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的施行

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的施行

【内容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具有职业性、实用性的新型职业院校。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受到重视,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学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教学管理目标的设立是对院校实施良好管理的基础。中职院校的管理目标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的教学改革现状为依据设立。教学管理目标引导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分配,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最大成效。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学管理;三维目标;实施策略

教学管理是中职院校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院校的管理,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目标。以此为依据约束、引导、激励中职院校师生更好地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艰巨任务。教学管理目标为院校管理提供依据的同时,也是衡量管理能力的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目标,是教学管理的重点。

一、中职教学管理目标设计的依据

(一)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急剧发展,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中职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中职院校主要培养初级或者中级技术人才,相对于理论知识,中职院校更偏重专业技能操作。所以,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技能操作型”人才。

(二)学校管理总目标

学校的教学管理离不开学校管理的总目标,教学管理目标要严格遵循院校管理的总方针。院校目标的确立,应遵循“管理科学”、“校风严谨”的原则。“管理科学”指中职院校应依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制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校风严谨”不仅是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院校纪律的要求,同时针对于中职院校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

(三)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现状

中职院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办学特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中职院校对于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道德水平也表现不同。在制定教学管理目标时,应该从院校的各个角度出发,考量周全。例如,中职院校已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分析院校的办学特色、师资能力,学生的具体情况等。不能盲目,做到目标具有可行性。

二、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的核心在于“教学”,教学是否有效果是衡量教学管理好坏的主要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多个教学环节,各个环节中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中职院校的课堂不仅仅是指传统课堂,同时包含实训室、技能演练室、实训车间等等。课堂教学要从课程设置出发,中职院校应根据岗位需要的技能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学生素质各异,因此要保持教学的灵活性。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于案例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动其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以教师为主导,科学的、有目的地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技能训练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院校应该充分了解新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对于中职院校而言,技能训练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让本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技能的学习目标不能脱离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指学生对于技能水平的训练,同时中职院校教师也应该及时掌握行业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需求。

(三)教师的发展

教学管理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的发展也是考量教学管理任务的重要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应全身心投入进去。中职院校的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院校的发展必然面对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要践行工作精神的模范。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师的言行品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学校中,孩子学习的第一对象则是教师。因此,班主任要把自身树立成名师、严师。教师是否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依赖于教学管理中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是否及时给教师培训。因此,中职院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激励。科学的激励政策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激励制度提升其责任感,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然而,教师激励政策的构建却是有难度的,大多数学校的激励机制都存在缺陷,其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都不尽如人意,最终导致激励失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中职教学管理目标实现的途径

(一)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根本办法。通过课程的改革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师发展的目标。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内容的序化。要做到,对于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技术课程要精、课程多样,注重实践。公共基础课程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实行专门化教学。技术课程主要是在了解就业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专项技能教学,让学生在某个技术领域精专化,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综合实践课程上要注重现场化,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创新精神,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指导,开展现场实践。不仅巩固了学习过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引发学生对于技术的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课程多样化主要是指让学生学有所得,注重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疲惫感和厌倦感,能够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院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开展多样课程,学生自主选课。

(二)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管理起到指引与激励的作用。教学评价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传统的对知识获取的评价仅依靠考试检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非常片面。中职院校可建立以学分为核心的教学评价制度。考量范围除学习成绩外,还要考量到学生德育、实践等方面。例如,某中职院校将学分划为三大学分区,即常规课程学分、实践学分、德育学分。实行学分区之间不互补,学分区内互补的原则。即在同一学分区内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学分互补。但在德育、实践、基本课程都应有所要求,以确保培养出职业道德、实践能力都合格的技术人才。学分制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管理而构建的教学评价制度,目的在于确保各专业年级能力在不同阶段都有所提升。

(三)教学资源重组

中职院校普遍专业类别多,规模小,容易造成院校在资源配给上的不足或者产生浪费,造成教学目标管理实现较难。因此,中职院校应将各个专业根据类别进行重组,建立专业区。对于授课的教师,应该专业精专化,具备专业核心技能教学能力的同时,应对专业中专项技能进行训练,使每位教师都具有特长技能。精细化学生管理,通过学生管理队伍专题研讨,制定班主任、辅导员考核条例,从工作标准上从严从细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立项,摸索出规律,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凝练,形成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合理配备教学资源。

(四)教师系统的发展支持

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力量无疑是重要因素。高度重视中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建设一支数量够、能稳定、具有良好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加强中职教师师资生源管理,把好教师队伍关,必须要有严格的教师资格审核制度。二是要思想教育与激励制度并行。三是要大力开展中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师资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要实行教师的激励制度,为中职教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四、结语

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因直接面对就业,所以没有升学的压力,容易造成对学业忽视从而造成自由懒散。所以,教学管理时,更应该讲求科学的管理方式,细心、耐心地去培育每一个学生。中职院校应对教学管理工作给予支持,树立合理的教学管理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麻来军.中职教学管理三维目标设计与施行的基本策略[J].职教论坛,2011.

作者:田广东 单位: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