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设类职校计算机教学措施

建设类职校计算机教学措施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在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该课程经过多年教学的积累已形成了多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基本情况如下:1.使用统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校自教自考或参加某种证书考试。2.使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3.使用NIT(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教材或统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校按NIT的模式组织教学,参加NIT模块化考试。4.使用OST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教材教学,参加OSTA证书考试。由这些教学模式可以看出,职业学校一直在推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也先后引入了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法。

但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却感到并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既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没有获得灵活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除了目前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之外,我们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传统教材系统性较好,但实用性较差,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愿看书;NIT、案例和项目的教材往往缺乏系统性,书中实例不够生动或实用性差,特别是实训内容与实际应用情景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2.学生的上机内容缺少吸引力,练习操作与实际应用相差较远,上机任务不够饱满,导致学生上机时上网、玩游戏现象严重。3.教师对学生上机效果难以控制,较难实现对学生的过程考核。虽然,任务驱动法、BTEC教学法设计了过程考核的方法,但并不适合目前我们教学现状,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而证书考试往往把教学带上为取证而学习的“岐途”。4.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育未能渗透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今天所学”即为“明天所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等职业教育委员会于2006年7月启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项目。项目的实施先从教材建设入手,以真正实用的教材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最大程度的解决教学、考核和实际能力培养的问题。

二、制定教学方案的基本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通知》,建设类职业院校积极响应、认真研究,相继重新制定了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希望通过新方案培养出更加适合施工、生产、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是在宏观上为人才培养制定了好的方向和规划,而能否较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上,因此,课程的教改也必须跟上,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打破,才能真正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案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指导思想。

1.模块化与项目化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种类繁多,从教材的基本形式上分类,有传统章节式、模块任务式、案例式和项目式教材。教材的编写思想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不同,如何既保持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任务、案例和项目的实用性,这是我们这次教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将模块化和项目化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基本思路。

2.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这次教改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决不是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特别是要与项目教学相结合,通过把完整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使学生既感受到项目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又使学生清楚自己应完成的具体任务,提高教材的课堂实用性。

3.通用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多年来其基本教学内容已形成,国家和行业也都颁布了相应的教学大纲,虽然近几年不断有新的教学方法介入,但教学内容变化不大。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专业知识渗透于基础课已成趋势,因此,本次教改的一项目标就是把《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通用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相结合。

4.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生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德育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对学生的德育和职业教育要体现在他们学习的每一门课程之中,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日常教学中体现这一点,这也是本次教改的内容之一。

5.过程考核和证书考试相结合

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环节,传统的考试形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职业教育,过程考核才更加符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同时从学生就业的需求出发,我们应该探索将过程考核和证书考试相结合的新的考试模式。鼓励将社会或企业计算机应用证书考试的要求和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教学,例如国内的各种计算机证书标准以及知名跨国公司的技术认证标准等;这样既有利于计算机教学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也有利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三、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

遵循本次教改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教材建设上,我们尝试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分成上、下两册;上册采用模块任务式的结构,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基本操作能力;下册采用项目任务式的结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教材上册为基础教学模块,共设八个教学模块,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教材下册为项目实训教学模块,共设六个教学项目,其中三个通用项目,三个专业项目,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教学设计和实施

1.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自身德育修养三方面均得到培养和提高,实现职业教育所应完成的基本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导教材为课题组编写的专用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式教程》,教学目标为系统化、模块化地为学生打好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为:观察→相关知识→动动手→小结→想一想。下册为《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式教程》(建筑版),教学目标为综合化、项目化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以学习小组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为:搜索和观察→设计方案确定→制作→讨论和交流→反馈和评估。本课的辅助教材可根据各校所选择的相应的IT证书考试来确定,如教育部考试中心NIT模块教材、劳动部职业技能签定中心OSTA教材和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教材等。

2.教学安排

本课程建议安排二个学期开展教学,建议总学时为160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可依据各校的具体教学安排情况增减。第一学期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式教程》,其中前6个模块为必修模块,后2个为选修模块,每模块中的任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各模块间的教学先后顺序在不发生知识衔接问题的前提下,可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模块教学课时分配建议。第二学期使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式教程》,其中项目一、项目二、项目四、项目五为必修项目,项目三、项目六为选修项目,各项目的教学先后顺序可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为了和专业课的知识有较好的衔接,建议三年制中专可将本学期的教学后延至第四学期进行,四年制中专可延后至第六学期进行,项目实训教学课时分配建议。

3.考核与证书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1)过程考核:利用教材的特点,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积累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期末时统计评定,建议过程考核成绩占总评的60%;(2)期末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建议理论考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实操考试成绩占期末考试成绩的70%,建议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40%;(3)证书考试:如果学校引进了某种IT证书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NIT考试、OSTA考试和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等,可用证书考试取代期末考试,但证书考试的内容必须涵盖《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式教程》的必修模块内容。

五、结束语

尽管我们的教学方案兼顾了知识系统性和操作实用性,培养目标的定位也较明确,但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们对教学方案有深刻、清晰的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方法,通过过程考核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以此调整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支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课题组正在建设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同时要建立起建设类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交流的平台,使建设类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跟上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