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论文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论文

一、地方高校继教相对于普教所扮演的角色关系现状

我国很多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在学校的发展中缺乏话语权,无论是学校规划、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经费分配、人事安排,还是各项管理机制的制定和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展,都毋须征求继教部门的意见,也毋须考虑继教机构的需求;专门从事继教工作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文关怀,在职称晋级、职务晋升、进修培训、评比表彰方面不能与他人机会均等,甚至有被贬低的嫌疑;继教学员同样不能享受与普教学生相同的学习待遇,如有些高校的成教生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不能参加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不能自由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查询,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不能接受就业指导等等。以上种种,无不显露了继续教育在高校中的边缘地位和尴尬处境,对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二、地方高校继教与普教理想关系界定

继续教育在我国地方高校中的弱势地位,并不代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主流观点和发展方向,随着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不断渗透,高校中的继续教育将有更加迅猛的发展,并逐渐彰显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普教水乳交融,协调共建,共同“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枢纽与桥梁”。和具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继续教育相比,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史毕竟短暂,从“继续教育是美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来看,假以时日,我国的继续教育也将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也将蓬勃发展,并和普教一样真正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支撑。

1.共同发展,各具特色

普教、继教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并无本质差别,不应有主次之分。但事实上由于我国成教招生生源制度的先天不足以及颁发与普教不同类型的毕业证书,一定程度上导致成教的地位低、不正规和社会认可度差,而借鉴西方国家成教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证书一样”、“没有在职与普通区别”的成功办学经验,我国高校的普教与继教也可以走统一部署、同步发展、共同完善、共同提高之路。高校决策层首先应转变办学观念,本着对普教、继教一视同仁的态度,正确贯彻高等教育“普教”“继教”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办学质量为标准,全面发展,统筹兼顾,带动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继教部门也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不断进取,认真研究继教工作的特点,从普教办学中汲取有益于继教发展的营养,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与普教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当然,普教、继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办学模式,在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机制、培养形式、培养内容上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继续教育不能完全套用普教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应该有更明显的个性和创造性,应该更多地尊重社会和市场调节机制,更契合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需求,更充满办学生机与活力。

2.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地方高校为依托办继续教育,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和普通高校资源共享,有效激活或利用一些闲置资源或富余资源,使高校教育资源使用率达到最大化。地方高校办继续教育,使得继续教育拥有包括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学科力量、师资储备、科研基础、管理经验等多方面优势资源,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继续教育有了这些资源作保障,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也可以避免普教资源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继教可以利用普教教育资源使用的空档合理安排继续教育活动,普教也要尽可能地为继教提供合理的支持和帮助,和继教“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共同架起通向学习型社会的高教立交桥”。另一方面,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终身性以及产业化为普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继续教育的加盟,普通高校增加了与社会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弥补了普教在人才培养上的缺漏。例如各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普教本科生二学历考试,就可以满足普教生拓宽知识和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普教生在校接受本科第一学历教育的同时,可利用双休日或晚自习时间选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某个专业进行同步学习,既节省了时间,又拓宽了专业道路,还增加了就业的筹码。

3.统筹管理,有机融合

用普教、继教“两条腿”走路的我国地方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普教和继教的关系,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保证这“两条腿”的健康成长,为此,校方需要有一个全局性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将普教、继教统一归口管理,并按照学校总体发展思路分别制定各自的目标、计划和方案,同时将双方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分配,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避免厚此薄彼、各自为政、相互拆台,从而达到普教和继教协调共进、相互搭台、共同发展的理想境界。在学校统筹管理下,地方高校包括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招就处、科技处、设备处等机关职能部门,各专业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必须形成一盘活棋,为了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共同目标,为了培养人才的共同理想,相互沟通,相互支持,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

三、处置地方高校继教与普教关系之构想

地方高校普教与继教并轨运行、互相融合、协调发展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实际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的现实需要。目前之所以不能实现种种理想关系,主要原因还在于地方高校中普教与继教地位的不平等,即继教的弱势和边缘化。所以,正确处置地方高校中普教与继教的关系,关键还是要改善继教在高校中的弱势地位。具体构想如下:

1.尊重依托普教,准确定位继教

我国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就卓著,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资源储备以及良好的教育氛围,这些都是普教得以主流发展的原因所在,也证明普教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习型社会要求普通高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因为继教更能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需求,并可以成为普教最有力的协调方和互补方,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建设的步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普教的力量,相反,普通地方高校中的继续教育应当尊重普教的地位,不要与普教抢风头,应依托普教的优势资源,从普教办学中汲取营养,并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继续教育要在地方高校中处理好与普教的关系并获得个性化特色发展,就不能不考虑继教的准确定位问题。普通高校中继续教育的定位问题一直是目前高等教育学界试图探讨解决的话题,虽然定位理论还不够系统,甚至有些模糊,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明确了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继续教育更应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主要力量,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服务地方经济的优质平台以及社会多方位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中心。落实到地方高校的土壤中,继教办学依托普教,但不能完全照搬普教,要从普教中吸取对继教发展有益的成分;普教发展需要继教,但不能只看经济创收,也要为继教提供专业化的援助;继教要从普教获得支持,也要适当为普教发展拓展创收渠道,为普教开辟社会化、市场化道路。

2.重视继教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弱势现状迫切需要引起学校决策层及各级部门宏观和微观领域的高度重视。首先,高校应提供政策上的宏观支持,对于出台的各项重大决策应反思其是否忽略了继教因素,是否有为继教专门制定的目标计划、行动方案和经费划拨方案等。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地为继教提供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支持,不推诿扯皮、不故意刁难、不另眼相看。例如分派给继教的师资应该是普教优秀的教师,因为社会对继教的要求更高;继教所需的教学设施也应和普教统筹协调安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学校的一些行政或非行政组织应考虑继续教育学院成员的加盟;学校涉及教学、管理及学校发展方面的交流会议应安排继教人员参加。再次,学校要关心继教人的成长,让他们获得与普教人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能,克服其“边缘人”心态,树立起继教人应有的自信。

3.坚持特色办学,追求自我完善

继续教育试图在高校中摆脱边缘单位或边缘人的处境,必须从自我提升入手,施行个性化特色办学。地方高校的的继续教育要坚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大量应用型人才,不能照搬照抄普教,也不能一味依赖普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每一所普通地方高校的历史渊源、地域环境、办学条件、学科现状、生源市场等都不尽相同,继续教育的特色定位也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各自的校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各地方高校的继续教育机构开动脑筋、认真探索、兼收并蓄、不断进取、努力创新,不仅重视办学规模,更要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作为继续教育核心管理力量的继教人更要做到不自怨自艾、不自轻自贱、不自暴自弃,业务上肯钻研、管理上求严谨、科研上勤探索,从而实现继教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

作者:陈娟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