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学生减负、实现快乐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高中教育的主要改革口号。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它对于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学校必须要深入分析语文课程结构,实现科学教学。本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对如何促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究,旨在为实现高中语文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现在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通过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这些教学手段并没有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没有摆脱考试对学生的影响,即老师所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依然指向了高考,这种“换新瓶装旧酒”的方式无法实现高中生的素质发展。本文从开发校本课程、增加阅读活动以及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讨论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一般是指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学校、老师、学生的差异,利用当地资源所设计的特色化课程。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区域资源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如果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同一套语文教材,就会与本地实际出现脱节,高中生也无法学到真实所需的语文教育,无法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难以促进各地高中的教育发展。我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将语文课程分为选修与必修两个部分,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校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时可占据总课时的10.8%-18.6%。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特色化的语文选修课程。这不仅可以改变学校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被动接受的情况,还可以有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推进学校的前进,使高中学校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首先,学校应该培养一批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可由校长、教导主任以及专业素养比较高、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教师组成。其次,学校要综合考虑本地特色,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比如,如果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较高,就可以开展“品鉴唐诗宋词”、品析汉字等课程。再次,学校要认真监管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以免师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的时候由于遇到诸多问题而停滞不前。最后,学校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归纳师生在实施校本课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不断根据反馈做出调整,保证整个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增加阅读活动

现代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阅读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很少开展阅读活动,尤其是课外阅读,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要想促进高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改革,就必须增加语文阅读活动,让高中生能够在阅读中综合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学科素养。增加语文阅读活动,除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之外,还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划出了鲜明的分界线,将其分裂开来,导致学生认为语文是单一的学科。然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单独使用一门学科知识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这就促使高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现代社会丰富的社会资源促使学生应该具备跨学科意识。语文本身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语文必须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普通高中在设计语文课程时,要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分析,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点,从而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老师可以利用美术学科,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利用数学学科,提高高中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等。总而言之,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改革,是促进高中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整个高中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增加阅读活动,使高中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具备持久性的学习能力,受益终生;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吴继云 单位:黑龙江大兴安岭校办企业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