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体验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教学

生态体验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教学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惊铎教授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观点。其在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提到,所有的道德教育都是以体验为基础的。生态体验模式的基点是三重生态因子圆融互摄,通过把某些资源调入现场、设计亲验活动、进行开放式对话、提升道德理论等,呈现适合学生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几年来,河北省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将生态体验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德育模式的改变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首先改变了德育模式,把其由理论灌输转变为情境体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不应是硬性灌输,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达到自我教育。教师将育人和教学融为一体,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将内化的道德意识外化为其道德行为,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评价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不能只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其道德行为。知识可以传授,但学生的道德水平应在某些情境下进行体验和感悟。我校几年来的活动实践证明,生态体验理念下的德育比传统的说教更为有效。例如,学校开展的感恩、责任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会感恩,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围绕这一教育主题,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在“感恩父母”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蛋宝宝总动员”“今天我当家”“念亲恩,行孝心”等活动。“蛋宝宝总动员”: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时刻保护随身携带的一枚鸡蛋,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今天我当家”:让学生感受父母平时既要工作又顾家的辛苦,懂得以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担当家庭责任;“念亲恩,行孝心”:通过让学生收集自己的成长故事及照片,明确自己的成长得益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通过生态体验活动,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懂得孝敬父母。此外,我们通过“我入队了”“十岁成长礼”“我毕业了”等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感恩教师;通过“我的小伙伴”“宽容的魅力”等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感恩同学;通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绿色出行”等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感恩自然。通过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进而使学生懂得感恩党和国家,增强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德育渠道的拓宽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我们除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科渗透、实践操作等途径外,还拓宽了德育渠道,实现德育与心育的结合。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体验与反思,不仅和学生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和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支持,互为补充。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由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5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编入学校课表,定期邀请沧州师范学院的心理专家,到校做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讲座。三是成立“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17位心理咨询师轮流在规定时间为学生解除心理困扰,较好地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四是寓心育于班级建设中。通过主题班会课、相关视频观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积极和消极心理暗示对自己的影响。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体验活动和反思表达起了积极的正向作用,提高了德育实效。

三、课堂教学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者一直关注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根据生态体验教育理念,具体情境下的体验与感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吸收知识;具体情境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真情的流露。于是,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分别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体验、感悟。这样就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情景设置—探究合作—分享交流—总结完善—即时强化的课堂操作模式,其与营造体验场—感悟思考—开放式对话—理性提升—实践运用等环节一一对应。课堂上,学生热泪盈眶、真情相拥、解决矛盾、泣不成声等现象时有发生,来自学生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场景,引发了大家情感的交融与共鸣,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升了课堂文化的品位,课堂由知识型转化为生命型。教师不仅关注学科知识能力,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的生命潜能和活力得以激发,提升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在生态体验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展现。教师首先感动自己,继而影响学生,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作者:赵俊莲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水月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