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家庭教育探索(3篇)

幼儿家庭教育探索(3篇)

第一篇:幼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幼儿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幼儿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本文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导广大家长及教师深刻地反思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问题

幼儿是幼儿性格及心理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教育幼儿将很大程度决定幼儿将来是内向的性格,还是外向的性格。因此,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及教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一、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过于溺爱

对于幼儿教育,不同条件的家庭存在不同的问题。其中,最共性的问题是父母对幼儿的溺爱。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幼儿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外婆奶奶宠、爸爸妈妈爱、阿姨姑姑疼,很多幼儿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幼儿养成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为幼儿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如几年前,某歌手的未成年孩子无证驾驶父母买给他的豪车,并且因下车追打前车的司机,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他本人因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拘。然而,拘留教管一年后,他仍然无视法律与道德,又因轮奸事件而获刑十年。任性妄为最终导致他成为阶下囚,这与父母对他的溺爱以及缺少管教不无关系。

2.对幼儿过于严厉

对幼儿过于严厉与对幼儿过于溺爱一样,也不利于幼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多家长掌握不好幼儿教育的力度。如有些家长批评幼儿时,言语非常严厉,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责骂幼儿,甚至有些家长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从小便对幼儿严加管教,幼儿一哭闹便棍棒相加,这只能解决一些表面问题,却严重伤害了幼儿的心灵,为幼儿的叛逆心理及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3.农村幼儿教育意识落后幼儿教育在城乡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农村,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幼儿教育,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导致其不习惯学校生活,不善于与其他同学沟通,最终导致其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心理。

二、幼儿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及家长越来越注重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幼儿的人格。这种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1.重知识灌输、轻兴趣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注重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学习初始阶段便产生了思维定势,没能占得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先机。幼儿长大进入小学后,背上重重的书包,开始周而复始的学习,他们无条件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他们勤奋学习的行为只是应付教师交给的任务,并非是因为自己热爱学习。这种学习态度,一直延续到初中和高中阶段,因为在幼时便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高考后填志愿时,会感到非常迷惘,因为自己都不知道热爱哪个专业,不清楚以后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很多学生糊里糊涂地填报所谓的热门行业。幼儿教育的不合理、不科学,对个体而言,阻碍了幼儿迈入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对群体而言,则会教育出千遍一律的“机器”。

2.只重成绩结果、轻视学习过程

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过程非常重要。但幼儿教育中,学校只关注升学率,教师也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大家都一致性重视结果,而不关注通往结果的路上发生了什么。幼儿家长也是互相攀比成绩,缺乏对幼儿内在品格的培养。这种只注重成绩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自由自在地欣赏美好的风景,他们只是朝着一个既定目标不断地行走,宛如一个没有思维的机器人。

三、结语

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虽然幼儿教育在不停地改革,但是我们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全社会都应关注这些问题,并思考、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家长及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最直接的责任人,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地完善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作者:余晴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滨幼儿园

第二篇: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探讨

【摘要】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学习工作中所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我们通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幼儿来说,更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就能养成好的规则的习惯。本文分析了当今家庭教育中幼儿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幼儿规则养成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育 幼儿 规则养成

幼儿时期是规则意识的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就目前来看,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并不到位,很多家长甚至不指导什么是规则意识,对孩子只有溺爱,忽视了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存在的问题

1.家长的规则意识薄弱。

每个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方法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念也不相同。对于规则意识而言,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年龄尚小,还不到培养他规则意识的时候;有的家长在头脑中完全没有规则意识,觉得孩子就应该解放天性,他们想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做,不能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转加到孩子身上。这几类家长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孩子要有规则意识,而且,在幼儿时期我们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规则并不等同于限制,过多的限制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只会养成孩子不敢做事的性格。而规则,是让孩子在小时候就明白在生活或者学习中应该遵守怎样的准则去做事,一旦规则形成,就能够按照争取的方式去处理今后的各种事情和关系。

2.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幼儿由于自身的特点,往往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不能够按照规则来办事。比如,饭前忘记洗手、随地扔垃圾、破坏花草、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任性不尊重他人。这些现象是我们总能见到的。为什么幼儿会出现一系列的状况,这些状况的发生也与他们自身的约束能力差有关,我们大人可以约束自己,而幼儿遇到事情的时候只会发泄,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而对于幼儿的这一特质家长一定要多加关注,在平时的时候要不难其烦告知孩子哪些规则要遵守,遇到各类事情要怎样去做。幼儿时期是好习惯好行为的养成时期,相应的,如果没有好好把握这一阶段,幼儿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和性格,而这些也将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显得尤为关键。

3.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方法不得当而适得其反,让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家长要先摸透孩子的心理,不同的孩子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找到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其次,家长要做好榜样,幼儿时期的孩子都喜欢模仿他人,而和他们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所以,家长在做事和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也会留存,慢慢的规则意识也会形成。孩子在幼儿时期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教育重视起来,在小时候就养成他们的规则意识,当孩子长大时,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的策略

1.家长规则意识的强化。

家长在家庭中要注重自己的规则意识,做好榜样作用。比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多看书少看电子产品;在吃饭前要洗手;不随便扔垃圾;在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要安静。这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总会无意识的去模仿,所以家长首先要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好。其次,要明确对孩子规则意识养成的方法,不能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也不能对孩子太过放纵,这其中的度需要家长掌握好,小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大到公共场所中待人接物的规则等,都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当孩子做好一件事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做的不好的事情,家长要给予适度的责罚。

2.家庭教育方法要得当。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接受最快的就是游戏的方式。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幼儿园中通常会有一些亲子活动来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采用活动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和孩子可以制定规则,看谁最先完成就给予奖励。也可以采用和孩子角色互换的模式,当家长的身份变为孩子的时候,通过做一系列的事情观察孩子的反应。当家长将幼儿曾经做错的事情重演的时候,看看幼儿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是否能察觉到哪里是不正确的。总之,方法有很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去摸索。

3.家庭成员观念的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之间很容易出现分歧。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对孩子的错误也很放纵,有的家长就主要以管教为主,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容易有观念不一致的时候。为了孩子能够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一定要加强沟通,充分了解到对孩子怎样去教育才是正确的,不要一味的袒护,过度的放纵会成为孩子今后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让孩子慢慢的把规则牢记在脑海中,以后做事的时候按照规则办事,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另外,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总结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家长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参考文献:

[1]杨静.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7:151-152.

[2]张蓓蓓,仝梦冉.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问题及策略的个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8:85-87.

作者:杨洁 单位: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阳镇幼儿园

第三篇: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庭教育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农村学前儿童由于家长自身素质较低、教育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家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可靠解决对策,以提升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水平。

【关键词】农村 学前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对于农村学前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是其主要学习途径,其实施者主要是父母、祖父母等家庭长辈,会直接决定学前儿童的心理以及思想观念,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极大影响。然而,就当前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有着许多方面的缺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是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长自身素质不足。在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作为主要施教者,其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素质会直接表现在教育行为当中,进而被儿童所接受和认可,如果家长所遵循的观念不适当,会导致儿童形成不正确的价值、人生观。许多农村家庭的家长自身素质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比如攀比虚荣心理、拜金主义等等,会严重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效果,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教育方式不够科学。在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并没有对此有着明确的概念,只是依照自身经验、性格等采取粗放、简单的教育方式,导致出现许多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比如过分溺爱、放纵不理、心灵施暴、物质刺激等等,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容易使学前儿童产生自私、暴虐、任性、厌世等各种心理问题,会对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阻碍。

3.目标期望设置过高。“望子成龙”是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农村家庭中这种思想相对较为严重,在此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对自己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成长为优秀的全才,导致其对孩子行为进行过度干涉,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约束儿童行为,缺少对儿童个性培养的重视,儿童的天性、创造力等得到极大压制,造成学前儿童成长中缺失许多快乐。

4.教育过程存在偏差。在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与教育目标相偏差的情况,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智轻德,许多家长过分的重视儿童智力培养,通过保姆式的照顾来避免孩子分心,对儿童自立能力、自身性格等缺乏重视,导致儿童出现过于依赖父母、过度自我、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未能达到学前教育预期目标。二是教育过度,以为孩子未来为借口,给孩子报各种名目培训班,并不考虑孩子的实际兴趣与学习能力,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厌烦心理,也是对儿童成长有着负面影响的。

二、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对家长自身素质的培养。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素质提升,主动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加强与孩子间的交流,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二是人格素质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树立平常心,避免攀比不健康心态,表现出自信、充满责任心的状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积极价值观与良好心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选择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方式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为有限,更多的是模仿、学习父母行为,因此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应当给孩子创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充分考虑自身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减少吵闹、责骂等行为;同时,重视孩子并不代表着一味宠爱,在教育中要适度把握关爱程度,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形成自主、自律、自立能力。

3.结合儿童情况设置合理期望。在农村学前儿童教育中,其衡量标准并非是孩子掌握多少技能,而是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过高的期望是对孩子的一种高压,是不符合学前儿童教育实际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加重对孩子的观察,通过各种游戏、实践来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以及想象能力,加强对孩子的关心,避免超出孩子能力的教育内容,适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4.充分尊重儿童并积极沟通。学前儿童的天性是调皮、稚气,在接受家庭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合拍的情况,也会产生各种“错误”,此时,家长不应完全以自身见解来判断孩子的认知,需要给予儿童相应的尊重,积极沟通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将学习要求改为建议,适当减少对孩子的约束,给其创造自由宽松的环境,孩子就可以自由成长,孩子在自身行为规范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养成良好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学前儿童教育越来越加重视,在当前农村中,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部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对农村学前儿童成长是有着重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李梦明.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08:83-84.

[2]张慧.浅析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4,Z1:86-88.

作者:武晓梅 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