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械改造提升策略

机械改造提升策略

杭州市机械工业改造提升的探索经验

杭州机械工业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顺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方向。杭州机械制造企业瞄准新兴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由传统主导产品转向新兴领域发展。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二次开发,实现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杭齿集团由十几年前以维修风电增速箱为主,转型为自行设计制造600千瓦、800千瓦和1.5兆瓦的产品,与目前市场主流的风力发电设备相配套。华立集团通过抓住智能电网这个机遇,将简单生产小电表,“升级”到在未来智能电网中扮演重要作用。万向集团在金融危机中挺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内惟一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总成产业系统能力的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杭汽轮股份公司每年编制年度新产品开发设计/试制、科研技术攻关计划。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博士后专题研究,与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了多项汽轮机技术。与国际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工作。采用先进装备和先进工艺改造传统设备和传统加工工艺,保证设计制造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如杭州机床集团根据用户需求,使机床在加工过程中能准确显示进给量、切削量,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机床加工精度得到提高。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拓展产品市场。杭氧股份公司在大型乙烯冷箱、液氮洗冷箱领域,实现了装置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加快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美誉度。积极营建国际、国内营销网络,推广自有品牌。杭州机械企业积极参加全球各类工业贸易展会,登台亮相,宣传品牌。通过建立海外公司与生产基地、巩固发展国内外销售网点与直营处、基础办事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例如,东华链条集团“DONGHUA”牌商标在美国、加拿大等全球70个国家、地区注册,实现自营客户27家,并在德国、荷兰建立了全资仓储式销售公司。东华链条集团产品也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端领域,与约翰迪尔、纽荷兰、克拉斯等世界前几位农业机械制造商配套。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以万向、杭氧、万马等为代表的杭州机械企业引入ISO9002等质量体系,在内部建立了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良性循环的生产机制,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激励人才,持续创新添动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领军型人才队伍。如西子联合集团创办西子联合大学培养人才,西子联合大学成为西子联合CEO的摇篮。注册成立西子研究院,充分依托西子电梯省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科研机构,协助下属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建立正确评价劳动价值的人才管理机制。如杭氧股份公司积极营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建立了一套正确评价各类骨干劳动价值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使科技、经营人才的劳动价值逐渐与市场接轨。集团内形成了谈判工资制、年薪制、项目承包制等分配方式,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改造提升。杭州市把机械工业中的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杭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杭州市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加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杭州市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通过落实重点扶持培育、企业上规模奖励、突出贡献奖励等政策措施,为支持机械工业龙头企业、优势骨干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提供有力保障。杭州市的“瞪羚计划”鼓励和支持机械工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型竞争力企业。科技革命成为杭州机械工业改造提升的最大动力。在机械工业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产品高技术化。机械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一是智能化。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动着机械工业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柔性化。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的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三是微型化,微电子机械系统的几何尺寸向微米、纳米级方向发展。由于微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是绿色化。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生态环境无危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

粗放发展———杭州市机械工业的最大障碍

杭州市机械工业从发展方式看,偏于粗放。其突出表现之一是投资外延倾向明显。与蓬勃发展的趋同化的工业园区以及持续翻番的产能相比,研发能力的成长明显偏慢,杭州市机械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快。自主创新技术不多,这导致杭州市机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态势,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机械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机械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同行相比,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不快,成为软肋和短腿;单位产出的能耗和钢材消耗下降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导致产能扩张过猛,这说明杭州市机械工业的增长依然依赖投入的增加,而投入的经济效益改善还不明显。现有的产品结构和产能结构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差距。高端“吃不了”、低端“吃不饱”,矛盾非常尖锐:高端装备亟待加快发展,但自主创新条件不完全成熟;自主创新的舆论环境虽有改善,但在市场实践中,自主创新的高端装备“不好”、“不用”“、不管”的现象仍很严重。此外,从机械工业自身看,加快高端装备自主创新的困难也有很多:自主创新虽然日益紧迫,但创新能力和经验明显不足。此前的高速发展,从技术支撑角度看,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主,但时移势易,继续实施跟进发展策略日见艰难。今后的产业升级必须更多地依赖于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尤其是集成创新,但目前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经验薄弱。整个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薄弱。从组织结构看,重大装备的主机企业不够强大,不具备与“巨无霸”型的用户企业平等对话的地位。而配套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与主机相比,基础技术、关键零部件、特种优质材料的发展更加滞后,对行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越来越严重。同时,缺少世界级的“精、特、专”小巨人企业,整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薄弱。人员素质与自主创新需求不匹配。自主创新是系统工程,事关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但需要高水平的研发人员,而且需要高技能的技师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高水平研发人员,也缺乏技术工人,并且机械工人的职业精神、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发展不匹配。

加快杭州机械工业改造提升的对策建议

⒈优化布局、集群发展,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严格按照《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有关产业投资强度、容积率、产值能耗和产值水耗等准入标准和空间布局指引的要求,引导机械企业产业集聚,落实节能减排,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坚持“集聚、集约、集群”的原则,加大杭氧等市区重点机械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向三大部级开发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大江东区域(包括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和江东市本级区块)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及临安杭资工业企业搬迁区块集聚。形成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强大产业链,提高重大设备成套能力。加快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健全产业协作体系。推进杭州装备制造、萧山汽配、桐庐发电设备、临安装备制造等特色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⒉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促进企业向创新制造跨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资助规模,推进自主创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导机械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突破。推进关键零部件自主化、主机国产化,通过加深自主化程度提高附加值和发展主导权。依托中科院、浙大、浙工大、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分院、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等机构研发力量,发挥杭州市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在创新制造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发挥杭氧、万向等龙头企业部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作用,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制造、实验、检测能力。⒊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的高端突破出台财政政策,引导机械企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引导企业向“微笑曲线”的高端发展,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从“卖设备”向“卖设备、卖技术、卖管理、卖服务”的转化,努力实现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在工业园区搭建公共技术、公共信息、人才培训、国际交流四大工业设计产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机械制造业和工业设计的基础和优势,聚集人才和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公司,成为工业设计创新孵化基地、产业化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交流基地。大力发展再制造业,运用高科技对机电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在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化的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提高技术水平,扩大推广应用。

⒋打造“优质优价”区域品牌形象,带动企业品牌建设努力提升杭州机械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出台政策激励杭州机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摒弃恶性价格竞争,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变机械产品根深蒂固的低中档品牌形象,树立杭州机械产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优价”的区域品牌形象。鼓励企业选准市场定位,确定战略品牌,根据当地特色,开发针对性的产品;要充分运用资本手段,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吸纳成熟品牌来加快自身品牌成长的步伐。引导企业不断地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用品牌体现个性,用品牌覆盖市场,用品牌引导转型,用技术占据高地,从杭州制造走向杭州创造。

⒌优技术提质量降成本,提高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努力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在功能参数、早期故障率、长期可靠性、批量生产时的质量一致性、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售后服务的负责精神等方面缩小与国际一流产品差距。继续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进行新一轮的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并推动技术快速进步,鼓励走出去收购具有高端制造水平的国外企业。依托龙头企业,以整个行业的共性、关键前沿技术为研究方向,带动整个行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导入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广泛开展QC小组等质量管理活动。提高企业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精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⒍加大机械工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和中高级技工三支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鼓励企业在国内外装备制造业发达或人才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大力发展包括高职、职高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支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市属高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高级技术工人。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中介机构、有关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开展定向和岗位培训,以及适用技术培训,使企业工人从单一技能型向技能和智能混合型转变,培养一大批现代制造业的数控和程控设备操作工、精密仪器操作工、设备维修工等中高级技工人才。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