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探析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集知识传授、思想引导、实践转化、教学研究为一体的特殊的教学过程,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时,必须深度聚焦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到价值体系、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等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有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更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参加社会实践,还要在教学中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传授、思想引导、实践转化、教学研究等教学过程,深度聚焦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到价值体系、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等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有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知识传授过程的质量评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想深度聚焦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这个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点评价。一是对吃透教材的深度进行质量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基本遵循。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也必须以教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提高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质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必须要有深度。这个深度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吃透教材必须要在深入理解教材基本精神,深刻领会教材所蕴含的价值导向上下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灵魂在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充分挖掘出教材所承载的精神实质,才能够使理论教学实现升华,才算真正吃透教材。”[1]另一方面,吃透教材要从宏观上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结构、理论脉络和基本观点,在教材的整体把握上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二是对把握重点的准度进行质量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每一章、每一节都有重点内容,都需要准确把握,都必须精辟讲解。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教材中重点内容的准确把握,不仅是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因此,必须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弄透、弄懂,做到准确把握,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围绕重点内容,科学设计、合理构建教学体系,实现从教学体系到教材体系的高质量转化。三是对语言转化的效度进行质量评价。无论是教材中的理论体系的构建、理论观点的表述,还是教学中知识传授的表达,都需要以语言为工具和载体。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话语习惯和思维特点,营造教学语境,创新表达方式,在理论的阐释、观点的组织、问题的剖析、案例的讲解等方面,做到接地气,进行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语言的再表达和再创造。因此,在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的效果如何,同样也是质量评价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二、从知识体系到价值体系:思想引导过程的质量评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想深度聚焦从知识体系到价值体系这个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点评价。一是立足课堂教学,对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进行质量评价。大学生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有着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善于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群体。因此,要想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转化为社会要求的价值体系,就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准确把握所负责课堂上的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上好每一堂课,并做好课后答疑、交流、讨论等工作,细心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为进一步的思想引导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基于教材体系,对理论讲授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质量评价。“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大学生,说服大学生,引领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就客观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教材体系,一方面,把教材中的理论讲得有深度,力求说清楚、讲透彻、弄明白;另一方面,要拓展理论的广度,在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比较、辨别、批判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促使大学生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有效转化。三是围绕思想引导,对各教学环节设计的效果进行质量评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必须贯穿、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围绕思想引导,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全过程中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价值性,进而实现从知识体系到价值体系的有效转化。因此,在从知识体系到价值体系转化的过程中,围绕思想引导,各教学环节设计的效果如何,同样也是质量评价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实践转化过程的质量评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想深度聚焦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这个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点评价。一是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进行质量评价。从应然的角度上讲,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各成体系、各有侧重,所以与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应各有侧重、各有不同。但是,从实然的角度上讲,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往往会出现诸如到社区做义工、到敬老院送爱心等内容上千篇一律、形式上大同小异的现象。这是一个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是否有机契合,以及契合程度高与低、大与小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实践转化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高效、有机的契合,进而不断提升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实践转化的实效性。二是对实践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和效果进行质量评价。在这里,应当强调的是,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一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实践教学同课堂教学一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致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缺少必要的指导,或根本就没有指导的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力争取得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实现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实践转化。三是对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的成效进行质量评价。要想实现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实践转化,必须加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而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在整合资源上下大力气。为此,一方面,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因此,在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转化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成效如何,同样也是质量评价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四、从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教学研究过程的质量评价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价中,要想深度聚焦从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这个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重点评价。一是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质量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总要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数量的多与少、成果质量的优与劣,不仅集中反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过程中,从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转化的程度,而且也集中地反映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水平的高与低。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研究成果不局限于诸如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理论形态的成果,也应当包含诸如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一课等教学形态的成果。因此,在对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质量评价时,应从理论形态和教学形态两个方面具体展开评价。二是对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进行质量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是否转化到、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以及转化和应用的效果如何,也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的转化程度,以及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三是对教学研究前沿问题的把握进行质量评价。“前沿问题的提出和破解,能够使研究视角更加新颖、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研究领域更加宽泛、研究体系更加规范。”[3](P23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搞好教学研究,还必须在了解、关注、把握诸如教材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整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考核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前沿性问题上下功夫,进而不断开拓教学研究视野,把握最新教学研究动态,实现从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的有效转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因此,在从教学主体到研究主体转化的过程中,教学研究前沿性问题把握的如何,同样也是质量评价必须重点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冯刚.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刘俊峰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