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少课时下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

少课时下的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改革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与措施。通过近2年的实践,改革建议与措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起了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绪论

随着“卓越计划”等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四年的总教学学时被大大压缩,计算机基础的学时也由56学时压缩到40学时。这样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这样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原来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需求之间出现一些矛盾,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学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矛盾随着“卓越计划”等教学改革的推进,四年的教学学时被大大压缩,计算机基础的学时也由充裕的学时压缩到很少学时。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很多,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而教学课时相对有限,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处理好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矛盾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同时包含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课时和硬件环境的原因,导致计算机基础没有足够的实践的机会。计算机基础多为大班授课,教师需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同时需要指导大量的学生进行实验,由于指导教师与学生数量的不匹配,导致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3)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学生来源广泛,一些学生来源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同学来源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会带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不一。一个班中有的同学编程、计算机操作都有些了解;另外一些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水平不一的学生采用同一套教材、教案来进行教学肯定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改革措施

(1)把微课形式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微课是一段时长较小的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调整,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既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2]。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很多,教师可以把知识点进行梳理与细化,把重点与难点挑选出来,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视频。通过长短不一的数分钟的微视频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变得简单易学。而且微课以视频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设备上,文件一般很小,非常适合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手机来进行学习。微课的播放也非常方便,在实践操作课上,学生根据需要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微课视频,讲解一次没有领会的可以再播放一次,课后自学也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通过微课形式的视频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很快掌握了知识要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将微课视频作为课后教学资源,随时进行辅导学习,以完成难点知识的掌握与实例操作的演示。(2)构建新型的互动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3]。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正确处理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者的关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改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以“PPT”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主,通常采用的是“引入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教学模式。看起来似乎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用“灌”的方式,学生被动式学习,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完成互动型教学任务。而采用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一道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分析的教学模式,把“以问题为中心,采用任务项目驱动”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进行分层次分类教学由于学生来源的差异性,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的起点不一样,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用一套固定的教案进行一刀切式教学。在新手入学后,组织全校的学生进行摸底与课程达标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把全部学生分成不同等级,把所有学生等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优秀学生、中等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对特别优秀的同学给予部分免修但参加期末考试,这部分同学在上理论课时可以免修,但上机实践课需要参加,其余的同学,理论与实验课均需要参加。这样在进行实践环节操作时,特别优秀的同学可能遇到的问题较少,而且实践操作的较快,特别优秀的同学完成后,可以帮助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一方面锻炼了优秀同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以往实验课不同水平的同学完成实验的进度不一的问题。这样就能较好的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完成对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的教育,较好地实现了分层次分类教学[4]。(4)任务驱动,综合项目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以前,在给学生讲授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大四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写毕业论文时,仍然在排版等格式上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现在的改进做法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临近结束之时,指导学生做一个综合项目,包括拼写、插入图片、添加图表、段落、章节组织以及最后生成目录等进行全面的训练,最后达到能够提交一篇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5)开展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改革计算机基础的考试传统的方法是在课程结束后,用一张试卷来进行测试。改革后的计算机基础考试是在考试纸笔的基础上,增加了上机考试,改变了以前用笔试结果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单一评价模式,增加了信息技术操作速度与实际应用能力等实践操作题,这样一方面检查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考核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期终考试的测试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四、结语

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影响到社会的所有行业,波及到所有人的工作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也表现出来。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基础的课时也在减少,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与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出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途径,在有限的学时数里面,提高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是摆在每个计算机基础的老师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3-126.

[2]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3]BruceJoyce,etc.教学模式[M].荆建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冯博琴.计算思维: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第三个里程碑[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7],13-17.

作者:许昌满 鲁彦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创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