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想法探讨

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想法探讨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更多的问题和困惑也随之出现,教师应该理性地思考课程改革的本质和精髓,文章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核心素养、传承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以期引发其他教师更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一线教师;理性思考

课程改革的脚步一直在不断前行,面对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和推进,教师由于学习时间、途径、方式、内容等多方面的局限,难以系统把握课程改革的主旨,有些教师甚至发现自己做了几十年的教师,竟然不会教了。笔者不禁思考: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和理解课程改革,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下面,笔者就从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关键词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期解开长期萦绕在教师心头的结。

一、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中,对教与学、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关系讨论得非常多。课程改革的一个导向就是要求教师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但是不少专家在教学指导与点评时通常刻意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太过于强调探究式学习。尤其强调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不要居高临下,师生之间保持零距离,课堂气氛要活跃、热闹,认为这样就是合作、就是探究。事实上,这些指导大多是套话、空话,被指导的教师觉得听起来有些道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对于数学教学,如果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精心选择探究内容,并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就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思维活动,那就是假探究,以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含金量很低。笔者认为,教与学都是服务于学生高效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砥砺品质,只要能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知识性内容采取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而与重要概念、方法、能力、思想、素养形成有关的教学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深入理解,实现多维教育功能。因此,教学方法的选取应该考虑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基础,兼顾效率和效果,既要做好示范,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课程改革。先进的教学手段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导致课堂容量增大、节奏加快、密度提高,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很多优秀课评比活动都要求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学,以促进教师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但是,辅助手段的使用应该服务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本质,是辅助教学,不能本末倒置,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丢弃传统手段,优秀的教师自身就是一门课程,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学生。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教师板书的过程能更好地配合学生思考,为质疑创造空间和时间。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因此引导学生真实思考、生成智慧,才是课程改革的初衷。

三、核心素养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事实上,现实的教育工作一直都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团队意识、创新实践的培养和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就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的。文件提出的核心素养,一方面,正是来源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果的高度概括与总结,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由自发工作状态走向自觉。因此,揭开核心素养的神秘感,落实培养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人才是教师的工作目标,也是时展的需要。四、传承发展从应该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许多教师感觉应接不暇,难以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认为,课程改革不是全盘否定已有成果,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程改革行动。同时,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课程改革总是对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偏差和不足进行修正和弥补,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改革。课程体系也是在已有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建立、丰富起来的,提出了明确的课程开设方案和教育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与传统课程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将传统教育实践进一步细化、优化。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理解课程改革的源起、方式和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教师既要踏实走好脚下每一步,又要有仰望灿烂星空的自在与自由。

参考文献:

[1]郭智静.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苑教育,2013(1).

作者:秦奋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安徽省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