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学管理探析(7篇)

高校教学管理探析(7篇)

第一篇: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协调好教学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针对笔者所在学院教学管理实践和教学队伍情况,简要分析当前教学管理现状,并提出一些新的改革和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队伍;改革创新

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而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恰恰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共识,[1]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不仅需要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服务意识强的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增多和招生计划的改变,高校规模日益变大,学生水平层次也出现较大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不断做出探讨和研究。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简要地说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完成的、针对教与学之间有组织的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纽带。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各学院院长、副院长、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以教学计划为依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确保教学有序开展。[2]高校教学活动包括:培养方案计划的教师课堂讲授理论课、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课、师范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非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公益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和与之相辅相成的考试等环节。教学管理工作就是合理的组织、调控和调度这些教学活动,保证教学平稳地开展,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也是服务教学、导向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一种方式。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教学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低只取决于教师授课水平和教师的认真态度,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也不会思考怎么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平时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方针都来源于学校的制定,学院只是一味地照搬照做,没有一套学院自行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因此学院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样就没有把教学管理工作放在应有的地位,教学管理工作上都不重视,更不要提创新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才培养。

(二)教学管理模式单一

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刚性的教学管理,即依靠已经颁布的规章制度去管理、制约和奖惩的管理模式。虽然刚性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有时不够灵活,不能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潜能激发出来。例如每学期的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教务处可以通过学生的打分掌握教师授课情况,以此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很多教师为了测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迎合学生,失去了教与学的真正意义。再比如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许多同学为了考试及格,都是临时突击,在考试前几天将所学内容机械性地记忆,考试一结束所有的知识都抛之脑后,这样教师就不能准确地通过成绩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这种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减少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良性沟通和协调,教师也无法通过学生的反馈弥补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没有职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白城师范学院现有23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从事院级教学管理的人员除了院长和副院长外就是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主任,而更直接参加教学管理的人员是教学秘书。虽然各院的教学秘书在学历和职称结构上比较高,硕士学历以上教学管理人员100%,中级职称以上教学管理人员99.5%。但是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学秘书除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有比较多的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这就导致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工作中的机械性和被动性,有时面对完不成的教学工作任务,只能应付了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没有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教学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化的训练,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基本上都是在长期实践工作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没有良好的教学管理理念。以上两点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稳定性和职业化的特征。

(四)教学管理中缺少实践创新

教学管理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专业实训和一些拓展训练等环节。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管理中耗时最多,投资最大的一项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首先,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其他学科之间缺少关联性,实验中涉及的方法内容单一、重复,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开设的实验课程多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只注重对经典学说和理论的认知,使得创新性环节太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最后,实验教学的上课方式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每节实验课的学时数又有着严格规定,人数过多和授课学时过少给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增设添加了许多难度,既不能达到因材施教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热情的目的,又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方向

(一)思想上重视教学管理

加强思想教育,让基层管理者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教务处、教学领导的事,也是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要探究更有效率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中心是教师和学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的环节中来,加强教与学的主体交流。例如,培养方案的制定,让教师和学生获有知情权,可以对培养方案中设定的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管理人员收集反馈信息后进行整理,重新完善培养方案中的计划。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反馈

第一,教学管理制度实行校、院和教研室三级管理制度。学校有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和教研室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建立自己的分制度。现在来看,各个学院的教研室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要充分调动教研室主任参与到教学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研室主任的学识和经验发挥到为教师的教学和教改提供支持和帮助上来;第二,教学考核常态化。由每学期期末一次的考核形式改为不定期、不定次数考核,由教务处组织的考核转变为院系自主考核的形式,帮助任课教师掌握教学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第三,设立奖惩制度。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利益与工作效果建立联系。对于工作效果好的,人事部门在聘后考核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效果差的,在聘后考核方面给予惩处,并降低工资标准,以起到督促作用;第四,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开设评论板块,各院部也应该建立相应模块,以便学生、教师更好地与教学管理人员交流;第五,让一线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加强师生沟通、师师沟通、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沟通、教师与教务处管理人员沟通,强化监督体系;第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流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培养方案中设定不同层次课程,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专业课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保证教学效果;第七,实行本科生教学导师制,由每名教师带若干学生,由教师指导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生活,通过日常辅导、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建立专职、专业的教学管理队伍

专职,简单的词语解释为由专人担任的职务;专业,是指要从事某项专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4]从专职和专业的解释来看,大学教学管理队伍极度缺乏专职和专业的人员。首先,现在的校院管理人员多数都是兼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除了要参与教学管理事务外还要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其他事宜,这样教学管理者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探寻教学管理方法,因此,建立专职的教学管理队伍十分必要。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虽然都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师担任,但是各位老师基本不具备管理学知识。许多老师都是在经验中增长知识,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因此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还应该通过参加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管理方面知识,增强管理能力。最后,教学管理人员之间要加强日常经验交流,开展教研活动,为高效的教学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专职、专业的教学管理队伍能更好地适应和改善高校教学管理。

(四)加强实践创新,培养有用人才

当前的大学教育大都是理论大于实践,固守陈规远远大于创新水平,这就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要想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实践和理论的结合。[5]在实践教学管理中,首先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的总体实施给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其次,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购置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增加对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对实训设施的需求;最后,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创新教学,积极开展实验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现代网络技术,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课外技能训练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化学实验课程的题目设置中,增加一部分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不规定实验时间数,不限制学生实验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以此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研究和积累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所有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切实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也需要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兴山.现代管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乔连芝,高红霞,高焕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0):175-176.

[3]余新科,蔡敏.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60-62.

[4]陈耀辉,游金辉.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52-54.

[5]冯志坚.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探讨[J].亚太教育,2016(5):40.

作者:赵艳辉 赵晓波 王文举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第二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摘要: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在其本科教育阶段,大学英语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设置尽管相对单一,但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为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扩大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也迫在眉睫。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使英语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学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管理

引言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教学,教学质量成为高校管理的关键问题,高校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从根本上讲,是教学环境的设计、布置和完善,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过程中快速、高质量地达到教学目标。过去,我们常把教学不出问题、不出事故作为低端目标,认为只要按照计划有人在教、有人在学就算完成任务了。而从我们目前应用型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设立高端目标,把“教”的手段、方法提升起来,把“学”的实际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在高等教育中,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直接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是许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的迫切需要。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在其本科教育阶段,大学英语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设置,尽管相对单一,但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开拓创新能力、调动学习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为培养学生世界眼光、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扩大国际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由高考划界,其生源特点决定其教学特点,其应用需求决定其教学内容。与传统相比,国家考试加上个人意愿,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适用、实用既是最终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要改革那些与现实需要相矛盾的,与培养目标不一致的俗套路、花架子、无用功。

一、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设置大学英语课程结构

理论是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知,能够指导行动的方向,正确的理论产生正确的方法。教学管理是教与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它把教与学连接起来,教学相长。建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要弄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影响其发展的内外因素,集中力量开展应用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大学英语的课程建设需配合学校的本科建设和培养目标,以师资建设、更新教育概念为先导,以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以教学改革、机构改革为基本手段,以完善办学条件为保障,充分依靠、调动和发挥外语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把应用教学突出出来,着重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下功夫,创立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新的教学体系,通过交互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用英语在专业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更多乐趣和方便,在工作中更加顺畅地沟通和交流。在通用语言能力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课的开设,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使学生在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为此,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中,大学英语教学要向应用型、职业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需求更加注重职业特色。在大一开设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在大二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英语课程。比如,影片剪辑制作英语、动漫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文秘英语、计算机英语、工程和装备制造英语等课程,彰显课程特色。让学生具备英语基本功的同时,在相关专业领域乐于发展、适于发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英语融会贯通于各专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大跃升学生就业与发展竞争力。

二、着力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加快对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就要对教学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应在知识结构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把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精通教学管理业务重点、掌握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的优秀人才吸收进来,让他们成为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让现有的管理人员出去学习、进修,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对教学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熟悉大学英语教学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管理创新能力和管理业务水平。高校教学管理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既有学术性管理又有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有教学经验,开展过学术研究,能够将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在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理论的同时,也在教学、学术上走在前沿,教学管理实践工作中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增强从事科学研究与管理的能力。

三、多方参与让教、学、管三方形成合力

当前,教学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主体性,存在过于突出管理者的主观意志而造成权力失衡的问题。新型教学管理应尊重教师和学生意志,使其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参与权。管理者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让师生参与管理、主动管理、监督管理。这样会使管理者的权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使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顺畅合理,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多一些谦虚、理智和建设性,管理者和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合作,教、学、管三方要目标一致,兼收并蓄,互助平等。

四、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课堂上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激发学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信息交流,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培育健康的学习环境,就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深入推进应用型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在促进教师确立新课程、新理念教学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引导教师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管理,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求知、探索、创造。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五、让教学评价制度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教学评价通常采用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手段。过去,终结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过大,使大家忽略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把学生上课出勤、课堂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的态度、平时理论测验、基本技能测评划分成不同的考核比例,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实现学生考核的综合化、多样化和科学化。在终结评价中改革结业考试制度,将学科结束后的理论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结业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70%。并把该项考试作为学生领取毕业证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实行新的学生考核模式。学生最终成绩=平时成绩(40%)+结业理论成绩(30%)+技能考核(30%)。该评估方式突出了考核的过程性,强调了英语的实践应用性,实现了终结性评估向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转变。

六、增强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大力推进教学管理人员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教学管理中大量使用信息化处理手段,提高云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让现代化教学理念服务于应用型教学实践。同时,开发手机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教学,由过去点对面教学变成点对点教学,让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随时进行单独的教学沟通,补充课堂教学的缺憾,同时,让手机变成数据库、大辞典,学生获得信息的源泉,在自学过程中,可随时进行听、说、读、写、译的练习。现代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兼顾群体及个体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立体化的学习方式。用大数据定期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关注点,学生也可以及时从大数据中获取反馈信息,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用好信息化平台,可以大大缩短学时,节省师资,提高学习效率。结语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改革应以课程结构改革为主线,强调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开设满足学生专业和职业需求的课程,同时注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教、学、管三方机制的建立,评价机制的改革也不容忽视,在信息化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志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J].徐州学院学报,2011(4).

[2]侯忠秀.浅谈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3]姚志英.关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

作者:苏伟丽 林秀慧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传媒学院

第三篇: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分析

摘要:在高校发展进程中,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管理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就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具体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管理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其中很多的管理理念也逐渐被引入高校教学管理中。但是,由于很长时间以来受传统的管理观念的影响,在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教学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教学管理只是单纯地局限于行政命令和死板的教条式的管理方法,教学管理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在高校管理中,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校领导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在高校管理中对教学管理投入的精力与经费都不足,而实现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全方位覆盖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它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教学管理工作完成的好坏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整体情况来看,其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大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比较烦琐,对于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没有更多精力与时间去开展,而且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于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并不熟悉,从而使得专业性不足,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更不能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使得高校教学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解决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更多新的管理理念渗透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要解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正确、全面地认识高校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切实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教学管理是针对人而开展的工作,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地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来。同时,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的树立,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学管理不断对教学内容与策略进行创新与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2.多种管理方式结合,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新时期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在“教”的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学”的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尊重,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不断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性发展进行良好的统一,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另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真正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管理一系列方案的制定者与执行者,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与业务水平,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要定期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的优化,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学管理相关专业的人才进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另外,还要不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教学管理的创新性,同时,也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新的管理理念的培训,将更多新的管理理念引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来。

三、结论

总之,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在人员素质、投入、管理手段等方面做出调整,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丽萍.谈高校教学管理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性[J].吉林教育,2015,(29).

[2]陈星宇.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5,(5).

作者:彭华 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强大的功能和便捷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的应用,对于高校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效率都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探讨研究计算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校教学管理;应用研究

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是高校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保障,高校教师学生工作和学习的有序进行离不开教学管理,因此,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育质量。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发展,教学管理面对的信息量急剧增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管理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的课程安排、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管理的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应用重视不足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应用已经比价普遍,但是主要的应用环节还是教学改革方面,在教学管理方面采用传统方式较多,对网路技术的应用意识薄弱。因此,高校管理者要转变管理观念,用现代化的信息理念进行教学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高校管理体系。

1.2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较低

高校通常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但是对管理人员的从业要求较低,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命上考核不严格。很多管理人员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不高,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影响。因此,高校应该重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使管理人员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3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还存在问题

首先,高校各个部门由于职能不同,采用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相互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学校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其次,高校网络的建设还不完善,存在访问受限、网络不稳定等问题;再次,目前教学管理软件还存在功能设计不全面、操作过于复杂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改进和创新,建设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为高校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2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方向与对策

2.1加强在安排课程和教学计划方面的应用

教学课程和计划的合理安排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校设置的专业较多,因此专业课程数量庞大,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在。课程安排时既要考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还要考虑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是一项复杂并且繁琐的工作。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后,学校可以通过排课软件将各项教学目标和所有课程以及教师工作量统筹规划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提高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另外,选修课方面,学校一般都提供了选课平台,学生可以登陆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了选修课的选课效率。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省了课程安排和选课的时间,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

2.2加强在学生成绩管理方面的应用

成绩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成绩是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成果的体现,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毕业等,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成绩管理包含所有学生各种考试成绩的录入、运算、查询、分析等,工作量巨大且非常繁琐,如果采用人工的方法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容易出错。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成绩管理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只需在考试后将成绩录入,软件系统就会自动完成成绩的分析和计算,学生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成绩,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班级的优秀率、及格率、成绩排名等,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2.3加强在教学质量监督方面的应用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能否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以前高校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通常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设计相应的问卷让学生填写,回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这种方式往往耗费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之后,学校可以将调查问卷到校园网络平台,学生登录系统进行相应的评价,问卷的统计将由系统自动进行,这样一来,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不需要人工参与,大大节约了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学校也可以将调查结果作为教师考评的参考依据,以此来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应该积极改进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计算计网络技术的优势,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创新,建设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2]王雪.浅谈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民营科技,2016(9).

[3]张娟.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7).

[4]张铁雄.对大学体育健身活动课程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2).

[5]姚珂.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辨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2).

[6]陈荣,徐浩,王剑,马健萍.高校体育课程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

[7]徐世浩.中美两国高等学校教育网站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2).

作者:邓兆熙 单位:岭南师范学院

第五篇:培养创新人才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式下,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管理的创新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就目前来看,高校教学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所以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鉴于此,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来讲,教学管理必须要进行深化改革,以便适应创新人才配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学管理;高校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育来讲也不例外,它在学生的创新精神上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压制作用,所以对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进之路。对于学校来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它们的天职,那么,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紧迫。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1.高校管理体制与普通行政管理两者之间的区别

对于普通的行政管理来讲,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是,对高校教学管理我们就知之甚少了,因为它与普通的行政管理之间存在者很大的区别。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来讲,它不仅具有学术管理,还兼备者行政管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教学管理的范畴比行政管理的范畴更为广泛。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不仅有相应的行政管理,还要有对应的教学研究工作,所以,从它的管理职能上来看还带有一定的学术性质。

2.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高校必须要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的相应创新

2.1培养出专业水平相对来讲比较硬的师资队伍

细数历史上那些成就一番伟业、有所作为的人,我们都可以查询到他师承某某或者是拜在某某名师的门下,由此可见,老师的专业水平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成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当今的大众教育——高校也不例外。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它的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师资的力量。所以,作为当今的高校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老师做出管理:其一,高校老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首要工作。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为人师表的高校老师更不例外,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讲,它不仅规范了老师的行为举止,还要求高校的授课老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高尚的品格也是高校老师所要必备的修养。我们都知道,职业道德就是对从事某项职业的人们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那么,同样职业道德也会约束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以便于在学生之间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老师师德修养的提高是当前高校教师管理的首要工作。其二,对于高校来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学校教育以及开设的最终目的,那么,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单纯注重师德地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老师的教学水平还必须要的到进一步的提高。我们都知道,高校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工作管理无形之中就被推上了高校工作的重心位置。所以,在高校中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两者之间存在者必然的联系。鉴于此,不断科学有效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2.2不断完善老师以及学生的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们对老师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要求改变的同时,评价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是单纯重视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以及教学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系统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必须要转向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水平、老师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等一系列方面评价的提高。就以现在的一些高校来说吧,在对老师考核管理的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以下误区:那就是无视老师的教学水平,只是强调老师的科研成果,如此以来,就会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上的积极主动性相对来讲都比较低,而去进行搞所谓的科研工作;还有一些学校在对老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不能给予老师的教学过程以科学合理的评价,还是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以老师的教学成果为最终的评价目标。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关联性较强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学识,还是老师能力的表现,他们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鉴于此,在高校中老师的考核管理不能单纯的将目光放在分数上,老师的个人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那么,老师的人品也要列入老师的考核体系。我们都知道,老师的言行在无形之中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说,高尚的品德应该是每一位老师所要必备的基本素质。

3.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状况

3.1教学理念正在向“以人为本”的方向改变

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讲,在教学管理上几乎已经接近与国际上最为前线的管理理论。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来体现它与国际上最为前线的管理理论相接近:其一,在高校中,不断加强老师的继续培训教育工作。如此以来,不仅科学有效的发挥了老师教书育人的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教学的质量。我们都知道,对于人来讲,管理的关键不仅仅是如何让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地实现人们的可持续性成长。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高校的教学观念已经得到了相应的改变,并逐步开始从传统以老师为主的教育理念中走了出来。

3.2逐步由学年制向学分制方向转变

对于单纯的学分制来讲,我们是乎有些陌生,它在我国相对来讲还算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开始引进到现在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史。我们都知道,学分制起源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它在西方教学管理过程中,依据他们的国情肯定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只是生搬硬套而不从我国教育的实质出发,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教学管理的发展。就这一点上,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所以,在学分制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结合了我国高校教育的特点而制定出了一种新的形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年学分制。对于学年学分制来讲,它不仅计划性强,而且灵活性相对来讲比较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的办学活力在学分制的促进下得到的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给老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相应的压力,对学生进行知识优化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所要采取的对应措施

4.1创建科学有效的高校老师培养策略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所以要不断加强高校老师的培养,具体培养工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不断加强师德以及业务培训。对于业务培训来讲,主要是针对在教学岗位上的中年以及青年老师,培养形式主要是高层次为主。对于师德培养来讲,是针对高校的每一位老师,以便他们通过师德的培养来提高自身的魅力。其次,我国高校的培训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高校老师的培训考核来讲,一般情况下走的都是形式主义,无法有效的激起老师对培训的重视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的培训考核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唯有如此,对老师的培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4.2不断完善学分制度的教学管理体系

我们都知道,在高校推行学生进行自主选课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了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由此可见,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弹性,还可以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在进行自主选课的过程同时,就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造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导师制度建设,对于导师来讲,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在我国高校教育过程中有待进一步推进。

结束语

对于创新人才来讲,在许多专家以及学者不断研究过程中发现,除了要在人格结构方面、智力发展方面都比较完善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称之为创新型人才。所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就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必须要从观念上认知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如此以来,才能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爽.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与科研组织变革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2,(01):347-349.

[2]黄金莲,龙飞,莫艳云.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9):21-23.

[3]陈宏涛,吴锡冬.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0,(8):159-160.

[4]黄志远,刘艳.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5):47-49.

作者:王春放 李继华

第六篇: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摘要: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全国的高校开始引入各种版本的教务管理系统,这些正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来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正在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高校的教学管理在这种发展下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主的新的生产力。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当中,应用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建立一个网络系统,实现学校的信息化交流、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等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高效快速的管理,解放教学管理人员,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管理本身的问题,而不是以往每天工作在统计各种表格数据的生活中。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在教学管理过程各项业务中实现自动化和系统化,例如学生选课、学生缴费、教师排课、教师科研管理、学生成绩查询等等,但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出现,笔者根据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来寻找出对策。

一、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虽然发展较晚,但依托当前我国稳固的教育事业更是发展迅猛。2001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后,高校信息化开始快速发展。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在基础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同时,有关高校启动了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许多高校已经完善了高校数字化校园体系,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各种先进的数字仪器设备都一一进入校园,在线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的建设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这种要求下全国高校开始引入各种版本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用于存放大量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科研招生的数据等,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把这些联系统计、分析、整合、输出的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需要的成绩数据、课程设置等。然而,这些正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管理就是管一管老师和学生吃喝拉撒,没有太深层次的技术含量。事实上,高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一个学生从进入学校以来,他的入学成绩、生源地情况、学籍档案、缴费情况、上课安排、成绩查询、毕业情况等等所有的问题都在系统中体现,教师的科研成果、上课情况、课程表、工作量统计、成绩录入、成绩分析和教师课堂测评也全部在教务系统中,管理甚至关系到学校每一个角落,管理水平关乎学校的办学质量。而这各个环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陈旧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通过先进的信息网络手段,快速高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是根本,不能只“管”不“理”,也不能完全依赖制度,流于形式。例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选课、重修、补考等问题都已经进入到教务系统中,通过教务系统可以直接查询学生不及格情况和重修情况统计,但仍然在每学期初或者学期末要求上报纸质版的学生不及格汇总和重修名单,这种就是对信息化管理内涵认识不够,观念老旧,导致重复劳动,不仅浪费精力还浪费时间。

(二)教学管理系统研发不够科学

教学管理中使用的系统,大部分院校通过购买所得,购买的系统是研发者统一开发的,在开发前不可能到每个学校都调研,高校教学管理过程当中的需求和实际问题研发者也没有很清楚地知道。另外,由于研发者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出发点不同,工作性质不同,而且研发者不一定真正懂得教学管理的规律,也不知道教学管理的流程,所以在软件开发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导致软件在使用过程不连贯或者使利用率低,管理功能过于单一,输出结果不准确等情况。例如在运用教务系统统计毕业生四年的学分时就会出现学分不准确的情况,明明学生的课程全部通过了,所列课程都很清楚,所修的学分相加也可以满足毕业条件,但统计表格的结果就是与实际不符,且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如果再不仔细核对甚至会导致学生毕不了业的情况。

(三)投入力度不够

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要依赖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互联网技术和强大的资金保障,在建设初期一般投入会比较大。这就需要学校保证物质基础才能够使得信息化系统运行顺畅、高效。而很多院校由于近些年的扩招,各种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办学经费明显紧张,这就导致教学信息化建设投入跟不上,教务管理信息化只停留在初期和表面,缺乏深层使用和发掘。教务管理系统就是要降低劳动强度,让一些数据分析通过现代化手段自动计算出来,可是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就大大限制了信息化发展。

(四)缺乏教务管理人员

教学管理软件是为教学管理人员研发设计的,最终运用起来的人是教务管理人员,但目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没有专门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教学管理从业人员多数为一线教师,很多都是双肩挑。他们除了要做教学相关工作以外还需要处理教学管理上的各种事物,因此对教学管理工作没有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做不到完全专业化,所以缺乏专门从事教务管理的人员也是限制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重视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领会信息化变革给高校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教学管理决定着高校办学水平,学校的决策者要带动全员更新观念,理解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立足全局进行规划、设计,依据新的办学定位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学信息化,高效快速地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将复杂的环节交给现代化设备来完成,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学管理软件的质量,避免资源浪费

高校运用的软件很大程度上没有全部开发,这个原因可能是部分内容与实际发生情况不符导致没有启用,还有一种可能是某个模块根本对学校的建设没用。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都说明软件系统的质量不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寻求科学教务系统软件的同时还要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切合实际,根据教学管理规律来设计软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软件管理系统,让一些特殊问题可以解决,方便教务管理人员的应用,提高教学管理的时效性。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在资金保障上多筹划,多支持,聘请专门开发软件的团队到学校里来专门的为本校进行某些功能研发,这样才能充分地使用软件系统,而不至于大部分的功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所以资金保障和提高软件科学性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注意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时更新硬件,做到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软件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要是不能达到这一目的,那么软件就是失败的。运用管理软件就是要为大家提供方便,而目前的管理软件很多都是单一性开发的,即管理软件只具有针对教学的管理服务功能,而缺乏高校其他管理需求的功能,这就导致教务管理一套系统,财务管理一套系统,图书馆管理又是一套系统,若干个系统要分别登陆,分别查询,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使用者都很不方便。研发者能否整合现有的资源,真正做一次登录,需要的信息都能查询到,优化合理,以人为本,形成一套完备方便的系统供大家使用,不仅能够满足师生的查询需要,也能符合学校其他管理上的要求。系统中还应有一些个性化的服务,能够解决个别院系出现的特殊问题。比如说学生选课时系统中默认的1班,一部分人选择欣赏课,一部分选择理论课,在排课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弹出“选课冲突”的字样,而不能同时进行多门课程的选择。不仅学生不方便,教师在后期录入成绩时也需要一个一个地把学生挑出来。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教学管理硬件需要实时更新,如果硬件得不到更新,系统就会越来越慢,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使用的积极性,效率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建立专门部门,全面提高教务管理人员技能

高校中的教务处由于事物繁忙,不能作为专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部门,网络中心也不能完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自己部门的任务来完成。建议高校成立专门机构,对本校的信息数据规划、组织、协调,能够全面负责全校的信息化建设。有时候教学管理软件会在运用时出现问题,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部门进行解决或协调,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不遗留问题。信息化建设中尤其是教学管理系统使用者是最关键的要素,这就需要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务管理人员使用操作系统软件。这些专门负责教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全面提高业务能力,促使其能够根据本岗位的工作特征,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合理的科学建议,真正懂得系统中每个模块的意义,为学校的相应部分提供了什么服务,如何发挥这些模块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被运用。学校也要针对教学管理各个层面的使用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教学管理主体意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结语

把信息化引入到高校教务管理当中,是高校现代化发展步伐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高校全面改革的反映。只有达到学校投入、教师利用和学生使用三者有效的结合才能实现全面的信息化。能够让学生、教师和领导之间迅速而清楚地了解教学中各项数据,同时也让教学最主要的对象———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学习方面的反馈,全面改革师生间的关系,也可以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各个高校也应结合自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教务管理模式,更好地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服务,也有助于今后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傅国华,毛彧.教务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8(18).

[2]贾飞,伍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张玲燕.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中小学实践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4]皋春.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

[5]徐蕾.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信息技术,2007(8).

作者:李小溪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第七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

摘要: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体制中重要的管理组织人员,其能力与专业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终成果。只有教管人员具有优秀的专业素养,才能确保教学进程的高效、有序推进,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空间。下文我们将对当前国内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能力的内涵、存在问题以及完善措施进行深入讨论,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

随着我国教学领域发展速度的提升,教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各高校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择与培训方面依然有许多问题。教学改革工作注重对于每个科目、每个环节的全面思考。高校只有不断进行探究与思考,确保管理人员团队专业性,才能为学生高校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确保校园秩序得到维护。

一 教学管理团队专业化的内涵

校园氛围与秩序,是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安心学习,开心生活的首要因素,也是校方最应当重视的因素,而教学管理人员则正是肩负维护校园秩序与各项校园活动进程推进的重要职位,在当前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下,许多高校更是对于人才队伍决定工作质量这一理念有了深刻认知,校园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对于教学管理人才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但有助于打造出更好的校园风气氛围,提升高校知名度,还能大幅度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为各个教学环节的稳步推进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习更安心,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发展来说,高校教学管理团队专业素养的提升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素,校方只有真正理解这一本质,将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强化提到日程上,才能保证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生活更加有序、充实,这也是教学领域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1]。

二 当前教学管理团队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保障校园环境、氛围与秩序的教职团队,是高校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乎高校学生的在校生活与学习。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展,对于校内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于管理人员素养与专业性的把控便成为了当前各所高校面对的最大难题之一,校方需要加以重视,找出当前管理团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思考与分析找出合理的优化策略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安心的学习环境。

(一)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工作步调无法统一

对于一个教学管理团队来说,人员素质及工作步调的统一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之间相互有同样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理念,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处才会更加融洽,形成良性的团队关系循环[2]。这样才能确保管理工作更有序的进行,但就当前国内高校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来看,教管人员的素质呈现出十分参差不齐的趋势,这无疑与教学风气的功利化发展有关,导致许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招聘过程都存在走后门的问题,许多人都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就轻易进入了管理团队中,教学管理工作并不简单,涉及到咨询、管理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多门知识,还有对于教育的责任心,这样不具备专业能力与精神的教职队伍对于后续管理工作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二) 对教学管理重视不足,导致教管团队地位偏低

教职团队的职位在高校当中始终被认为是较为轻松的,许多院校都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教管工作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都并不会对教学管理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提起重视,也不会去针对教管队伍工作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意见与策略,教管人员得不到学校的关注与支持,总会认为自身较比其他教师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自然无法发挥出对于教学事业的热情。但究其本质,教管工作与一线教师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都是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如果学校不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让教管员工无法体会到这一职位的重要性,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改进则自然无从谈起。

(三) 高校管理体制存在漏洞,导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教学管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规章作为支撑,并有严谨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案作为指导,才能有序进行,逐步推进高校教学发展。但由于对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充分重视,使得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依然没有明确的方向,许多高校教学管理规章及工作规划也都并不一致,管理人员没有参考,没有工作方向,在实施工作时毫无头绪,必然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专业度也自然是空话。

三 教管员工队伍优化策略

只是对当前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多了解并不能达到完善教管队伍专业素养,想要对师资队伍各项能力进行强化与完善,确保教管队伍专业性,只有先制定出合理高效的优化策略,才能最终达到效果,确保教学管理队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院校,服务于学生。以下将针对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优化工作提出几点改善策略,为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指明方向。

(一) 注重教管人员素质的筛选与提升,确保名可符实

教学管理工作是与教师同样重要的,意识到这一点,高校应当先着重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更严格的筛选与培训,杜绝功利化风气的影响,消除走后门问题,确保教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与对教学行业的热情,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在对教管人员进行考核鉴定时,应当首先对对方的教学理念、资质、经验,以及是否具有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心理咨询等管理工作必须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其符合教管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才能让对方成为教管师资队伍中的一员。通过严格进行筛选,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水平的统一度会有大幅度提升,这样一来对于队伍的培训与管理也会更加有章可循,而且资质经验相近、教学理念也有共同点的教师队伍,彼此之间合作会更加默契,进而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除去筛选评定之外,对于在职教管员工能力的提升与强化也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校内应定期组织对于教管队伍各项专业能力的培训,例如就业心理及社会心理辅导、国内外教育史、道德原理、教育法学、教育行政学、教育调查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多项专业相关知识,虽然教管人员在自身的学习过程当中会有所涉及,但想要从事教管工作,就需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研究。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观念塑造,也应适当进行强化与引导,校方可以借助定期的教学工作开设相关讲座与指导,让教管队伍了解到,自身所肩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不只是谋生手段,而是一项关乎学生未来的神圣职责,自身应当抱有一定的觉悟,以校内活动的有序推进以及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作为工作目标,制定出更符合院校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工作计划,以此作为自身后续工作开设的指导。除此之外,校方还可借助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以及感动案例等引导方式,使教管员工对自身工作的内涵加深了解,了解到自身对于学生来说,是标杆,是榜样,理解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学会以身作则,约束自身,以行动影响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与学生共同努力管理自身的决心自然也会更加严于律己。这样的教职队伍才更加符合高校自身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3]。

(二) 提起重视,让教管师资队伍地位得到提升

师资队伍得到校方的重视,在各项工作实施环节中遇到了问题能够随时得到校方协助支持、地位能得到提升,才能有更强的工作动力,确保自身工作的质量。而教管队伍作为与一线教师队伍重要性不相上下的校内核心团队,自然也需要校方的尊重与关注,得到教师应有的待遇,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并不是一项在校内低人一等的工作,而是与教师同样高尚,同样重要的,决定高校学生在校生活质量,为学生做榜样、做标杆的育人工作。这样的观念扭转始于校方,校方提起对教管队伍的重视,教管队伍自身才会开始意识到这一职位所附的重量。而校方想要充分体现出这一职位的重要性,首先要体现出对校内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与宣传,对于教管部门提出的校内体制完善方针,校方应当充分尊重,对于教管工作每个环节、每个季度安排的工作,校方应当联合各个部门在校内进行充分宣传,确保得到校内师生的支持与理解,这样才能使教管工作的推进更加顺利。针对优秀的教管员工个人,校方更应该在每个学期的表彰大会上作为重点表扬对象,让优秀教管员工可以与一线教师同起同坐,从幕后走到台前,接受自身辛勤工作应当得到的表彰,这样才符合教学平等性的原则,真正激发教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其能够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 完善管理体制,让教管工作有章可循

教学管理工作并不是凭空开展的,需要有相应的计划与策略作为指导,方向才会更加明确,因此,高校教管部门在各项工作开始实行前,应当首先根据目标制定出明确、严谨的目标与策略,为后续工作指出方向,才能保证后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例如对于校内产生的任何包含负面影响的现象,应当第一时间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并及时张贴上墙,登在校内各个能够被学生看到的平台上,并定期进行宣讲强调,校内师生随时能够注意到,提起了重视,才会自觉遵守,此外,对于将要开展的工作,教管部门应当先制定出详细、严谨、合理的具体策略规划,才能让员工后续开展工作时能够有条有理的去进行,这样才具能体现出教学管理工作应有的专业性。

四结语

教学管理团队的组织与完善非一日之功,需要校方的支持尊重以及教管部门各个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人员需要真正理解教学的本质,理解管理工作的内涵意义,以及与其他各部门工作的联系。提升对校内的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院校在教学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兵,赵长山,宋珲.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40-41.

[2]李志.小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8):50-51.

[3]陈德红.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09):30-31.

作者:张荣梅 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