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7篇)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7篇)

第一篇:多元茶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摘要:在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英语文化教学的相关研究也进一步行到提升。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开展英语教学的同时,必须要合理的进行文化教学,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以及交际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将中国的文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连接在了一起,通过了解中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异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明白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以及语法特点,进而更快、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本文针对多元化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进行几点研究。

关键词:多元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所谓多元茶文化,就是多种形式的茶文化,可以理解为不同国家的茶文化,也可以理解为茶文化的不同表现方式,在多元茶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实现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以此推动文化教学的进程,促进中国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1茶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分析

茶文化结合了我国多种文化的精髓,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我国的优秀茶文化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质量有辅助和填充的作用。为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也为了让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增长学生的英语水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教师在进行教授英语课程之前,要对茶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将茶文化的指导教育思想应用到教学当中。其次,茶文化综合了我国大多的传统文化,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需要让茶文化发挥其对英语教学的积极辅助作用。让茶文化与英语教学完美融合才是最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不同版本的有关茶文化的作品进行英译,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按照翻译内容和翻译要求,逐字逐句地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翻译,让具有文化精髓和文化意义的作品能被更多的外国人所了解也是宣扬我国茶文化的一种方式。茶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理念,更具有抽象地表达情感和内容的含义,为了用英语将茶文化进行阐述,需要在保留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翻译形式和表达手法,让翻译内容更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在不对其文化造成冲突条件下,也宣扬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茶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涵盖了我国众多文化的精髓,因此对于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意义,为了方便茶文化在高校推广,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价值观,让学生保证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热情。茶文化的内容丰富,因此在进行推广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茶文化重点知识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茶文化知识。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因此,将茶文化用于英语的文化教学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茶文化所具有的意境和内涵是其他文化无法媲美的,教师需尽可能保留原生态茶文化的唯美意境,同时融入现代教学文化思想和教学理念,将所具有的意境通过教学的模式进行传达,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领略到茶文化独有的影响和魅力。另外,将茶文化用于翻译,可以更准确的替代相关词语,对不同文化内容进行精准的描述,在不破坏原有语句意境的同时,以生动唯美的形式进行翻译,更展现我国茶文化的艺术内涵。我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随之而形成的文学作品也数量颇多,为了保证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尽可能缩短,也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英文翻译,需要译者对茶文化有充分的理解,要熟练掌握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不对西方茶文化产生冲突的同时,完整的对我国经典文学名著进行翻译。翻译的过程中要尊重原茶文化思想尽以及原著作的思想内涵,以英语的方式重新对原有意境进行描述,不断丰富所描述场景内容,让翻译内容更加贴切,也让翻译出来的作品更容易被西方人所接受。中国有许多描述喝茶场景的诗句,还有许多与茶有关的经典著作,为了教授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内容,可以以茶文化为桥梁,建立中西方英语文化纽带,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英语文化内容。

2多元茶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思路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了培养更多社会可用性人才,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和英语文化培养工作,学校要积极开展以融入茶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保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让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文化相融合,按照社会需要和时局发展,有重点地进行传授相关文化知识。利用茶文化强化对英语课堂的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更准确地找到学习重点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方案的开展,也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实践中摸索教学经验,更准确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英语文化教学知识。学生在以茶文化为基础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学习完整大学英语文化的目标,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多元化、多视角的茶文化思想理念当中,并对大学英语课堂有全新的认识。

2.1开设专门茶文化课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国的茶文化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花鸟、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物质价值。将中国茶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全面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以及相应年份的历史动态。针对不同时期,都形成了完整的茶文化体系,方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文化课程。现代教学模式更具开放性,这让学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按照其自身发展需要,学到专业的英语文化知识,通过不断地渗透和辅助茶文化,让大学生的英语教学课程更加完善。融入了茶文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更加贴合大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让大学生对英语文化更感兴趣,也可以避免单一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束缚。只有具备积极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英语文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也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思路,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2.2优化教学环境,确保茶文化导入正常运行

现阶段的大学生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十分抵触,为了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和知识的改造任务,教师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更具专业知识能力水平。许多大学生都讨厌课堂上的英语教学氛围,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学习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教师此时需要完全发挥指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管制的同时,制定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英语课堂中更好的打起精神,提高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教师要有足够的把控能力,将融入茶文化的英语文化教学理念在课堂发挥作用,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制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根据制定的学习目标,独立自主地完成英语文化课程的学习任务,可以积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也对之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3构建积极的课堂互动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观念,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呆板的授课方式变为师生相互交流的课堂,让英语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针对不同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所学到的英语文化知识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学生在不同环境因素下更容易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也可以更好的基础完成英语文化的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有效保障学生学好英语文化知识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需要摒弃耳提面命的传统教学思想,让学生有更宽泛的学习环境,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并适当提供相应的学习帮助,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要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信任的同时,也要存在一定的质疑心理,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存在犯错误的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4增强教师执教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法理论学习

将茶文化应用到大学生的英语文化教学领域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师的执教能力。虽然课堂教学空间相对局限,但并不影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组织和掌控能力,按照教学进度提供完整的英语文化教学课程。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对学生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要予以理性采纳,对于比较合理的看法,可以应用到下一步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把茶文化与英语文化教学相融合,保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可以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发展,并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教师为了全面应对不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完善个人能力的同时,制定完整详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计划,让整体的教学方案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满足高校英语教学课程的需要。教师需要做到统筹兼顾,既促进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发展和学习任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抗压性,针对不同方面存在的压力要变相处理、灵活思考,找到最佳解决办法和解决途径,更好地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英语文化教学任务。

结束语

研究多元化茶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当代高校英语教育突破瓶颈,丰富教学手段与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英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文斌,丁启红.探析中英茶文化比较与英语教学[J].福建茶叶,2016(2):210-211.

[2]汪淑丽.融入中英茶文化差异的英语教学课堂创新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87-188.

[3]何一丹.浅析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1):190-191.

[4]张瑞.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究[J].福建茶叶,2016(4):332-333.

[5]王立波.试论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7):199-200.

[6]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7):112-114

[7]谭鑫.论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8):228-229.

作者:孙新娟 张青娟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翻转课堂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两教学模式极大地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兴趣,高校英语教师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未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媒体技术与翻转课堂理论为指导,践行翻转课堂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师生角色、教学过程的转换,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

随着21世纪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网络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大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带入课堂,希望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近年来翻转课堂理论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课堂,一些学者和教师开始考虑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尽管多媒体技术和翻转课堂教学有着严密的理论支持,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的英语教学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多媒体和翻转课堂教学概念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以提高教师及学生对多媒体和翻转课堂的认识,使新的理念更好地为语言学习服务。

一、基于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多媒体教学概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包括外语习得和二语习得在内的语言习得的不断发展,外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不可避免地受到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理论取得了蓬勃发展,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内化理论、输入输出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等被提出并广泛应用到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更多的学者开始着眼于将计算机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因此,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为开端的。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通过师生互动并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就不难理解许多人将多媒体教学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不只是依赖计算机软硬件,而是功能更加多样,涵盖内容更加广泛,实现方式更加丰富的立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实现了以计算机为主导,综合利用图书、影像、音像等多种媒介的外语教学。

2.多媒体视角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尽管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已普及十年之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生动、吸引力强等优点,但根据以往教学研究,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想的效果。首先,由于许多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根据相关资料,只有5.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非常熟悉多媒体教学[1]。许多教师甚至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而这些PPT上的内容与教材并无多大差别,多媒体教学对于这些教师仅仅是教学工具的变化。另外,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使得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无法及时调整授课计划,因此使授课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许多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无异,他们在课堂上依旧扮演被动地接收的角色。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及热情不仅没有被激发出来,反而适得其反,导致捞取学分的现象普遍发生。最后,多媒体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甚至缺乏。尽管各类学校已经制定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机制,但存在评价内容与实际教学环境、教学体系不相符的情况。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出专门符合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机制,只是将多媒体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另外,学生在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时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根据自己对教师的喜恶打分。

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1.翻转课堂概念

翻转课堂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哈佛大学教授EricMazur,但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是从化学教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的教学实践开始的。在以翻转课堂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翻转,整个教学过程也随之翻转。课外,学生完成像知识接收、理解等低认知水平的工作;课上的时间则集中在知识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中;并且这些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与协作中完成的。与传统外语教学相比,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更加自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EricMazur的思想,学习过程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其一是知识传递阶段,其二是知识内化阶段。在传统外语教学中,知识传递由教师在课上通过讲解完成,知识内化则由学生课下独自完成。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的知识讲解视频或相关资料完成知识传递,课上的时间则被用来讨论知识传递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完成相关任务,以实现知识内化。由于学生事先了解了上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重难点上,因此知识内化程度将极大提高。翻转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预习,一方面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动机更强;另一方面,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利用电子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

2.翻转课堂的组织原则

囿于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实施现状,有必要对翻转课堂的组织原则做出介绍,为翻转课堂的实施者提供思考。在《实施翻转课堂前的思考》中,作者提出实施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Berg-mann和Sam进一步指出,当学生在概念理解等方面有困难时,才最需要教师的指导[2]。因此,他们认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丰富的学习活动并亲自实践,能够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间的相互联系、领导的支持、IT部门的技术援助等都是设计翻转课堂要考虑的问题。尽管Bergmann和Sam没有提出具体的课堂设计原则,但上述因素着实为后来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之处。Brame在《翻转课堂》中提出四条设计原则[3]:(1)课前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提前自学新知识。新知识的呈现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收听播客或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学生所学习的资料可以是任课教师自己制定的,也可以借助其他网络资源。比如,在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世界各地名校录制的课程视频。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阶段学生所做的工作属于低认知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只需要理解或背诵某些基本内容。(2)为学生的课前准备提供奖励。为了监督和鼓励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在观看视频等任务后又需要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这些作业可以以在线测试、工作表或小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奖励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分数是最主要的奖励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奖励的标准是完整性,即学生是否学习了全部的学习资料,是否完成了作业;课上的学习活动的奖励标准是以准确为主要依据。(3)提供衡量学生理解水平的评价机制。课前作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监督学生做课前准备,而且可以将学生对新识的理解反馈给教师,成为教师设计课堂活动的依据之一。另外,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之后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去。通过将学习问题带到课堂中来,教师既可以判断学生当时的理解水平,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有助于学生内化新知识。(4)组织高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了新知识,课上时间应该用来发展学生高认知水平的能力,如:分析、评价、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以巩固新知识,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此类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学科不同而有所差异;偏理工科的学科可以在课堂上做实验,分析数据;偏文科的学科可以针对某观点进行辩论、演讲或针对某题材进行话剧表演等。无论课堂活动的形式如何,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将其运用到现实中为原则。

三、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多媒体技术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1.认知理论

认知研究表明,人类对亲自动手操作或描述过的信息的加工要优于理解后进行表达的信息,要优于视听结合加工的信息,优于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和看到的信息,并且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度依次降低。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从情感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其集文字、图片、声音和动作执行于一体,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加工接触到的信息,增强学生的记忆。同时,翻转课堂颠覆了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实现了知识增长与认知发展协同进步。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语言学习强调对意义的建构。在学习新知识时,人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新的意义,吸收内化新知识。张殿玉认为,应该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借助多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各种声、像、图文并茂的集合体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建构意义的需求,而且通过借助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同伴间的协作学习主动建构意义。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各种交际任务的同时,既可以体会语言运用的真实语境,又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潜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对教师执教能力和学生的要求更高

在以往基于多媒体、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及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和翻转课堂认识不足,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亟须改变大学教师及学生的观念。另外,一些教师可能不熟悉如何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插入声音等,因此有必要在实施这一课程模式之前以视频讲座或专家讲座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2.课程及班级设置不合理

尽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但改革的力度还有待深入,改革内容有待拓展。目前我国大学公共英语的授课方式大多数为大班授课,即使是外语专业的某些课程,由于多方面因素也采用大班授课。高容量的班级,使得教师难以组织教学活动,不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提不起来,上课质量不高。根据一些学者的经验,翻转课堂的班级容量最好不要超过30人,而我国大学公共英语的班级容量竟然达到十倍之多。另外,学生为了取得学校要求的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对专业发展无多大帮助的课程,这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并无裨益。解决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要改革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将冗余的课程删掉。实现小班授课,还要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大量招贤纳士。

3.多媒体的高效利用

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在于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如何成功地将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和二语学习理论付诸于实践,实现有效的学习。因此,笔者试着提出几点意见或建议,以期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1)实现无缝学习。无缝学习指学习者在连贯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将不同的时间、空间、地点、技术、社会场景等结合,实现多维度学习的过程[4]。多媒体翻转课堂教学势必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允许学生随时使用电子资源,还可以和学生分享使用电子资源学习的心得。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与技术人员合作设计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应用到课内课外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真实的交际中,学生可以通过此类软件搜索合适的话语与讲目的语的人交谈并通过软件记录下交谈的全过程。此后,学生将这些资料带回课堂进行转写,习得地道的目的语用法。多媒体辅助学习就是要实现课内与课外、个体与整体的紧密学习,使学习不再发生在特定时间、地点、场合,而是真正地融入学习者的生活中。(2)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人的智力不仅包括言语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包括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等五种智力。相比于单纯地通过听觉接受新信息,借助多重器官加工新信息会极大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七种智力的发育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擅长听,有些学生擅长看,甚至有些学生更喜欢独立思考。因此,课前教师需要提供形式丰富的学习资料,比如将新内容以音频、视频、问题、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样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特色课堂。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猜词游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可以组织小规模的英语歌唱比赛,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英语的韵律感;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能力。这些任务可以在真实情境中完成,也可模拟真实情境在课堂中完成。(3)教师要“减政放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纯粹反映,也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绝对概括,而是基于人类的自身经历、生活背景等基础之上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读,知识的学习并不是语言形式的简单灌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和线索,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背景,将教学内容尽可能与真实事件相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协作、交流,最终实现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教师只是提供问题产生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线索,学生个体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另外,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这种师生关系似乎仍然是由教师控制的。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即这种关系具有主体间性。教师与学生是作为独立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在此关系中师生互相尊重,学生可以持有不同的意见并可以随时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创新。

五、结语

虽然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在我国实施起来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多种挑战,但多媒体翻转课堂教学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然而,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实施,仅仅靠完善软硬件设备并不能解决,还涉及外部环境、教师素养、学生水平等多种因素,不能一蹴而就。本文提出将多媒体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观点,仅仅是笔者的一些思考,有待后者提出新的理论用作补充。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翻转课堂教学多实践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理科专业,语言类的实践和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希望未来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证研究方面。

作者:李书杰 兰杰 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学生及管理者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提升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效率,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互动性;自主学习

一、背景及其重要性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要求适应了技术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教师教学互动性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无论从学分还是学时比例上,都是大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冲击,也从侧面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缺乏吸引力,导致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对于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从实证角度,张慧琴(2007)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基础、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了教师与学生,思与学、成绩比例等关系,认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辅助方式有利于促进师生合作,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王炤提出利用多媒体手段,在写作课程中采取主客体多模态互动模式,有利于提高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效率。刘丽艳重点讨论了影视作品作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阅读中的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作用。但是应把多媒体手段作为学习的起点,摆正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从学生及教师适应性角度,何高大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不适应性取决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自我监控策略。章健认为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辅助下,教师应转变为一个计划者,监督者,参与者,信息提供者等。这样的转变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其他角度,秦乐娱认为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应转变教师、学生及教学系统模式,以便长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周聘娣通过调查统计认为基于多媒体手段的课程评估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动机,使之转变为学习的自我激励者和监控者。可见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从各方面尝试讨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消极面及发展潜力。

三、多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顺应了学生、教师、管理者及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求。无论是大学英语阅读、听力等基础课,还是相关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教学材料的呈现上,都与多媒体的运用紧密相连。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是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的主体。即使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仍然扮演着主持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知识的传播。因此,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收集的材料呈现出来,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及相关对比图表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刺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中关于“Hero”的讨论,传统的讨论具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是因为缺乏生动性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如果在提出主题后,教师能先播放一段关于“WesleyAustrey”英雄事迹的新闻片段,作为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展开正反双方的辩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讨论后,也可以加入“BigHero”“TheAvengers”这些学生所熟知的电影片段,构建共同话题,架起学生讨论的桥梁。这些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实现,可以协助教师达到吸引关注、引导话题的作用。从学生角度而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降低传统教学中知识灌输的模式,在图像、视频等多方面的刺激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对于Hero电影的引导,会使学生提出更多基于美国文化的英雄任务,讨论在文化差异下英雄的不同,学生在课后会自觉展开关于文化差异方面的讨论。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及学习兴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显著积极效果。从社会发展和管理者角度,社会的发展要求作为学术前沿的高校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作为高校管理者,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管理监控,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及效果,并进行分析统计为课程的评估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可以利用便捷的校园网络分享优秀教学资源。

四、问题及对策

多媒体辅助手段和技术的运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前进的推动力,但是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教师对于多媒体辅助技术运用不当多媒体辅助技术可以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呈现,但是如果只是单纯把板书内容通过PPT等手段,搬到电脑屏幕上,虽然减轻了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但是无法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技术的优势,甚至是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成为更加被动的屏幕阅读者,产生阅读疲劳。而过多的图片、视频及网络材料,没有经过加工整理呈现给学生,并不会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对于学习主题产生困惑和偏离。因此,作为教学主体和引导者的教师应明确,多媒体技术手段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提高自身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能力,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整理,有条理地呈现出来。才能使课堂主题鲜明,通过合理的引导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对于主题的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或者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关注热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在知识的呈现上,不可以板书式地长篇例证,而是观点简洁,对于扩展内容进行讨论,为学生留下学习期待,有利于开展课后的自主学习。2.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技术运用不到位大学教学已经不同于初高中以输入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大学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没有过多的课程作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各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及多媒体辅助技术,可以完成网络课程及获取资源。但是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监督,导致多媒体辅助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降低学习有效性。因此学生应该提升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使多媒体辅助技术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师和管理者也应起到适度的引导作用,提升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效率。3.管理者对于多媒体辅助技术管理不足无论是教师在课程传授和评估还是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技术的运用上,都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使之良好运作发挥最大的优势。如果缺乏管理,教师的课程资源无法很好获得和传播,如优秀公开课在网络上的和交流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多媒体技术得到实现。课程评估系统也可以通过相关辅助技术得到实时监控和反馈。因此,起到协调作用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技术的优势,优秀课程资源。同时完善教学评估系统。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系统的优势。

五、总结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具有生动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的新媒体技术也是对多媒体辅助技术的推进。怎样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提升高校管理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发挥多媒体甚至是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慧琴.多媒体辅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王炤.多媒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10,(06).

[3]刘艳丽.英文电影在高校英语专业多媒体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4]何高大钟志英.大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适应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06).

[5]章健.论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6]秦乐娱.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4,(04).

[7]周娉娣秦秀白.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05).

作者:王劼 伍铃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第四篇:近十五年来特教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近十五年来,特殊教育学生的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围绕着课程教学要求,学者们从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法、语言要素和技能的培养、认知学习策略以及全新的全纳教育理念等多方位视角,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为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全面教育需求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特殊教育;大学生;英语教学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自从1987年第一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长春大学招收特殊教育大学生以来,针对视障生和听障生的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学也逐步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因为语言学习本身的特点,肢体残障学生在大学英语公共课学习方面不具有与健全学生明显不同的特征,故本综述研究的特教学生不包括肢体残障学生,仅着眼于学者们著述较多的听障生和视障生。和每年近万篇大学层次英语教学研究的数量相比,针对视障生和听障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研究论文可谓凤毛麟角。本文以知网数据库搜索为例,在2001至2016年为时间限制的十五年间里,以“视障”和“英语”为关键词在主题下搜索,仅搜到43篇;以“听障”和“英语”为关键词在主题下搜索,也仅找到46篇。如此数量的研究论文说明,针对视障生和听障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的教学研究尚属相对空白,应引起广大学者的进一步关注。

1特教生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现状

目前,鉴于全国各省的特教考生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没有统一课程标准,本科层次院校在高考学生中招收特殊教育考生,大都采用单独招生考试形式,考核考生英语科目也由各高校自行命题。特教生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规范出台较晚,初高中聋校开设外语作为选修课的规范出台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许磊说:“该方案确定了外语课程计划,但支撑课程计划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尚未出台,此时,英语才算‘法定’地被纳入聋校课程。”[1]各高校通过自行命题考核招收上来的特教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普遍难以达到健全生水平。各招收特教生的高校中,作为特教生必修的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要求上普遍处于采取参照教育部针对健全生于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而各自为政的摸索阶段。很大比例的特教生接受高等教育是就读高职类院校,胡孟[2]就此类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专门进行调查研究,该作者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把视障学生英语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现状做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可供视障学生使用的读物严重短缺,教材不适用,盲人出版社并没有出版高职层次的英语方面的专业性教材或书籍。高文智等于2015年发表《大学聋生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一文,针对当前听障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基础差异较大、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资源缺乏以及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足等,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分层次设立教学目标,开发和完善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建立英语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3]。听障生因为听不见声音,交流沟通主要以手语为媒介,英语是其在汉语普通话之外的第三门需要掌握的语言,传统的听说领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听障生学习上便成了绕不过去的障碍。视障生在语言输入上无法实现健全生依赖视觉保证的大量阅读,且大量多媒体影视材料提供的优质语言学习内容也因视障生见不到画面,教师难以充分利用。一线教师和学者们参照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并结合特教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在过去的十五年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旨在把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尝试做一个阶段性总结。

2特教生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热点

2.1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视角

大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之后的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课的一部分,全国各地的特教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英语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直到2015年,我们见到刘海军撰文《统一聋校英语课程标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英语是聋人单招考查的主要科目之一,但是却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各个聋人招生单位的英语考试各自为政,既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也加大了考试的负担[4]。实际上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深化,特教生英语教育研究的积累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制定统一的聋校英语课程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大学阶段是特教生高中英语课程的延续,学者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方面也结合各自学校的教学实际,在多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张玉双2010年发表《视障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文,通过总结长春大学针对视障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对视障生大学英语课程从性质和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模式,到英语能力要求、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性规范[5]。2015年,张严秋撰文《听障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研究》,该文基于听障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从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对听障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指出:“听障生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核心,兼顾培养听障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素质。”[6]笔者认为,建立统一的视障生和听障生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在实践上很有难度,应避免“一刀切”的强制规定,各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特教生的特殊性并充分论证,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灵活性的课程要求。

2.2特教生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视角

在教材建设上,国内高校也由特殊教育的先行者———长春大学率先走过从无到有的历程。该校教师冯镔2007年撰文《视障生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刍议》,作者从分析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材的使用情况入手,指出当前使用大学英语教材对视障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并谈到了编写高校视障学生大学英语教材的几点思考[7]。张玉双和姜燕2011年撰文专门推介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障生大学英语》,该教材是作者的吉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成果之一,教材编写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文章指出:“这一教材填补了我国视障生大学英语教学没有教材这一空白,也改变了我国视障生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规范的历史。”[8]该教材并非盲文教材,基于特教生特殊需求,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更适合的教材。因为出版社局限,目前视障生的盲文专业课教材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出版盲文英语教材在现阶段更是很难实现的设想。听障生依赖中国手语,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情况对听障生来说更加复杂,因为即使是美国人使用的是英语,美国手语对健全美国人来说也算是一门外语。我们还没有学者尝试在听障生大学英语学习中研发专门教材。

2.3语言要素和技能教学研究视角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视角就是从语言本身的要素特点出发,探索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要素。听障生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学者们很难从语音要素方面展开研究。研究的重心集中于词汇和语法两个语言要素。张大利在《“三合一”教学法在聋生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出:“先用英语将教学内容讲述一遍,再把英语译成汉语,再视必要翻译成中国手语,板书和多媒体的手段最后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9]马同梅撰文《用比较法教授听障生英语语法初探》指出:学习英语对于听障生来说,掌握英语语法尤为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听障生视觉较敏锐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的比较法帮助听障生掌握英语语法[10]。第二语言教学的语言技能视角,重点研究学生目的语的听、说、读、写、译几种技能。2013年,华薇的《视力障碍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一文,从研究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低的原因入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1]。应用能力培养是语言学习的目标,着眼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也应该是特教生教学研究的大方向,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研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听障生的读写能力和视障生的听说能力。

2.4教育技术应用视角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英文CAI指代,针对特教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研究最早见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李佳2001撰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盲校英语教学初探》指出:“CAI符合‘缺陷补偿’的教学原则,适应视障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利用CAI可以增强视障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效果,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重点。”[12]随着针对大学阶段健全生英语教学的CAI相关研究在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的不断成熟,从事特教生英语教学的学者们在2010年后也陆续发表了几篇在教育技术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述。朱雷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听障学生英语项目学习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出国英语项目学习的应用实践,证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发挥听障生的视觉补偿优势,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该作者另一篇《虚拟现实技术在听障学生日常英语情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进一步展示了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给特教生英语教与学带来的美好前景[13]。2014年,颜蕉生撰写硕士论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听障生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该文在建构主义视角和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提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作用,为该教育技术在特教英语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依据[14]。赵春辉等2015撰文《高等特殊教育听障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阐述了对听障生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听障生高等教育中的运用,以及多媒体辅助听障生英语教学的优势[15]。该视角的研究还处于较零散的个别探讨阶段,需要进一步系统化调研。

2.5语言学习策略视角

在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推动下,学者们纷纷从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角度重新审视特教生外语学习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情感策略等。崔智超2016年撰文《刍议聋哑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模式》,主要从聋哑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如何从建立轻松的课堂氛围,运用实物进行教学和创设展开情景教学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6]。孙兴智等发表《大学视障生英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探究》一文,分析了视障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利因素之一的情感因素特点,提出一些情感策略应用的建议[17]。张玉双撰写的《视障生与健全生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比较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询问和课堂观察等形式,比较了视障生与健全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差别,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18]。谢志贤等的《视障生与健全生大学英语学习情感策略的比较研究》,考察视障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态度、信心及焦虑等情感因素的现状及其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19];该作者另一文《视障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情感策略分析》还有类似探讨。以上几篇文章看起来大同小异,属重复性研究。若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下功夫,我们相信后续研究应更加全面探究特教生的特殊性策略,更有效地指导和服务教学。

2.6教学法视角

英语教学法在教学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法都有一定的地位。在各种教学法百家争鸣的今天,针对特教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法探讨尚有明显的局限性。从微观层面,邹兴会等撰文《高职听障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学策略研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图片演示法、中英比较法、类比联想法和教师示范法等英语国际音标教学策略行之有效[20]。2007年,冯镔撰文《听说教学法在视障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指出,用听说领先法进行视障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符合听力补偿原则,是迎合视障学生兴趣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21]。一年后,和上文论证类似的陈强的《听说教学法在视障生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一文再次证明听说教学法的优势。王晓丹等2012年撰文《听说法在盲人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指出:盲人远程教育英语教学中运用听说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设计教学目标,合理选择音频教材,开展“ARF”三步训练法[22]。综合以上几篇教学法视角下的研究,我们看到,学者们还是局限于经验总结和思辨型讨论。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听说教学法之外,大胆地广泛运用多种教学法理论并与特教生大学英语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特教学生英语教学理论。

2.7英语教学改革视角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口号的提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高校针对特教生的教学改革已在进行各自的探索。从现有论文看,北京联合大学在特教生英语教学改革上成效显著,其经验值得推广。华薇的《提高听障大学生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指出,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运用多样化、符合听障学生身心特点、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对于培养听障大学生外语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23]。华薇还在《特殊教育学院残疾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回顾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残疾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论证了“教学改革的由来、软硬件环境的可行性、理论基础和意义,总结了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24]。耿直2013年的《特殊教育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一文,探讨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在实践中培养既懂得特殊教育理论与技能,又具有英语知识的专门人才方面应采取的教学改革建议和措施[25]。

2.8外语教育的全纳视角

从20世纪80年代的融合教育到现在的全纳教育,着眼于特殊教育的最新理念也引领学者们在英语教育领域里积极阐释。李丽娟2010年发表《论外语教育全纳化》一文,把原本针对特教生的教育理念加以推广,文章提出将全纳教育思想融入外语教育的设想,具体分析了外语教育全纳化的内涵和必要性,指出外语教育的全纳化是大势所趋[26]。马晓丽2011年撰写《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该文也从全纳教育的视角下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全纳策略的必要性,并指出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是贯彻这一原则的突破[27]。值得一提的还有郑文婧、苏勇的文章《普通高校语言类专业的全纳教育》[28],该文虽不是探讨特教生的大学英语教育,但是我们看到招收特教生学习语言类专业是全纳教育的一个新举措。英语无论是作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属于语言类课程,学者们语言教学研究的目的都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教育的平等和公平。

3结语

综合特教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我们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热点领域看到,特教学生的英语教学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教育权利公平呼唤融合教育和全纳教育的逐步实现。一些高校已经尝试让部分特教生在大学外语学习中随班就读,今后还会有更多层次的全纳教育方式。在新形势下,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全纳视角下的深入探讨和阐述,以便满足学生的特殊教学要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国外如美国等国家全纳教育体系完善,关于特教生英语教学的成果也较丰富,上述的部分相关研究也正是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综合以上学者研究来看,虽然我们在经验介绍和思辨总结的基础上,取得少数实证研究的进步,但仍然缺乏实验性质的定量研究考察,与国外相关成果比较差距明显。可以说,我国的特教生大学外语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师资问题虽有学者就高中阶段的师资状况做出分析,大学阶段的却鲜有学者提及。笔者认为,促进特教生大学外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与健全生大学英语教学相比,对从事特教生英语教学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求教师有英语专业或英语教育专业背景外,还需要教师熟悉特教生认识和心理发展特点,手语使用和盲文沟通更需要经过正规的特殊教育相关培训。据我们了解,目前,全国12所招收特教生的高校英语教学的从业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也从未举办过联合的英语教师师资培训。教师的职业发展应该成为促进特教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突破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作者:郑玉荣 单位:长春大学

第五篇:公共外语教学部CET改革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摘要CET改革后翻译教学研究势在必行,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笔者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描述和分析翻译教学行动研究过程,反思了此次行动研究的效果及不足。

关键词翻译改革;行动研究;翻译教学

1引言

1.1翻译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处于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边缘地带,其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材、师资建设及学生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翻译教学既是大纲的要求,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同时,最新四级的考试题型对翻译部分进行了深度改革。由句式改成段落翻译,分值比例加大到15%,而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基本功不扎实、汉语基本功及翻译技巧欠缺等问题。这无疑对考生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理论基础

行动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美国学者Michael.J.Wallace曾经这样定义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课程问题的系统的自我反省探究;参与者是这种批判性反省探究过程和反省探究结果的主人。”[1]行动研究在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对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将教师作为研究者和行动者的结合体,让教师对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近年来,许多学者也将行动研究应用于研究和解决翻译教学问题。其中哈蒂姆、AnaCravo和JoséliaNeves等都对翻译教学中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有所阐述。还有一些学者通过行动研究探究和反思翻译教育、译员培训和师资培训等具体领域的问题。其中,Kiraly和SéverineHubsch-er-Davidson对翻译教学模式及翻译教学实践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意见。[2]一些中国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兰彩玉[3]、仇全菊[4]等。这些学者的研究洞见为翻译教学实践者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反思和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理据和可资借鉴的经验。鉴于此,本次研究根据教学大纲和新CET的翻译考试要求,对笔者所教的2014级一个大英班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性实证探究,根据McNiff提出的行动研究的五个步骤,建立起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操作模式。五个步骤具体为:一、界定问题;二、制订计划;三、实施计划;四、收集数据;五、评鉴数据,并进行行动后的反思,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5]

2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2.1界定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翻译水平非常低。实验班第一次班级CET4模拟考中,学生的翻译平均分不到7.25分(总分为15分),及格率仅为44.2%。这种状况与新大纲提出的翻译能力相差较远。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翻译能力差的大致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一、学生方面。学生本身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又不重视翻译,且缺乏翻译技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翻译练习,课外翻译练习太少;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没有相互学习等。二、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设置上,没有给翻译制定整体性的教学计划;课堂上,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讲解语法词汇,较少指导翻译技巧等。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采取相应的对策,改进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2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并收集数据

笔者根据课程安排,为参加新CET4的2014级新生的一个大英班(共45人)制定了一学期18周的详细的行动研究计划,并严格实施,收集了相关数据。具体情况如下:第1周:CET考前问卷调查,测试学生的翻译态度与能力。问卷针对学生对CET4汉英翻译问题的了解、翻译技巧的掌握、对老师翻译的教学模式的态度、除课本外的翻译练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及对翻译的把握等方面共设计了12个问题,共收回44份有效问卷。第2周:让学生研读新CET翻译评分标准,并了解自己的翻译水平。并以CET改革后提供的范文“中餐篇”为例,让学生给各个层次译文打分,写评语,让学生在翻译中做到有的放矢。第3周至第16周:第一项:单元翻译任务。每次由2组同学完成,共7次。其中,教师收集资料:针对新CET,尽可能找与所教课文主题相关的真实的中译英教学材料,及相关的翻译技巧。实施计划时,具体如下:上课前:教师布置翻译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或课上的讨论,提交小组成员经集体讨论后的翻译译文。要求学生讨论时使用有声思维翻译法。进行有声思维翻译法前,教师需讲解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及策略,如翻译的原则、标准、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导化;各个语言常用的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法、词类转化法、分句/合句法、正反表达法等。并且尽量采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上课中:要求学生就一篇四六级段落汉译英,采取分组讨论,每组负责一个句子的有声翻译。先由一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有声思维过程,其他成员可随时打断提问补充,最后得出翻译结果,由代表报告,不能只说出译文结果,而要把翻译的整个过程,即大脑中的认知思维过程说出来。然后教师对译文结果和翻译过程总结点评。上课后:巩固。利用网络平台班级成员进行讨论,发表见仁见智的观点。第二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班级口笔译大赛。班级分为12组,先由每组同学分别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和资料,译成英文。在这期间老师指导各组。然后,各组可交换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接着,各组修改自己的作品并上交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和教师一起选出好的作品作为获胜组。最后,学生访谈,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行动研究计划。第17周:用开学初的同一份问卷对学生进行CET考后问卷调查,共收回43份有效问卷。第18周:思考总结,并做出新一轮行动研究计划。

2.3评鉴数据,并进行行动后的反思

通过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实践,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学生的翻译成绩提高了,根据新CET翻译的评分标准评分,在CET4考试前的最后一次班级模拟考与开学初第一次模拟考的对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翻译成绩有明显提高,平均从第一次的7.25分提到了第二次的10.35分,及格率从44.2%提到了77.5%,且分数档次上,高分人数从17.8%提到了53.4%,成绩喜人。同时,从开学初和第17周对学生进行的同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学生在对待翻译的态度、对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及练习的增加上都有很大改变。一、翻译态度和翻译练习方面。学生认为以前翻译练习的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局限,现在通过小组合作翻译,单元翻译练习,班级翻译大赛,课后网络平台的使用,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了,满意度从实验前的9%提高到了53.5%。同时,学生认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不仅提高了翻译水平,也提升了翻译学习的兴趣,变得更自信了。二、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方面。从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中可知,学生认为以前过于“直译”和“死译”,几乎完全不会运用翻译技巧,现在学会开始考虑中英文语言的差异,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巧,如增词/减词法、词类转化法、长句翻译法等,尤其喜欢有声翻译法,认为不仅让自己翻译思维更清晰,而且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提高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满意度从6.8%提高到44.2%。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这些技巧对他们作用不大,因为词汇量是他们的主要问题。笔者自己收获颇多。通过这次翻译教学的行动研究,教师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翻译学习的真实情况。同时,教师对翻译教学模式的整体把握的信心大大增强了。最后,通过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能解决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给我们带来了自我的肯定。最后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认为翻译任务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并形式多样化,提高实用性和趣味性以及学生对翻译技巧的把握等。

3结语

CET改革后翻译教学研究势在必行,行动研究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方针,有助于英语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有效提升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师进行自我完善、提升专业研究水平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Michael.J.Wallace.ActionResearchforLanguageTeachers[M].Beijing:People’sEducationPress,2000:6-10.

[2]杨晓华.翻译教学中的课程行动研究———以BTI文化翻译课程为例[J].外语教学,2012(4):109-113.

[3]兰彩玉.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培养中的运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8):386-388.

[4]仇全菊.基于行动研究提高大学生汉英翻译能力[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69-171.

[5]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MacmillanEd-ucation,1988:6-7.

作者:王瑞英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第六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广大英语教师积极探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专门用途英语作为衔接普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桥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探讨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拓展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0引言

ESP(EnglishforSpecial/specificPurposes)被译称“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被认为是英语语言教学(EnglishLanguageTraining,简称ELT)的一个新兴的分支,是最近几年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学科[1]。首先,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用途英语常常和某一特定学科或者职业有密切关系,是学习者由于专业或职业的需要而进行的提高英语技能的课程。第二,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教学途径,根据特定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第三,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因而,现实中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常常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多种多样。时至今日,专门用途英语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活动也是方兴未艾。我国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相比于西方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探讨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拓展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1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

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专门用途英语主要有两大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分别是语域理论和体裁理论。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它源起于英国的“语境主义”思想。人类学家Malinowski提出了“语境”的思想,他认为语言的首要功能就是语用功能:语言是一种行为方式,因此语言应该被视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2]。专门用途英语正是语言功能变体的体现,是专门供特定的社会文化群体所使用的言语范围。专门用途英语可以使学习者的目标更加明确,而不是像通用语言教学那样什么都学。这便要求教师需要描述不同语域的语言特点。根据Halliday的观点,专门用途英语都有其专门的词汇、专门的语法。因此,教师在教授词汇和语法时,也应该将其与语域联系起来,从而讲明哪些词汇、语法特征在哪些情景语境中表达哪些类型的意义。体裁理论立足于一个全新的出发点,通过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语言形式加以分类,归纳总结其内部特点,从而有效地指导语言的恰当使用。体裁是由交际目的决定的,同一交际目的使得不同语篇具有大致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又制约着语篇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尽管语域和体裁之间相互区别,但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可以说从语域分析到体裁分析的过程是语言研究的由表及里的过程。无论是语域还是体裁分析,两者均着眼于语篇分析。语域分析只能揭示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却无法对语篇为什么这样组织给出合理解释,而体裁分析却能弥补这一不足。一方面,它揭示了不同交际活动的篇章结构,另一方面,它还揭示了篇章构型中所包含的图式结构和社会认知。体裁分析对语篇组织结构的侧重使得语篇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际需要,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由此可见,语域分析和体裁分析是针对语篇研究的两个视点。语篇能否达到交际目的不仅受到体裁分析和语篇分析的影响,还取决于两者是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作用。从以上相关理论可以看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必须基于对学习者特定需求的分析,课程具有特定专业背景,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树立相应的学科地位,并广泛地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2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2.1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改革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改革,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将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趋势,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开展。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实践中是否能够顺利展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课程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课程设计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与学这个程序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环节、不同形式的设计,是运用不同的学科理论或原则系统解决外语教与学等问题的过程。”[3]课程设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过程。首先,课程设计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第二,进行需求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还体现在需求分析上。它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旨在分析学习者的目的、语言水平、未来可能遇到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情景等。学习需求旨在分析学习者在未来的社会文化和工作情景中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第三,以语言技能为核心。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的核心是提升语言技能而非专业知识。它是以专业课程为媒介进行的英语语言教学,因此课程要围绕提高英语能力这一目标而开设。其次,设计课程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将基础课程改革成专业英语的初级课程,其目的在于彻底解决知识重叠的问题,学生和教师根据需求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式的自由空间。根据新生的英语水平,允许部分学生选择不上大学基础英语课,改上技能课程。技能课程包括听力与口语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等。大二阶段,可以引入专业知识桥梁课。这类课程包括科技英语、商务英语等。在经历了前面阶段的积累后,可以通过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的方式向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安排学生研究与某一专业相关的课题,学生利用之前习得的技能进行资料查阅、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口头汇报研究成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因专业学习的需要大量运用英语的各项技能,从而迅速提升英语水平。再次,设计教学方式。授课方式可以分为精讲(intensiveteaching)和泛讲(extensiveteaching)两种。需要注意的是,精讲课程和泛讲课程的时间分配和教学特点是不同的:泛讲课只占总体课程的一部分时间,且灵活性高,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不足之处是上课时间不连贯,上课内容只满足当节课的需要。精讲课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足之处在于所学知识缺少巩固,课程内容需要不断具体化,且课程时间太长,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后是测试的设计。测验可以分为评估的(assessed)和不评估的(non-assessed)。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否要通过考试来评定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必修英语的考试使得学生更加重视此课,教师更加需要在测验时保证其公平合理。例如不同班级的同一门课由不同教师教授,在考试时教师需要合作制定评分标准、出题、改卷等,以避免学生在这个老师的考核标准下成绩较高而在另一个教师的考核标准下成绩较低。

2.2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改革

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把握教材与其他诸教学因素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原则应致力于解决当前我国现存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体系,使之更好地作用于课堂教学。第一,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的是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关联,这是决定教材使用效果的关键。教学大纲反映了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只有体现了教学大纲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真正起到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材编写者要科学地设定教材各个部分的学习子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语言、技能及文化知识,再加上重点知识重点讲解和语言技能的专门训练,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选材内容、教材内容的组织和教材各部分的子任务以及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循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第二,真实性原则。为了满足学习者未来交际的需求,教材不仅要提供真实的交际材料,还要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目标和任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真实且具有时效性的语料,如网络信息、广告、新闻报道、商务文件、产品说明书等来自公共场所的语料。这些真实的语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丰富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第三,多样性原则。当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表明,除了内容丰富、语言规范实用外,其内容还应该是动态的、多样的,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也不应该只局限于纸质的教科书上,而且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材料,如录像带、图片、光盘、网络、多媒体和网站等。赵伐教授认为,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必须打破其原有的编写方式和框架,走“立体化”道路[4]。教材编写的立体化实现了传统教学向网络教学的飞跃,开创了开放、互动、多元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立体化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与评估方式,还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

2.3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对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想是建立明确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以“必需为主,够用为度”为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实践,通过实践获取真实、直接、有效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重视实践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开词汇、语法、篇章和体裁等基本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在这些语言表层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技能的训练。大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具体培养目标应该是: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学生能够听懂使用英文教授的专业课及讲座;能够读懂并翻译专业领域中的英文文献;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或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参与讨论和主题发言等。第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达到阶段与整体的统一。例如语域分析教学法、体裁分析教学法、互动交际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等。第三,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其中最常见的有光盘、互联网、电子邮件和计算机的使用。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例如让学生充分利用专门用途英语方面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布置小组任务和作业。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自主学习者可以了解并掌握其他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加以思考,交换意见。这对建立自主学习者自己的观点具有促进作用。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对专业化、精通化的外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国际化的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也趋向多元化。很多企业对于只有英语一项技能的人员需求减少,而对“专业+英语”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社会需求的压力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目标一致,其目的都是希望学习者能学以致用。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该并且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Dudley-Evans,T.&St.John,M.J.DevelopmentinESP: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

[4]单胜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任冰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七篇:微信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翻转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随着移动技术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用手机终端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始流行,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中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手机移动端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资源的建设,实现了“教”与“学”的良好统一,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微信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手机移动端;“翻转课堂”;微信;教学研究

微信是当前手机移动端最热门的应用程序,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功能能够为学生手机移动端学习开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随着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其教学的模式也在逐渐地从“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授和内化进行颠倒安排,有效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有效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为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微信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

1、有效地改善了教学资源的建设

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教学资源的建设。我国历来都是只重视资源在大环境方面的建设,例如:微信中的教学资源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是否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微信,为学生构建爱学、乐学、想学的学习情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当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热情和兴趣。

2、有效实现了“教”与“学”的良好统一

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可以登录教学平台将自己制作好的微信教学内容进行上传,让学生在教学中由原来的被动转化成为主动,适应新课改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同时,学生也可以登录教学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教学平台可以通过相关的评价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考核。

3、有效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在这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本,促进微信教学模式的良好发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发现自身的不足,汲取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微信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良好运用微信针对问题逐一突破

教师在制作、设计微信的过程中通常是针对相应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而展开的,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英语教学目标而制作的。微信作为一种依托于手机移动端开展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所以,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开展教育教学。例如:在进行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之前,利用课前学习导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教师还应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发挥微信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通过“WeChat”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自主分析模式中,然后充分利用学生之前对课堂知识的预习,通过提问一些问题的方式检验学生自己预习的效果。通过提出问题利用微信手机移动端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学生导入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微信的使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2、良好运用微信解决英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

合理有效的利用微信能够将在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集中的展现出来,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能够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同时,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语言表达不直观、不清楚或者是一些英语知识比较抽象化、比较难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将这些实验演示、知识点抽象等情况设计成相应的flash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将英语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和直观化。一方面,可以针对英语知识进行微信教学,学校教师针对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制作出针对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微信内容。然后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消化这些英语知识,并且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进行良好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把一些生活中有关英语知识的例子制作成小视频,通过微信让学生进行观看,让学生在微信观看中感受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制作成微信教材材料,让大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加深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运用微信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

在微信教学的形成过程中,微信为实际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具有较强开放性的教学互动平台,并利用多个教学模块对课堂进行深入分析。所以基于微信课程的大学英语课堂从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抓住“翻转课堂”英语新教学模式。所谓的深入分析,实际上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细度,充分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各语言要素,进行深入思考,以进一步了解英语语言的内涵和中心思想,完整的教学行为的终极目标。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堂教学计划时,需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英语教学实践,运用整体思维思考的基础上,阐明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和逻辑思维,从而更准确地识别英语文章的主题。

三、微信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可以为了烘托课堂环境强行使用手机移动端进行教学。微信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微信的应用虽然能够涵盖英语学科知识,但是只能够起到一种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微信当做是为我所用的教学工具,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不能让手机“取代”教师,微信的应用使每节课的知识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板书内容之间减少,师生都忙着应付微信资料,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手机移动端在教学当中只能够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使用的过程汇总一定要处理好存在的弊端,在运用微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创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具有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应该利用微信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时而生,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当中,需要灵活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微信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教师应该良好运用微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良好运用微信解决英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用微信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自身英语语言素养,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

[2]徐艳梅,李晓东.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以《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中国外语,2014,(05).

[3]叶瑞娟,陈剑波.基于泛在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以医学英语课程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作者:袁旭艳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