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此时的计算机核心课程主要有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硬件技术基础等。2009年,教育部在总结之前知识结构框架和课程方案设置的基础上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重要改革,并提出了构建包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在内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了2012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重点,人们将计算思维作为了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导向。但此次改革仅仅是将虚拟化的计算思维融入了教学目标体系和人才培养规划中,并没有改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学环节。为了实现大学计算机教学目标和落实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项目的具体要求,教育部及高校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将基础课程原有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升和优化处理。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学者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学科和学科能力培养,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不同视角和层次的研究。从学科类型来看,人们会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为文科类和理工科类。从技术支持类型来看,人们会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为ITUOOR和MOODLE+LAMP几种类型。而从从培养能力方面来看人们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为计算思维、信息培养目标以及创新创业等几大类型。在构建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时,也有专业应用导向和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以及计算机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等几种。专注于不同计算机领域的学者在大学计算机教学方式上的意见也不尽相同,部分学者认为,课程教学改革在方式上应偏向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素养,并认为应更加重视分类分层次教学方式。其他学者则提出了线上学习教学模式、微课程教学模式、线下学习模式、合作教学模式、五学教学法以及差异结合教学模式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的争议主要表现为是否要打破技能型教学与计算能力之间的屏障,普适思维与计算学科基本素养是课堂讲授内容的争论焦点。不同教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并且这些看法都有其合理之处。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重点是要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思维能力、学生行为方式和差异化个性发展,且教学评价应一直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大学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发展趋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不可能形成统一标准的,其必将会朝着精细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分析

3.1构建教育理念与目标导向紧密结合的教学新体系

教育理念与目标导向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系统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假设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契合实际的目标导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结果就会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并且有极大可能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在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体系时,首先要构建教育理念与目标导向紧密结合的教学新体系,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和办学宗旨。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教学理念和其社会服务宗旨。在构建教学新体系时,要将素质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与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这两者在推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方面的作用。

3.2合理构建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结构体系的相关规定,各高校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构建课程结构体系,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必修课、选修课和扩展课数量,以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具体而言,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侧重点要求学生至少选择两门必修课、两门选修课及三门扩展课,让学生在一个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中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自行选择不同种类课程的数量和具体的授课时间。学生当前的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学科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都是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结构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并且也只有将这些需求内容都囊括于课程结构体系改革大系统中,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措施,为真正实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目的而增添力量。

3.3科学规划课程内容体系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都会根据科技发展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情况来设计安排,课程内容体系的设置要合理适度。既要让学生完全学习并掌握教材内容知识,又不能将学生囚禁于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消化、思考和涉猎课外知识的时间。其次,规划课程内容体系时要遵循动态发展规律,让学生既能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前沿水平和发展新趋势,又能让学生找到创新化、专业化的切入点,开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野。

3.4强化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所有的教学改革内容都与师资队伍密切相关。优良的师资队伍和双师型教师能够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这二者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为了有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可以采取内部培训、外部引进以及组织企业家科研人员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各高校需要长期积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强化对其内部师资人员的培养,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新体系的建成贡献力量。

3.5构建恰当的教学模式

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来看,其大多采用的是教师、教材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缺乏社会发展新特征,也不具备新教学模式的动力和功能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已不能再适应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了。在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体系时可以引进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各种新型教育模式,比如情境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密切联系生活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及启发式教学模式等。将这些时代气息浓厚、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丰富大学计算机教学模式以及提升学生计算机技能、计算思维素养以及个体综合能力的效用。微课、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以及MOOC等教学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逐渐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计算机教学资源类型和教学方式。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时,也可以将这些教学模式置于教学过程中,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3.6重置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多元化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在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时,要设置尽可能灵活、恰当、实用的评价方案,并重视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的评价。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可以适当引入计算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自身能力与思维的锻炼。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活动过程中要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置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将评价重点置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能力上。在选择评价主体时,可以引入企业和科研人员,让企业人员与科研人员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计算思维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丰富评价主体构成成分。此外,还可以将技能考核与撰写报告、综合创新等评价方法引入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

4结语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承担着培养我国计算机人才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改革体系的构建上。

参考文献

[1]晏莉娟.面向创新创业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孔德宇,徐久成.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7):16-19.

[3]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9-62.

[4]李仲君,史树敏.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3):7-11.

[5]卢虹冰,见伟平.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8):41-43.

[6]陆汉权,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55-58.

作者:刘翠翠 单位:长沙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