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会计风险理论分析

金融会计风险理论分析

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尤其是金融会计风险更难以规避。一般说来,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金融会计核算信息不真实。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合规地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工作环节较多,因而存在的风险隐患也较多,譬如在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中,每日都要进行的现金收付、凭证受理、科目运用、账户登录统计等工作都存在着某些风险;一些金融机构个别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发生盗用联行资金、偷盗库款等犯罪行为;有些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在会计业务核算过程中可能因工作失误而导致会计账目不实;个别金融机构在未完成经营指标时,可能会授意甚至逼迫会计人员做假账,或者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财务核算存在漏洞。个别金融机构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或为了本系统的利益,可能会发生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问题,譬如人为虚增利润,多提或少提存款应付未付利息;对逾期贷款不按规定计收应收未收利息;提高支出标准,虚列支出,扩大支出范围;任意开具非法票据,使经营成本增大而利润减少;私设小金库,不将罚没收入及营业外收入列入损益科目的核算,使一部分预算外资金流失。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表现:

(1)联行业务风险。联行业务是金融机构资金汇划和清算的总枢纽,也是办理结算业务的主要工具。为了减少资金在途时间,提高票据抵用率,加快资金的汇划速度,各级金融机构实现了电子联行及卫星通讯联网。但由于现行的联行清算制度不够完善,配套措施尚未跟上,有些联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金融机构内部占用联行资金的现象很普遍。加之个别金融机构对密押、报单、压数机等重要环节缺乏管理,从而使得个别工作人员会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贪污、挪用联行清算资金。

(2)会计报表风险。有些金融机构为了迎合某些客户需求,可能会随意更改数据,尤其会在年度会计决算报表上大做文章,如通过做假账、账外账等手段虚增利润,从而使报表失去应有的及时性、准确性,也会对金融宏观决策产生误导。

3.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从我国现行的金融会计内控制度看,一些金融机构仍沿用过去的内控管理办法,个别金融机构也不能根据新业务的操作规程,及时出台规范细致的会计内控制度,即金融会计内控制度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而已有的金融会计内控制度尚存在很多缺陷,一是会计内控制度的关键环节的控制缺位,致使会计核算秩序混乱;二是为留住大客户,一些金融机构不惜违规为企业多头开户,从而可能为犯罪分子从事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便利;三是印、押、证没有坚持“三分管”原则,重要空白凭证的领发、使用、交接等制度执行不规范,款项交接登记不及时;四是查库制度履行不认真,出入库、收入大额现金不及时入账,不及时汇划款项,不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制度等等。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不仅使金融会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也弱化了金融业务操作过程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更易形成金融会计风险。

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金融会计风险,究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一些金融机构重业务发展,而忽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特别是对业务操作全过程、重要岗位制度执行情况、岗位之间的制度衔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缺乏必要分析;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上级金融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采取措施加以整改,从而使金融会计工作的风险隐患时时存在。

2.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违规操作,都会使金融机构的资产遭受损失。这也是金融会计存在潜在风险的根源。(1)在办理结算业务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对票据防伪、防假的识别能力不高,或者工作责任心不强,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资金被诈骗、冒领。(2)个别会计人员的自律行为较差,或者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可能会利用会计内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盗窃、挪用单位或客户资金。(3)一些金融机构对一线的会计工作人员培训较少,即便已有的培训也滞后于新业务的发展,这不仅使会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也容易造成会计人员习惯性的违章操作。这是金融会计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

3.不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作用。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施会计监督。而现实中很多金融机构的会计监督职能发挥得并不理想,一些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只要求存款规模,重视信贷管理,却忽视和放松了会计监督。在财务管理方面,基本上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对于某些盲目决策、攀比消费、超计划和超范围开支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而金融机构的会计事后监督也大都是采用拉网式监督方式,即对所有的凭证逐笔进行复核复审,不仅监督面广量大,重点不突出,也缺少必要的风险分析、预警机制,使事后监督成为简单的操作性事后凭证复审。如此不仅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使风险控制效果不理想,与金融机构的经营要求也相去甚远。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会计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多样化。因此,建立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现代金融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体系,已成为保障金融机构各项业务安全及高效运行的当务之急。

1.增强防范风险的自觉性。要从两个方面去做:(1)应通过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金融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担负的责任,并从明确经营者的会计责任入手,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作为考核各级负责人的重要内容。(2)应建立各级负责人业绩审计考核制度以及会计主管人员评估考核制度,以使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增强防范会计风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严格把好内控关,以将会计风险降到最低点。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和完善金融会计核算体系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会计基础制度建设。实践证明,健全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会计基础制度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会计基础制度建设,可有效地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行为,并能有效地规范信贷、结算、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经营行为,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业务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2)完善联行往来业务。金融机构应从建立联行业务管理档案入手,具体业务应由经办员、复核员、编押员三个岗位相互制约完成,不得混岗操作。同时印、押、证、机必须分管,并严格控制知押面,业务清单等联行档案及数据备份应妥善保管,而且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账,以保证内外账务一致。

3.构建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体系。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体系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个部分。事前监督主要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即反映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如资本充足率等;反映金融市场风险的指标体系,如利率风险率等;反映损益状况的指标体系,如资产盈利率等;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的指标体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销率、资产收益率等。事中监督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并及时与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相对比,以便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从而避免和减少金融会计风险所带来的损害。事后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其目的是检查各单位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金融会计风险。

4.完善金融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只有逐步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机制,才能保证金融业务处理全过程能够全面地、连续地、长期地预防风险。一是建立健全中央银行监督检查制度。中央银行要对各金融机构会计工作统一管理,制定统一的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检查制度,统一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方法,并检查监督该制度、办法的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向决策层反馈信息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各级金融机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解决金融机构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仅靠央行的监督检查、外部审计、财务大检查等手段是不够的。要真正解决问题和隐患,必须从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管理入手,并经常性地开展会计、联行、财务大检查活动,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三是会计单位或部门应建立健全会计业务监督检查制度,可设置专职岗位,选派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对每天的会计业务进行事后监督检查,并逐步将事后监督检查向事前、事中监督检查发展。四是要改进监督方式。要在加强日常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会计监督检查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确保金融会计内控制度切实落到实处;会计监督部门要加强与稽核、监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监督合力,从而提高监督检查的效率。

5.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有力保证。一是要对会计人员开展各种业务培训。要根据会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业务能力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其开展形式多样的新业务、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同时也可以经常组织开展会计基础知识、业务技能、合规操作及法律常识等教育培训。二是着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分析典型案例等警示教育,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进而确保国家有关财经法律制度在会计管理中的具体落实。三是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考评工作体系。要按照会计工作岗位的不同职责,分别制定岗位责任制,并定期组织考核,奖优罚劣,以充分调动金融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务的种类不断增加,金融会计风险也必然随之加大。提高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意识,制定有效措施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应成为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