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

互联网+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

摘要:自从“互联网+”的理念被提出后,其与大学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互联网+”所特有的信息化技术优势,也为一些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难点提供了解决契机,其中,对英语口语的教学模式优化效果显著。文章以“互联网+”视域为研究角度,以对东北林业大学三个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为数据参考,结合“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资源辅助特点,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具体优化模式进行系统研究,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教育;英语教学模式;口语教学;教学发展

一、“互联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催生

如果从“狭义”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概念可以看作一个中国化的产物,其中所囊括的如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技术等于是传统所谓信息化的二次升级版,而“互联网+”的重点可以认为在于对“+”的含义理解上,它为信息资源的选择与获取、结合开发与科学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更强调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和创造。同理,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更强调的是教育本体,即人在教育中所占地位的一种转变(传统教育领域中强调的是“人”对“人”的教学过程和结果)。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一部分教育信息的获取由“互联网”来承载,而传统“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信息核心地位也转变为与互联网教学信息共享地位。在这个大前提下,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育思维方式都发生相应的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先进人才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在“互联网+教育”的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模式的需求更具时代性,这也正是本文中心论题立论的意义所在。

二、“互联网+”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催生的理论依据

(一)理想输入理论

理想输入理论的核心内容,来自美国著名语言学教育家StephenKrashen的输入假说,最理想的语言输入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分别为趣味关联性、理解性、非语法类的认知教学安排以及语言知识输入总量。其中所谓趣味关联性是指对单纯枯燥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深加工”,在知识点得以正常输入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趣味性修饰,从而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压力。理解性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其知识的具体理解程度,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语言的听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上,而在理想输入理论中具体语言输入资料的获取也要首先考虑学习者的听、说需求。非语法类的认知教学安排简单地说就是提倡脱离传统的依赖语言教学大纲进行枯燥的语言语法输入设计,而以话题、情景、生活模拟等方式进行实践语言知识输入,将抽象的语法类教学具象化,这能大幅度提升语言口语学习能力效率以及实践的真实性。所谓语言知识输入总量是基于前三点理想输入状态下,要达到足够的语言教学输出知识量,只有在大量的“听、说、读”语言输入资源的配合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语言教学目标。

(二)认知建构理论

认知建构理论是在瑞士心理学家JeanPiaget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人的认知学习理论有较大的连续性,它主要关注个体是如何建构认知经验(如知识理解、认知策略)和情感经验(学习信念、自我概念)的。在传统口语教学环境中,如何获得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却为“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所解决,这种资源更容易帮助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对教学知识点与实践中的联动建立起契合关系,在完成建构主义所提出的在大脑记忆中的“SCHEMA式记忆”(即图表式记忆,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的同时,完成该知识点的深度认知。其具体方法是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以图文、音频、视频课件资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立体化输入,帮助学生“SCHEMA式记忆”的形成,并以强调逻辑性的层次式课件进行教学内容串联,实现学生记忆与口语表达的关联,达到提升口语能力的根本目的。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将一些枯燥的习语、对话通过情景模拟式课件进行展示,实现浅层记忆到深层记忆的有效转移,辅助学生完成习语在特定环境的认知,并通过形象记忆手段建立在某些环境下词汇、习语的口语输出关联。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东北林业大学2016级工商管理、动物科学、工业工程等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合计抽样总人数115人。

(二)调查内容设计

根据理想输入理论和认知建构理论的内容,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相关理念,以“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为95.7%。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3人,也就是39.1%的受访者在接受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时使用互联网资源。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在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仍处于初级阶段。第二题为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学生中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口语学习模式比例情况如下:参与线上英语沙龙/英语角活动的有41人,占37.2%;利用音频口语资源的有83人,占75.4%;与好友线上单对单口语聊天的有28人,占25.4%;利用英语口语群体交流空间或聊天室的仅有13人,占11.8%。由这个数据可看出,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英语口语学习时,对音频口语资源的接受度更高,同时,在线上英语沙龙或口语交流空间等具备特定语言交流环境的认可上有54人,占49%,这符合认知建构理论的观点,即语言环境对口语教学的影响力非常大。同时,由于音频口语教学资源对学生口语的具体转化更为直观,同时满足理想输入理论中的四大要素,因此,其在受访学生中的认可度达到75.4%,也是符合逻辑的,这也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提供了启示。第三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持否定态度的受访学生仅有7人,占6.3%,即93.7%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而根据问卷调查后的反馈信息显示,持否定态度(“不喜欢”选项者)和中立态度(“一般”选项者)选择的原因绝大多数为教师对“互联网+”资源与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的设计、使用不当,不能达到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而造成的。第四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5人对具有语言环境属性的“互联网+”资源类型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表现具有期望值,这个比例高达95.4%,可见“互联网+”是生动并能营造口语环境的教学资源,可有效地解决传统英语口语教学过分枯燥的问题,而在教学实务中要做好的仅仅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第五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受访学生(71人,占64.5%)认为“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听力的帮助较大,这一调查反映了当前学生对“互联网+”资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这也与对“互联网+”的认知宣传投入力度不足有一定联系。“互联网+”资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教学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上,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在口语环境的营造、线上交流能力、课件资源获取的丰富度以及课件设计方法的多样性上都和“互联网+”资源有较大差距,这种“互联网+”观念上的认知也是未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所要兼顾的。

四、“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设计

对大学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既是大学英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检验学生英语真实能力的重要指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其高复合性,口语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英语听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和翻译能力共同提升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缺一不可。同时口语能力提升后,也可以反作用于帮助这些能力的提升,因此,口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都受资源匮乏、语言环境建立不理想、内容设计相对单一等问题局限,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在“互联网+”的概念下得到充分解决。结合问卷调查反映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对口语教学的客观需求,总结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点如下:

(一)主要与次要教学内容的明确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设计都是有一定目标性的,包括对口语教学词汇量、句型/式和实际交流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为了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每个口语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通常会以学生的某种爱好作为切入点来建立,如体育、音乐、电影、旅游,而这个切入点的设计是一个宏观概念,在主要教学单元下,还要围绕其主题建立若干“子单元”内容,比如:体育主题教学单元,可以配合足球、篮球的相关口语环境内容设计;音乐主题教学单元,可以配合电子乐、乡村音乐的相关口语环境内容设计。根据问卷调查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有75.4%的学生喜欢用音频的形式学习口语,以及第四题的调查结果有95.4%的学生对有语言环境的英语口语教学资源有期望,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获取的灵活性,与时俱进地进行时尚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设定,例如:在体育主题教学单元下,可以结合NBA现场解说的口语内容设计或欧洲足球五大联赛赛后新闻的口语内容;音乐主题教学单元,可以配合雷鬼、布鲁斯、朋克、金属等相关内容。明确口语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以教学目标与学习兴趣的培养为重点来进行的,大幅度提升英语口语教学的时代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二)口语教学资源的选择

在前文的论述中,明确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资源的需求,而“互联网+”的优势就在于能更简单、更精确地收集到所需求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所需教学内容的水平需求来灵活选择资源。其资源收集的方式主要包括四种:第一,对国内外口语教程书籍或音像制品(CD、MP3)资源的收集,根据需求进行片段截取;第二,在相关的国内外门户网站(包括网上课程)内收集资源;第三,利用国内外资源网站上收集实况录像、记录视频等相关资源进行片段截取;第四,利用网络图片共享资源收集漫画、图片素材等。当进行足够多的教学资源收集后,要围绕口语教学设计的主题进行资源选择,选择的原则有四点:其一,虽然趣味性在口语教学设计中很重要,但在口语教学资源的选择中科学性才是首要条件,所选资源的标准化及词汇句式的准确性是必须保证的,否则会对大学生的口语学习造成负影响;其二,与教学主题的关联性必须紧密,不能单纯地为追求资源的流行程度而牵强附会,脱离教学主题;其三,根据问卷调查第三题的结果,93.7%的学生对“互联网+”的资源持肯定态度,但第五题的结果却有64.5%认为“互联网+”的资源对听力的训练效果最好,这一反差说明了学生对“互联网+”资源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理解度不够深入,而在资源选择过程中要关注这一矛盾,在资源选择中无论何种教学资源的选择都要彰显口语教学的目标,不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歧义;其四,根据问卷调查第四题结果,有95.4%学生对“互联网+”营造丰富的口语环境的教学有需求,那么在资源选择中要侧重视频、音频、动画等全方位对学生记忆产生刺激的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口语教学效率。另外,大学生所处年龄也是资源选择的一项重要参考因素。对于一些时尚资源,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地学以致用。

(三)口语教学模式具体结构设计

结合理论内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以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选择的内容可得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通过调查信息反馈,明确主要或次要教学内容,同时通过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获取或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兴趣目标。同时强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被动口语学习向主动情景化应用的教学设计转变。与传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相比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切合口语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的获取与选择,而具体实施过程的差异不大,这样对于教学资源的掌控便成为权重较大的环节,也是教学资源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五、结论

文章以国务院大力推进“互联网+”为背景,结合对东北林业大学2016级三个专业的具体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对“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发展的相关优势、内容设计、资源选择等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论述内容制作出“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结构设计,得出“互联网+”视域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获取与选择是核心优势的结论,同时强调了“互联网+”视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被动口语学习向主动情景化应用的教学设计转变。

参考文献:

[1]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卢攀.口语课堂“输入促成”的教学优化设计策略[J].海外英语,2017(7).

[3]董秀文.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优势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3).

[4]陈美龄.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英语教师,2016(21).

[5]李山.英语语言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教育探讨[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作者:何晓松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