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发展将近20年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再结合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探究,提出开设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表达或增进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学生积极人格特质为主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培训一批具有积极心理学背景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尝试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积极心理学的因素,更好的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主席在报告中提出的对广大青年人士的殷切希望也是呼吁全社会关心青年爱护青年,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作为培养和发展青年的重要社会组织机构,自然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子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确立的重要时期,在目前高校中,本硕博群体均以90后为主体,仅有少部分80末期和00后,90后生活的社会环境物质条件较80后更加优越,文化环境较80后更加多元化,更易接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此阶段,高校认真组织好对青年学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青年学子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予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为他们日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以塞里格曼为首的美国心理学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运用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成为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而本文旨在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发展将近20年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并将其整合到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添积极的因素,更好的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发展

20年来的研究成果经过对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roquest中积极心理学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了积极心理学过去20年发展的理论成果有:

1.确立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及使命。研究领域是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情绪体验为研究的焦点领域,尤以乐观,主观幸福感,福流的研究成果众多,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的应用范围也及其广泛;研究使命是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力量;不仅要修复损坏的地方,也要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不仅要致力于帮助病人治疗抑郁创伤,也致力于帮助健康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坚持实证研究取向(如寻找积极人际关系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等),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在有关的研究中定性研究偏多,相关的实证研究和纵向研究偏少,此为积极心理学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目前,积极心理学家们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测量积极情绪体验的量表,如宽恕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感恩量表等。

3.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研究,积极心理学广泛应用在心理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临床医学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积极心理学等方面。应用研究成果众多,对于构建良好的社会组织形态,培育健康平和的积极社会心态,提升个体或群体的幸福指数等都有明显的效果,显示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是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发源于美国高校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在西方的一些欧美国家也蓬勃发展,不过在西方心理健康教育被称为“心理健康服务”,并从小学就开始面向全体学生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因此,在西方国家对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接受度远远高于国内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积极教育运动的发展促使以往纯粹关注精神卫生治疗模式的的心理学家们投身于积极心理教育的应用和实践中,于是在学校教育中围绕提升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创建适合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关的心理测量,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发展迅猛。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一些课程也在广泛开展,如美国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TalBen-Shahar)开设的《幸福课》在哈佛大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甚至风靡到全世界各国。在国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广泛应用在中小学里有关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习惯等方面。在高校中,积极心理学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有:1.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关注学生的消极情绪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从治疗疾病转向积极预防,注重挖掘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2.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一些对策和可行性建议。如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从重新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的安排都做出调整。3.对于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的改变或调整。4.创建健康文明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包括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的选修课程《幸福课》,校园文娱休闲活动的选择和教学楼宿舍校道的设计等。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引导个体表达和增进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可以有效的帮助个体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格力量。当个体的积极体验增加后,便能够促使个体产生更强的自我提升的动力,也更容易形成个体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还注重挖掘和识别人类本身所具有的个性优势以及运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如“价值实践”优势量表和感恩量表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故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着重引导学生表达和帮助学生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且运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

1.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理念以及开展积极心理学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美国以及一些欧美高校不仅在大学甚至在高中就已经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在网站上这样介绍“积极心理学”—“本课程主要是为营建一个充实人生的健全心理状态,话题涉及快乐、自尊、乐观、运动、友情、爱情、成就、创造力、音乐、精神和幽默感。”可喜的是,在目前中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也逐渐出现关于幸福的课程,如南京大学费俊峰教授开设的《幸福课》,深圳大学王晓钧教授等开设的《积极心理学》。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更是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本土高校进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宣传。以上课程不仅在线下也是网络上开展,为高校学子了解并学习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可行性渠道。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个体个性优势的讨论,帮助学生表达并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让学生从“知”的层面(了解积极心理学)转化为“行”的层面(实践积极心理学),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提升训练,进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不仅是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帮助学生识别与应对心理危机,也该是一门让人产生幸福感的学科。因此,可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如从(1)识别积极的情绪,如愉悦、主观幸福感、沉浸体验等;(2)感受并表达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体验积极情绪的过程中用心感受其带给个体身体与心灵的变化,并且通过日记、向好友倾诉或者鼓励在课堂上分享等方式表达积极情绪;(3)主动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情绪,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开展案例教学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通过帮助他们用心去感受并表达生活中遇到的如幸福、快乐、激动、满足和宁静等积极情绪,增加他们积极情绪体验的持久性,从而逐渐塑造自身内在的积极人格特质。

2.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进行指导

在目前国内的高校中,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心理健康课程以外还设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站—学工辅导员战线—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宿舍心理信息员“五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是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干队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作为管理组织者,其顶层设计、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工作内容、考核评估等都要经过严密的设计方可实施操作。要在高校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理念。

2.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与体验课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而积极的人格特质的形成是一个行为的持续塑造过程。已有很多研究证明,活动课和体验课可以有效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增加教学效果。塑造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与体验课,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重视挖掘他们身上所特有的积极力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世界,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寻找自己以往生活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积极性。具体操作如开展专题性讲座、主题讨论(感恩与宽恕)、团体训练(构建积极人际关系、如何创建幸福)、朋辈辅导、组织心理委员开展积极心理学培训等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思考和领悟中使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智慧,积极认知自我,用辩证的积极心态解读不良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2.2开展积极心理治疗和积极心理测量教育

积极心理治疗学家诺•佩塞施基安(N.peseschkian)认为,人具有两种基本能力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在积极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同来访者一起努力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不仅关注来访者的问题也注重通过积极心理测量去寻找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品质,力图调动来访者身上的潜能促使其积极应对自身的“问题”,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接待来访者是一项非常重要常规性工作,传统的心理治疗模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许能帮助学生解决暂时的问题,但对于他们未来长久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若高校咨询师能够利用积极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测量技术接待来访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在协助他们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的识别自己的性格优势,并且在未来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疗愈和自我修复,将心理咨询工作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3.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并开设积极心理学相关的选修课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自身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高校首先应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参加教学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参加积极心理学相关的课程培训和学习。其次,针对年轻的教师组织老教师听课给予他们现场教学指导或者参与观摩教学,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技能。再者,心理健康课程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追求教学艺术的进步永无止境。教师要以自身对教学、对学生的热情感染学生,多多分享自身的积极情绪体验,让他们因为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喜欢心理健康课程,并在课后愿意自己琢磨学习心理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真正让他们学会运用自身积极的人格力量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2]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2006,(03).

[3]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02).

[4]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徐红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6]周炎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07).

[7]蒋宗文,郭世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8]戴吉,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06).

[9]戴吉,白蕾,戴嘉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刘甜玲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