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医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分析

急诊医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传统班47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改班46人采用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的方式评估两班教学效果。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情况、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更有优势,并不增加学生负担;教改班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班。结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急诊思维,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急诊医学;案例教学法;急诊思维;教学效果

急诊医学是一门多学科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兴临床学科,医学高校急诊医学课程教学手段仍是以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再次温故各专科在急诊的常见疾病,存在很多局限性,甚至部分医学院校的课程任务仍然由部分内、外科专科老师承担,教学中对于急诊思维的培养的理念仍然缺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急诊思维是急诊医学教学改革需要探索的课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教学素质教育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不足[1-2]。然而其在急诊医学急诊思维培养方面是否具有优势,目前国内研究报道甚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科带教的临床专业见习的两个小班学生为教学对象,其中一小班(共47人)为传统教学班(简称“传统班”),二小班(共46人)为案例教学法教改班(简称“教改班”),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中要求、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急诊与灾难医学(第2版)》为教材,选取相关章节。

1.2教学方法

传统班按先前描述的方法实施[3]。教改班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具体为: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要求,将我科多年来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典病例,以及同行交流时分享的临床病例为基础,由我科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以专题的形式精心制作PPT课件,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每个专题安排两课时(90min),课堂中老师先用5min将典型临床案例展示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对病历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处理流程依次开展讨论,时间40min,授课老师按照急诊思维培养的要求给予适当引导和提示;接着由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时间10min,其他学生可以补充,15min回答学生的提问;最后安排20min对该专题疾病进行总结点评。

1.3教学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评估教学效果,包括问卷调查和试卷考试两方面。问卷调查参考先前描述的方法[3],于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调查表100%回收。试卷考试在教学结束后由学院组织进行,由长期从事急诊教学的老师按照考试大纲要求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包括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检验学生对急诊常见临床概念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病例分析主要检验学生的急诊临床思维能力,考试时间为90min。

1.4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方法喜好性方面,与传统班学生比较,教改班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喜欢和对课程感兴趣比例均明显高于传统班学生。在学习感受性方面,如是否跟上学习步伐、是否吃力和是否有业余时间,两个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班相比,教改班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更能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更好,学习讨论交流会更多(P<0.05)。教改班对新的教学法在培养协作、表达沟通、摄取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和临床思维等能力方面的认同感,均明显高于传统班(P<0.01)(表1)。

2.2考试成绩比较

考试结束后两班学生成绩指标比较:教改班基础知识部分成绩为(38.65±5.54)分,明显高于传统班(35.00±6.26)分(P<0.05);病例分析部分的成绩,教改班(41.85±6.33)分,明显高于传统班(35.15±6.36)分(P<0.01);教改班综合总成绩(80.50±8.55)分,明显高于传统班(70.15±8.50)分(P<0.01)。

3讨论

急诊医学是临床、急诊、全科、五官、麻醉等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它多安排在学生基本完成内、外科、妇、儿、传、神经等专业临床课程之后,有一定专业课基础上的课程,是各专业课的延伸,是其他各临床专业与急诊特征相结合的特殊专业课程。临床医生特别是从事急诊工作的医生面对错综复杂危重患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有限的信息,识别、评估危及生命的危重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知识、冷静的头脑、快速的分析能力、临阵不慌的心理和快速处理错综复杂情况的良好素质,更要有熟练、良好的急诊临床思维能力。有报道把急诊思维区别于“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再考虑少见病”的常规思维,概括为“以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思维和先重后轻的降阶梯思维”[4],然而广义的急诊思维还包括急诊检查和救治的临床处理流程思维,更需要摒弃“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说,急诊医学教学是急诊思维的培养过程,对医学生今后的临床生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今后无论从事急诊还是从事内、外等其它专科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沿用以前内、外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均缺乏吸引力,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原来学过的东西拣出来再翻炒一次”,产生“无用的”、“多余的”之类的抵触思想和怠慢的情绪,不仅没有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而且学生毕业后面对复杂危重症时可能束手无策。因此,开展急诊医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当下急诊医学授课老师需要探索的问题。本研究在急诊医学教学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总结经典病例、充分精心准备课件及预讲,并良好的组织实施。教师不再是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以经典实际病例为学习内容,结合急诊思维培养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在指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急诊思维方式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更体现急诊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问卷调查显示,在教学方法喜好性方面、课堂一般情况方面和培养包括临床思维等多项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方法均得到学生的较好认同,与先前的报道是相一致的[1]。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学习受益更多,帮助他们掌握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课程结束后,考试成绩显示,教改班无论基础知识部分和病例分析部分,还是总分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班。这表明案例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理解和掌握急诊常见临床概念及基础知识要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急诊临床思维能力、临床综合能力素质。通过教学改革还使学生明白书本知识不等于临床能力,知识需要转化为能力,背书不等于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不再被动、辅从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使枯燥的课堂变生动有吸引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目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收集经典的临床病例,而且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急诊思维培养目的设计制作完善的课件,并反复认真组织预讲,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其次,合理流畅的课堂把握,灵活地处理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需要教师有非常扎实的临床积累和非常灵巧的课堂把控技巧,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再次,教师要修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还要不断提高自我的引导能力、应变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思考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学习习惯,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总之,通过教改实践表明,结合急诊特点的良好实施的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急诊临床思维和学生素质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受到学生的好评,值得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项和平,李贺.案例教学法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985-987.

[2]YooMS,ParkJH.Effectofcase-basedlearningonthede-velopmentofgraduatenurses'problem-solvingability[J].NurseEducToday,2014,34(1):47-51.

[3]袁梅,袁海军,汤永红,等.《神经病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步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1):68-70.

[4]刘树元,王立秋.急诊临床教学中急救思维培养的探索[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33-835.

作者:袁海军 袁梅 王彪 袁娜 詹向阳 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