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研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施

研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施

一、时空境遇———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紧迫性

时空境遇是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物质与空间、机遇与挑战的多维总和,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时空境遇更多体现在从党情、国情、世情等诸方面来看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紧迫性上。

(一)以党情为根———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内在本原

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七千万党员的大党,究竟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我们的党”是一个虽经历岁月,却历久弥新的命题。目前,我们党整体状况良好,多数党员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意志松动,理想信念淡薄,忘记了党的宗旨,破坏党的组织原则,这些现实状况都急需大学生党员步入社会后去改善,去逐渐修复党的肌体,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维护党的先进形象。

(二)以国情为据———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现实逻辑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公正失衡、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交织与分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且层出不穷。解决这一系列矛盾要靠发展来推动,然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却是人才,也就是要把人的工作尤其是人才的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建设的首位。在人的成才发展脉络中,德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德要素中的政治品质主导着德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从总体上看制约着德其他要素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党员政治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与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要求不相适应和不相匹配。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或者入党后动力不足,他们没有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熔炉”的淬炼,其革命精神和政治品质亟待提高。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是国情对大学生党员使命召唤的应有对策,国情也就成为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现实逻辑。

(三)以世情为鉴———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外在伦理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云波诡谲。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本国青年的国情教育、公民教育,他们重视培养青年保护本国民族传统,注重培育民族精神。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始终将本国青年的爱国主义及民族主义教育放在第一位,并统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向本国青年灌输主导的意识形态。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信息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各种组织繁多的优势向中国输送“颜色革命”,青年大学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争夺的重要目标,而大学生党员更是其争夺的焦点。世界正反两方面的历史已经证明,重视青年理想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那么社会主义中国就更应加强未来领导力量的培养,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立足于国际形势这一显隐相表里的紧张态势之下,将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重理论学习、厚社会实践、为人民服务的纯粹的无产阶级理论家与革命家。

二、理论溯源———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理论述评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内涵

目前学界尚未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做出准确定义,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特征研究也颇少。诸多研究成果都是直接以大学生党员后续管理、先进性教育、继续教育、经常性教育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命名,但无论冠以何名,其本质都是“同宗不同形”,共同指向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素养,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锻炼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这些目的。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现状问题

抓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问题是提高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王多明认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症结在“:对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重视不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参与实践活动的渠道不畅,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四方面,这一观点从内外两个层面总结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较为全面覆盖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内容

当前理论界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内容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关于教育内容多散见于多样的理论成果中。在理论素养提升方面,王多明认为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徐长勇以大学生党员心理需求为依据,提出充实、丰富和完善以“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在内的四大教学内容系列”。张坤从提高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自觉性和坚定性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在锻炼实践能力方面,刘承栋将学生党员在院学生会、团委任职,为同学服务及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创业实践等作为提升大学生党员实践能力的主要内容。

(四)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机制是指事物运行的一般原理、规则及其运行的方法。近年来,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研究的理论成果相当丰富。从党员学习与发展机制来看,黄媛从丰富理论学习内容和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制度来建立学生党员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完善党员发展规章制度来建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长效机制两个维度论述了如何构建以育人为本的大学生党员长效教育机制。从大学生党员约束管理机制来看,段志萍认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中应通过定期测评,建立完善党员回访制度,建立“党员挂牌上岗值班”制度、“党员挂牌考试”等制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与管理。从大学生党员典型教育机制来看,王务均提出“亮”化党员形象,细化大学生党员标准,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开展“学标兵、树典型”等活动建立学生党员典型教育机制。从研究不同大学生党员主体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钱俊从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这一特殊主体出发,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一般特点及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提出构建“健全大学生党员组织发展机制,创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完善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机制”等“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五)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指导思想及原则

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指导思想,雷培梁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五个统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原则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党性原则、时代性原则、长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育人为本原则”“,讲究科学性,体现综合性,重视系统性,增强实践性”。循迹学界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指导思想及原则的研究进路,能完整、形象地勾勒出学界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学术反思的动态画卷,同时也清晰呈现出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研究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相适应和相伴生的动态演进过程。

三、实践路向———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践

(一)渐进式与突破式发展相统一

党关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理论创新突破式发展是以中组部与共青团中央共同出台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为标志的,同时,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践的突破式发展也是与该意见后期效力的呈现阶段相一致的。在意见出台后,全国各地高校掀起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高潮,2002年到2006年四年间,全国高校每年新发展的学生党员由16.8万人增加到80.8万人。此间各高校出台并执行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举措与制度。如南昌大学制订了《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考核管理办法》,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出台了《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答辩制度》、《党员示范岗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读书笔记制度》,将党员入党前引导培训与入党后继续教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

(二)多样性与主导性发展相协调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多样化与主导性协调式发展主要指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形式上的多样化与坚持党员教育培训目标与方向主导性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丰富的生活方式使当代大学生党员充满时代气息。根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需求丰富、思想变化快等新特点,各高校创新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和路径,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首先,教育培训形式由单向转向互动。今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将以增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能力为主。让大学生党员既成为被教育者也让其成为教育者。其次,教育培训方式由单一转为多样。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中有的学院开辟“辅导员博客”“、党员心声”“、理论热点面对面”“、党委书记答疑网络直播”等专栏,针对学生党员所关注的热点进行引导,对大学生党员思想困惑进行及时疏导。再次,教育培训由平面转向立体。今后教育培训将更加注重理论宣讲和理论研讨有机结合,并通过一级研讨,二级宣讲,三级实践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教育,坚定其政治信仰。

(三)继承式与超越式发展相结合

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践继承式发展是指部分高校在继承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基础上,革新教育目标和教育管理方式,使教育培训在已有的成果上继续向前推进。这首先体现在教育方式上的继承。江西农业大学的学生党支部认真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党员设岗定责工作,自2006年10月开始先后两次对院60多位学生党员进行设置岗位,结合该院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共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类、学风建设类、监督管理类、事务协助类、其他工作类等5类15种岗。这种设岗定责的方式就是加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责任教育、服务意识教育的变形,这种形式很好继承了党员传统教育方式。另外教育目标上的继承。我党重视党员教育,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践的超越式发展是指各高校充分把握有利时机,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呈现出新局面。总之,当代中国的时空境遇决定了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理论梳理,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路向,能更好体现实践映射理论及理论观照实践的自觉学术精神,并能更好地指导与促进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实践活动的展开。

作者:吴小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