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年教育思想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青年教育思想对民族地区的启示

摘要:的青年教育思想,为我国高校进一步做好青年培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路径。青年教育思想对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可通过外部路径和内部路径两种途径进行。民族地区高校应深入学习、贯彻的青年教育思想,以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多种教育方式、建立多方联动机制等形式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提高民族地区高校自身办学质量,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民族高校;青年

一、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不同的时代赋予青年不同的历史使命。在革命时期,我国青年承担着救亡图存的重担,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便是时代赋予青年们的使命;建设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便是万千青年心心念念的理想;如今,新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信息时代带来了诸多改变,中国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把握时展趋势的基础上,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对我国青年的本质与定位有了新的界定,对我国青年的成长有了新期盼,对青年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一)加强对青年的中国梦教育

2012年在国家博物馆里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提出,中国梦,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3。理想信念是支持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不断向前的精神力量,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引,青年在成长道路上就可能走弯路,甚至是走邪路。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2]在开幕式上,再次强调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他说:“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3]47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也是每一个青年的“青春梦”,是青年演绎“出彩人生”的大舞台,实现中国梦更是时代交给当代青年的光荣使命。

(二)加强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与追求,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力量的价值基础。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以更加隐秘的方式侵害我国人民思想的健康肌理,动摇人民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分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力量。青年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既是老一辈革命精神的继承者,又是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者”。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教育,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个人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将给其一生带来重大的影响,方向正了,路子对了,今后所做的努力才会有价值,才会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对青年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下的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根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中国魂。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说,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因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4]。同时,在开幕式上,还就今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建议,他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27这就启示我们青年要牢记民族身份、坚守根本、增强文化自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做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筑牢中国魂。

二、青年教育思想的教育路径

深入分析青年教育思想,可将其教育路径做如下归纳:其一,内部教育路径。该路径主要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其二,外部教育路径。通过党、学校和社会力量,为青年的学习、成长提供平台和其他有利的条件,推动青年快速成长。

(一)外部路径

所谓的“外部路径”指的是外部教育力量对青年的教育与引导。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都可成为对青年教育引导的外部力量。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讲话中指出:“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2]古代王义方之母效仿王陵之母,终使其子为民族尽得大孝;颜真卿效仿其兄,终成一代爱国名士。青年模范人物一旦被青年所接受,其高尚的人格必将对青年产生激励,使其以模范人物为榜样。同时,还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4]在青年学生的教育上,各级教师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要做党和人民的“四有”好教师,在关心和爱护青年的同时也要积极为青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提供平台,响应在上发出的“为他们(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2]的号召。我国对青年的期待与教育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因此,党政机关、高校、社会力量都应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做出相应的努力与贡献,为青年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青年健康成长。

(二)内部路径

所谓内部路径是指青年的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也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青年的自我教育,青年只有认清社会发展现实与现状,明晰社会与国家对青年发展的要求,将党和国家的教育内容纳入自身知识体系,通过领悟、消化、内化而至外化,直至符合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才算是完成了自我教育与完善。在报告中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3]10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需要青年掌握过硬的本领做出巨大的贡献。指出“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并呼吁广大青年“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5]。青年只有培养自觉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懂得学习生活中的“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检验自己,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使学习与自我教育成为不断推动自我健康成长的内因,才能优化自身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青年教育思想中的内外两个教育路径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内部路径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永动机”,外部路径是推动青年快速成长的车轮,缺少其中之一都将对青年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是阻碍青年的发展。因此,在任何时候这两条路径都必须同时推进,双管齐下,不能偏废其一。

三、青年教育思想对民族地区高校的启示

青年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新观点、新理论、新要求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科学性、时代性及实效性亦具有重要启示。

(一)需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需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

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对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使命。曾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53,意识形态问题不仅事关党与国家的命运前途,同时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重大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民族地区从对外开放的大后方、边陲、末梢,推向了最前沿、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6]。“一带一路”带来了国家间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同时也向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够较容易接触到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会因为地缘上的相互接近使得彼此间在文化上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这极易被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加以利用,传播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言论,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进行意识渗透与颠覆。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积极和消极的东西都可通过互联网强大的承载和传播能力呈现在每一个青年的面前。而青年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还不十分牢固的时期,极易被西方消极思想影响。因此,为巩固青年的意识形态,将西方消极思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须加强对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加强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青年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灵魂深处的身份印证,巩固国家意识,从而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下。

(二)要创新多种教育方式要创新多种教育方式,推动“教”与“学学”相互结合

民族地区由于地处祖国边疆,交通、经济较为落后,教育基础设施经常得不到更新与完善,人才流失严重,师资力量较弱,对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课程重视不够,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并不充分,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据了解,广西地区高校某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仍保持“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且借口年龄、专业等原因不愿主动去使用新媒体、新技术;而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区区3~4名,却需要承担起整个学校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如何确保。为解决思政教师短缺的问题,部分院校外聘尚在校园进行理论学习的研一、研二的研究生,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在校研究生锻炼机会,但在读研究生在教学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相关的教师进行指导与反馈,由此外聘教师的存在无法保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第一课堂”教育效果达不到教育目的时,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指出青年模范在青少年当中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青年要将学习放在首位,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这就要求地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重发挥榜样力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青年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建设“第二课堂”,以“第二课堂”的教学增强“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用第二课堂来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将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与实践操作的“第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三)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高校、政府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对青年进行相关的教育,使青年能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者。而就目前情况看来,民族地区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在这一问题上却没有形成共识,多方力量没能及时形成有效配合,以至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差。比如,在民族地区,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为当地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仅局限在少数的几场讲座与知识竞赛上,高校、政府、社会力量之间并没有形成默契的合作。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和共青团要关心青年、帮助青年,做青年的热心人、知心人,同时青年模范的示范作用做出了高度的评价[2]。这对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就是应充分利用其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加强多方教育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使政府、高校、社会力量能在青年的教育上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青年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3].党的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5].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N].人民日报,2013-03-02(1).

[6]王正伟.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民族论坛,2015(7):5-7.

作者:黄燕婷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