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摘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作为职教人才培养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专业也得到空前发展。文章从当前部分高校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改革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路。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仅仅是培养高水平的理论研究者,它更侧重培养具有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与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人才。有研究者将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培养目标归纳为以下几点:学术型、理论应用人才;具有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从事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机构、企事业单位服务的人才[1]。可见,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注重的是高层次、实践性人才的培养。而各级各类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只有将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课程设置上,才可能通过其课程内容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综合应用性知识,培养出实用的人才。但是,现在许多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突出其培养目标,不同学校的课程区别度不大,课程开发的深度不够,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人才质量。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

本研究选取了国内三所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高校,分别代表了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理工院校。另外,也相应地查阅了其他高校的情况,通过分析和研究各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课程设置,发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并没完全根据培养目标来相应地开设课程。

(一)课程结构

1.公共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通过分析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发现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共课很多,选修课则比较少,而且所谓的选修课也很难真正地实现选修。尤其是理工、农林类院校,教育学并不是学校的强势学科,实行的是小规模招生,加上师资有限,给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不多,导致最后是所有人都上一样的课。因为学校考虑到若不统一安排到一起上,则某些课无人选或只有个别人选。这样,不管是本科是否学教育,所选修的课程都是一样的。另一种情况是选修课虽然已达到一定比例,但是实质上只是将专业基础课从原有的必修课转到了选修课,并没真正多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2.通识课多,专业课少。现在部分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和高等教育学等专业的公共课是一起上的,如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课程,这种情况存在于部分非师范类院校。其实针对本科学教育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显然是重复开设,调动不了上课的积极性。而且在研究生阶段,原本就该对所学领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那就该了解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管理学。再不停地学一些通识性的课程就有点像本科生培养模式了。

3.忽视应用性课程的开设。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很多会进入学校当教师,那么仅仅掌握些职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应该得到相应的训练。而且考虑到此专业目前不太好就业的现状,要注重拓宽学生就业出路,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创业课等课程,引导学生在找工作时有更广阔的视野,具备更好的应聘技巧甚至敢于自主创业。但是部分学校往往思想观念没转过来,认为研究生就该专注于学术,多出些论文、多参与课题,其他的事情就没那么重要了。

(二)课程内容

1.理工科与农林类院校未凸显学校特色,缺乏校本课程开设。这些学校拥有工程技术和专业背景,原本是可以通过教材开发、课程设置的与众不同培养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才,不过还是很少有学校很好地利用这一点。这样模仿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不但体现不了学校特色,而且由于在师资配置上没有师范院校齐全,很难像师范院校那样将各种学科知识讲深讲透。

2.前沿性知识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介绍本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这样学生能掌握本学科最新理念,而且在论文写作时,能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选题。但是现在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很少开设国际比较教育、教育市场化改革等课程。

3.跨学科课程少,局限于教育课程。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要分析教育问题,一定离不开其他学科知识。但是在国内,跨学科课程虽引起了重视,但是受各种条件限制,而且培养方案缺乏系统规划,此类课程开设的少之又少。综上可见,如此课程设置不利于复合型、实干型特色人才的培养,学生就算在各门课程考试中拿到高分,毕业时也依然很难适应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岗位的要求;到中小学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实习训练,教学技能比不上师范类专业对口的学生;到辅导机构担任咨询、服务职务也基本上是边做边学;对于自主创业,也要靠家庭、朋友帮助及自己慢慢摸索。还有的学生进企业工作,所用完全跟学校学的课程沾不上边。纵观国外的课程设置,比如美国,不难发现他们特别注重综合性课程的开设,课程设置不会局限于教育学,而是既有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及方法论等人文学科课程,也有行为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还加入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类课程,使得整个课程体系表现得比较完善而多样[2]。而且注重研讨课、实践课的开发,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妨效仿国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注意教育是要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是更需要应用技能的,突破普通教育改革的思路,设置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

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路

(一)创新课程设置理念

对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大家明白选修课程的重要性。鼓励教师投入到选修课程的开发,督促教师认真上好每堂选修课,而不是将课“摆”在那,教师却从不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对学生也要进行观念上的引导,将选修课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对待。

(二)参考职业学校、企业、行业的意见

可从职业学校、职教集团调研开始,进行人才结构、人才需求状况、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等的调查,形成能力要求体系,从而确定课程结构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最后依此完善培养方案。地方高校更要了解当地产业结构、教育区域发展情况,了解真实的人才需求信息,培养能有助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

(三)扩大选修课的比例

一方面要考虑到跨专业学生的情况,开设些基础性的教育理论选修课程。另一方面,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开设些经、史、哲、工商、管理等多样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进行选择。

(四)注重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对于本科阶段非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可要求补修2—3门本科基础课,课程的综合化要求以本专业为出发点,以共同问题把各门学科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3]。可以结合其本科所学的专业,上课时讲授相关专题,比如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语文教学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育这门学科的认识。开设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逻辑,不要内容重叠。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跨校学分互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为MOOCs在线课程、电子文档共享等网络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跨校、跨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如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学习,达到博采众长的目的。

(六)课程设置要着眼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

首先可尝试开设教学技能课,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能力,通过微格教学、教学实习等方式,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丰富研究生阶段枯燥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日后进入教育领域做了准备。其次就是开设就业和创业指导课,虽然是研究生教育,但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是要进入职场的,只有极少部分会选择继续深造。因而,学校也应该注意到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出路”。现在一些用人单位已经不是看到高学历的就青睐,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可请校就业部的资深教师或者专家、优秀校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多给学生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多渠道完善学生的核心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匡,饶异伦,黄侃.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王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借鉴意义[J].中国地质教育,2005,(4).

[3]杨艳.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借鉴———兼论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4).

作者:刘巧玲 刘志兵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