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贾府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警示

贾府教育对现代家庭教育的警示

摘要:传统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其对现代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因“长辈溺爱”“生活安逸”“父爱缺位”以及“家庭不睦”,导致了他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意识,而当爱情成空之时,遁入空门便成为他最终的选择。以失败告终的贾府教育或许能给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以教训和警示。

关键词:贾府教育;现代家庭教育;红楼梦

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故事情节可谓家喻户晓,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的最终出家,形成这部悲剧的高峰。一个相貌出众、天资聪颖的贵公子,在人生最好的年华抛下父母娇妻出家为僧,青灯古佛伴余生,这不能不令家人伤心,令后人叹惋。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其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不可分。纵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可以看出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今天,我们来探析宝玉所受的贾府家庭教育,以期对现代家庭教育起到警示作用。

一、贾宝玉所受的贾府教育

生于诗书簪缨之家的贾宝玉,爷爷是荣国公,父亲贾政身居朝廷要职,祖母、母亲皆为诰命夫人,大姐贾元春贵为皇妃。显赫的家族既富且贵,为其优渥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因其衔玉而生,相貌俊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深得祖母喜爱;又因哥哥贾珠早亡,宝玉便成了贾母、王夫人的命根子,成为了整个家族的核心。

(一)祖母娇纵,众星捧月———惯得贾宝玉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缺失

贾府男丁较少,宝玉虽是男儿,但因贾母对他极其疼爱,便被养在了內帏,和姐妹们一起长大。凡是宝玉想要的,贾母、王夫人无不满足他,偶有违拗,他便钻在贾母怀中,两声“老祖宗”一叫,便可达目的;而惯于见风使舵的管家奶奶王熙凤,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以及亲戚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众姐妹无不对他呵护备至;侍奉的奶妈、丫鬟、婆子及随行的小厮十数人,从端茶送水、穿换衣服、到半夜起夜都有专人侍奉。其吃喝拉撒睡、身体健康与否、心情是否愉快,在祖母、母亲那里都是一件大事。在贾府中,宝玉俨然就是小皇帝,凡事任其所为:身体稍有不适即告假不上学;不读书在内宅任意喝酒玩乐;一有烦闷,众人想方设法逗他开心;稍有难事,众人便齐心帮助:贾政要从外地回来了,势必要检查宝玉的功课,众姐妹主动帮宝玉作业—大楷,黛玉一沓,探春一沓,宝钗一沓。祖母的娇纵、众星捧月的地位,使得贾宝玉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众人皆为我服务,凡事自有他人顶着,自己无需担责。第六十二回中黛玉道:“……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1]857众人的过度呵护造成了宝玉责任感缺失,而一旦家门不幸,遇到困难,他便想逃避。

(二)安逸浪漫,阴盛阳衰———使得宝玉精神空虚,不知生活多艰

贾府日常生活极尽奢华,林黛玉第一次见贾宝玉时,他“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1]47。吃饭更是讲究,一顿饭吃数十道菜。贾宝玉终日在大观园中和众姐妹玩耍兼以诗词唱和,过着春咏桃花秋吟菊,夏赏荷花冬品梅的诗意浪漫生活,在家呆腻了就由小厮们领着出去游玩一番,做着一个“富贵闲人”。偶尔宝钗、袭人劝说宝玉好好读书,将来走仕途,却被他嫌恶。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青少年时期的贾宝玉独立意识逐步觉醒,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开始渴望思想层面的交流,而众人平时和他少有精神层面的沟通交流。其内心所追求的自由生活、美好爱情,无人理会、也无人理解,他平日里关于精神方面的言行常被众人视为“怪诞”。在偌大贾府中宝玉唯一的精神知己就是林黛玉,于是宝玉便终日沉湎于精神世界中,爱情成了他这种精神需求的具象表达。他不管柴米油盐与人情世故,只求两情相悦。在阴盛阳衰的贾府,众女性的过度呵护以及安逸浪漫的生活使得贾宝玉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物质富足,不知生活的艰辛;精神空虚,众人不理解他的精神需求。一旦他和林黛玉的情感发展遭遇挫折,便会感到生活无望。第三十一回中俩人拌嘴,黛玉说:“我死了”,宝玉:“你死了,我做和尚去。”[1]421故而当黛玉早亡,知己已逝,宝玉的精神世界就垮塌了,出家做和尚,便成了他的一种趋向性选择。

(三)父爱缺席,榜样失范———致使贾宝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在贾府,宝玉唯一忌惮的就是其父贾政。贾政酷喜读书、勤谨公事,希望宝玉勤奋读书将来中举当官、光宗耀祖。但是他常年在外为官,所以对宝玉的教导就很少了。三十三回中贾政得知宝玉结交戏子、戏弄母婢,忍无可忍,痛打了宝玉。刚刚打完儿子,就听窗外贾母颤巍巍的生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忙上前躬身陪笑,叩求认罪。而王夫人抱着“一片皆是血渍”的宝玉失声大哭,叫着死去多年的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1]445这对于年过半百的贾政来说,情何以堪?家族中的成年男人们,从贾赦、贾珍、贾琏到小一辈的贾蓉,个个为非作歹,以吃喝嫖赌为能事。贾赦看上了石呆子家藏的古扇,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伙同贾雨村诬陷石呆子入狱,抢走扇子;一大把年纪,子孙满堂、妻妾成群,仍想强娶丫鬟鸳鸯为妾。贾珍日夜宴饮,调戏自己的小姨子尤二姐。贾蓉更是荒唐,竟伙同父亲调戏自己的姨娘尤二姐!第四十四回,贾琏因偷腥,被王熙凤发现,哭告贾母,贾母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1]593正是当家人的包庇纵容态度,儿孙们的荒唐行为才愈发为所欲为。宝玉挨打是其父最严厉的一次管教,结果却备受贾母责备、王夫人抱怨,平时(还常年不在家)对宝玉的说教,起到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父爱的缺席,导致宝玉难以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教导。而身边的成年男人们,没有勤谨做事、没有立己达人,反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致使宝玉缺乏接触到具有正能量男子汉的机会。如此,宝玉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产生了偏差:崇尚“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的观点———“见了男人便觉污秽不堪,见了女儿便清爽”[1]28。于是他更愿意呆在充满诗意的大观园中,逃避外边的污浊世事。

(四)家庭不睦,矛盾重重———加剧贾宝玉的厌世情绪

整个贾府,嫡庶之间、主仆之间,人人争权夺利,处处相互厮杀。当家人王熙凤为谋私利,推迟发放月利去放高利贷,引致下人不满,而在抄家时,从她房中搜出成箱的银票、地契;赵姨娘因不满自己妾的身份,处处算计,为庶出的儿子贾环争取利益,不惜借用马道婆的巫术陷害王熙凤和宝玉;仆人之间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纷纷拥戴自己的主人,褒贬他人。整个贾府就像贾探春说的“……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1]1043家庭矛盾的激烈斗争加剧了宝玉对世事的厌倦,不愿参与其中;众姐妹的离散(元春、迎春去世,探春远嫁,史湘云出嫁)使他更觉生活的残酷;而林黛玉的早亡、金玉良缘的结合成为致命一击:家中再无温暖,生活再无乐趣,唯一干净的世界就是佛门———宝玉心目中的清净之所,是避开人世痛苦的理想之地!

二、贾宝玉出家对于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现代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注定他们成为家庭的宠儿,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创造的物质财富,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物质保证的同时,也为培养“现代贾宝玉”提供了温床。时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何其相似:充裕的物质、隔代亲的娇纵、父母的悉心呵护。平时,家长包揽了孩子的全部生活:穿衣、吃饭、上学背书包,过分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对于明礼诚信、立己达人的养成教育关注不够;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意识觉醒,家长仍然处处代其思考、代做决定,于是孩子叛逆、“代沟”产生,这时不少家长往往陷入茫然:那么疼爱他,这孩子咋还这么不懂事?这哪里是孩子不懂事,分明是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我们应从贾府的教育中得到警示。

(一)参与生活,爱亦有道———走出溺爱有余、管教不足的隔代亲圈子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平时大都由祖辈带孩子,爷爷奶奶就任其为所欲为,隔代亲的现象十分突出。孩子们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处于溺爱有余、管教不足的环境中,致使他们只知自我享受,不知关爱他人,更不知父母工作的不易、生活的艰辛。要走出“隔代亲”的溺爱怪圈,需要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中,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引导爷爷奶奶对孩子要“物质精神两手抓”,既要关心生活,也要注重管教,宽严相济,做到“爱亦有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因而,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吃饭背书包等,爷爷奶奶不要代劳。同时家庭事务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做饭刷碗等,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同年龄段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孩子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就能逐渐增强。

(二)父亲树范,刚柔相济———弥补阴盛阳衰,父爱缺位的不足

2013年《爸爸去哪了》的电视节目火遍中国,其实是全社会对于近年来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的关注,更是孩子对于父爱的呼唤!时下的中国,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应酬多,平时少有时间陪孩子,只有周末才能和孩子在一起;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村孩子的父母,只有到春节才能和家人团聚,平时只能通过寄钱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可是,节假日即使爸爸们在家,也很少带孩子,因为从婴幼儿开始,母亲、祖母就是其生活、教育的“主角”,时间一长,作为“配角”的父亲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足迹,不知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多数孩子失去了从父亲那里学习养成有勇气、责任、担当的男子汉性格的机会,这造成了孩子成长中父爱缺位,阴盛阳衰的普遍现象。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就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幼本位”的主张。他认为,年长者对于年幼者,“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第二,便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3]。这里的年长者主要指父亲,鲁迅为现代父亲如何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当今,父亲不仅是孩子经济的支柱,更是他们健康人格形成的榜样。父亲对孩子的关爱、理解、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男性的力与美带给孩子的是解决困难的毅力,是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这是祖母、母亲所不能给予的。生于深宅大院,长于妇人之手的贾宝玉,因父爱缺席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没有勇于担当的男子汉气度,遇到困难就想逃避。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与男生相比,女生更为多虑、敏感、含蓄、心理脆弱,女孩的独立性稍慢于男孩[4],因而女孩的成长过程,更需要父亲的陪伴。唯有母亲的温柔细腻与父亲的阳刚豪放相互补充,阴阳平衡,方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三)尊老爱幼,和谐家庭———有益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时下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孩子沟通交流,即使孩子受委屈时也不能及时得到安慰,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上的引导和帮助,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就会日益淡漠,进而家庭不睦。在不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青少年极易产生认知价值的偏离,个性、心理的发展的异常[5]。《红楼梦》中的贾府,家人之间为了利益争吵算计,充满负能量,令宝玉的世界观产生偏差,厌倦人生。故而,创建和谐家庭氛围,让孩子浑身充满着正能量,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现代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和谐的家庭,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家人之间互相关爱,其乐融融,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他人,不自私、不怯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控制物质,充实精神———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

时下,家长们往往在物质上对孩子很大方,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家庭中最好的,但却不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需求,只按照家长的意愿向孩子单方面的输入,时间一长,孩子不愿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渐和父母情感疏远。精神上无所依傍的孩子,容易形成孤独、内向的性格。因而,家庭教育要在控制孩子物质消费、保证其合理需求的同时,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防止孩子成为物质富裕、精神空虚的“现代贾宝玉”。千琢万磨方成玉,骄纵成性难为人。时下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从贾府的教育中得到哪些警示,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0.

[3]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EB/OL].(2014-06-12).www.5156edu.com/html/7351/46.html.

[4]王冰蔚.性别视野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96-98.

[5]邱兴宇.当前青少年亲情淡化研究[J].科学教育,2011(3):59-61.

作者:方天云 单位:新乡医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