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研讨

高校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研讨

1、通过教学比赛,培养良性竞争意识,增进心理承受能力。在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可以合理地组织比赛,不仅能巩固和提高技术动作,还能使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失败过后过于沮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在心情低落时要积极调整心态,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胜利时过于骄傲的学生进行教导,要以平常心面对胜利和失败,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2、合理分组,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开放式的,参与体育活动就意味着参与群体活动,而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和其他人员的团结合作、沟通交流,都有利于培养一种积极向上、无私、自信的心理状态。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大学新生总会感到自己与宿舍同学相处甚难,如在体育课教学中能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分组,分配学习任务,能促进宿舍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自学与自学指导,加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学生自学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为学生适应大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打下基础。

4、因材施教,特别注重和调节情绪不良以及身体素质和模仿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心态。在体育课堂中,普遍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具有较明显差异性,需特别注意水平较低学生的心理变化,注意指导方法,因材施教,引导其进行合理训练,多用赞赏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和热情地鼓励,帮助克服水平较差学生产生的自卑心态。

5、注重过程评价,创设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大学生体育课程更注重的是快乐体育,要求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主动性,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对于平时的积极参与和进步进行肯定,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鼓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通过“少责备,多鼓励”的形式引导他们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热情,多创设较易达成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而享受成功体验。

6、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探讨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现代教学,是以教师为教学活动主导,结合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过程,互动式的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多关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切勿让学生麻木地直接进行练习,没有互动,进而产生内向心态。如遇学生消极行为,应以鼓励为主,委婉地给予指正,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把心理问题的出现作为平常教学的内容来跟同学们进行探讨,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和知道应对心理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现代通讯设施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总之,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促进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改善教学方法,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郭琴 陈国龙 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公共课教研部 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