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打造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打造问题

摘要:从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差,学校、企业和政府协调育人的互动性较差,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单一五个方面分析了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平台打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打造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师双能;孵化基地

引言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调整的序幕。现阶段本科高等教育还偏重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导致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的专业人才和社会需求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各大高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渗透到通用课程、专业课程等方面,初步搭建了校内实习实训实验室、仿真模拟实验室、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但是在各个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没有有效地把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相互结合,实现良性互动。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必须以创新为驱动,以创新带动创业、就业,通过创新意识和创业氛围的营造不断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的成功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

一、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重点是学生创新意识、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创业教育中加入了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带动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推动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针对现阶段高等教育同质化、大众化和办学特色空心化等问题进行的一次深层次的教育改革。通过转型发展彻底转变教学思路,实现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地方转型高校的改革和试点发展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群体之一。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是殊途同归,都是通过思维模式转变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等形式,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打造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性较差转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创新创意思维、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课堂教学等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现阶段,很多地方转型高校主要通过《创业基础》《创业与投资》《创业企业运营管理》等启蒙类的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对于创业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专业教育中只是通过一两门专业课程硬性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很好地融入专业教育。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只是通过一些创新创业协会、成功创业毕业生的讲座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了解,学生对于团队管理、风险控制,甚至于国家、地方政府等相关扶持政策都是一知半解。2.学校、企业和政府协调育人的互动性较差高校与区域内的企业在地方政府的牵头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理工科院校的优势更加明显,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财经类院校与企业的互动性较差,未形成校政、校校和校企之间的协调发展。有些地方转型高校根据教育科学规划发展的要求和地方教育厅规定的基础上,匆忙之间利用校内闲置的教学楼挂牌成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学生根据校内需求创办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导致创新创业项目都是一些咖啡店、蛋糕店等简单低级的形式,只是实现的创业,根本谈不上创新,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没有后续的发展或者进行转让,没有真正实现创新创业平台的教育本质。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欠缺,对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能够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实践类课程存在明显的缺陷。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教师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积累,比如财务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指导、管理不足等现象。地方转型高校的创业导师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部分:来源于创业类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但是现阶段的创业类竞赛项目、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评价标准、项目成功创业率都不是很高,只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来源于高校委派教师参加各类创业类培训、SYB等培训,通过实验室模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极少数创业导师来源于企业和具有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4.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照搬重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于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和管理,自身的特色不是很明显,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大多是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市场调研等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对于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竞赛等方面来进行模拟锻炼,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不能大面积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仅依靠高校教师个人的关系来维持,导致高等院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存在形式化现象,合作层次偏低,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顶岗实习主要是进行简单、低级的工作客服、市场调查等工作,不能对学生创新思维、创业能力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5.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单一从2014年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提出,到现阶段各个地区以师范院校、示范专业等方式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现阶段各个转型高校对于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体系还是依赖于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进行成绩的评价,通过学分、绩点等方式衡量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和获得学位资格。单一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非考试类的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践课程教学重于形式和游戏等,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论转化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打造

转型高校应该在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打造,坚持创新为驱动力,创新与专业相融合,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断地把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的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从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方位融合地方转型高校必须根据企业或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对毕业生、企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效调整,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培养现在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地方转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工作岗位需要,有目标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只有在学校进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求,构建具有区域性和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必须紧密结合,构建全方位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通过公共基础基础课+专业课(选修+必修)、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意识启蒙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创业课程和拓展类创新创业课程等各类课程,让学生从创业意识、创业管理到创业实践等方面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2.学校、企业和政府协同育人,形成良性互动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文化氛围多方面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创新大部分来源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创新的主力军是大学生,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多渠道鼓励和扶持对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必须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定位,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服务者,企业代表市场导向和创新的需求者,高校是创新的发源地和教育基地,只有实现校政、校企、校校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地开展三方协同育人,校企协同共建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在政府有关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扶持和帮助下,区域内的企业从自身科技创新的需要出发,联合对方高校雄厚的师资和研究能力,通过校校联盟、校企联盟共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3.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只有教师的素质不断提升才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双能性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交流等形式,从创新理论入手,逐步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100%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通过聘请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客座教授和创新创业导师等形式充实自身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教师队伍间的交流和研讨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导师在自身知识结构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跨学科的研讨、交流和模块化教学等方式,弥补教师自身的知识局限性,形成包括管理、财务、金融等全能型的师资队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4.构建阶梯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创业实训、创业竞赛以及创业孵化中心,创业实训可以通过利用专业校内实验室和校企合作企业深度融合的形式来实现。通过企业家讲座+实验+实训的形式,开展实践类与专业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通过与企业家的沟通,校内模拟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构建“企业家讲座+比赛+创业实践+创业孵化”的阶梯递进实践教学模式。企业家讲座和比赛以第二课堂为主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通过进行滚动式的开设,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参加。创业实践和创业孵化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拓展,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竞赛落实提供机会和平台,并逐渐纳入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的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确保其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训练循序渐进、一步一台阶,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实践教学系统,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梯递进。5.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学生学业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教师上课方式和方法,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保障创新创业教学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必须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体现实践能力评价、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级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学校整体出发,结合学院日常管理工作和专业特色,构建注重学生能力考核的学校、学院和专业三级评价体系。将创新创业课程以学分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又可以保障实习和实训教学的质量。推行学分替代制度,如以创新创业学分替代课程学分,以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替代毕业实习,以学生创新创业标志性成果替代毕业论文(设计)等,打造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娜.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7):165-167.

[2]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

[3]黄本笑,黄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01).

[4]王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5]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

作者:王玲 曹洪珍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