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探讨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探讨

摘要:开放教育导学教师是开放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导学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加,职业倦怠现象日趋严重。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教师职业倦怠概述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述

1943年,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1]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包括人类对呼吸、水、食物和睡眠等方面的需求。这一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如果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体生理机能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道德保障和财产所有性等方面的需求。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保证之后,安全需求就会产生。第三层次是爱与归属的需求,包括对友情、爱情和亲密关系的需求。人类不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这一层次的需求表现为个体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第四层次是尊重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等需求。自我尊重又称内部尊重,是指个体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被他人尊重又称外部尊重,是指个体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他人的信任和褒义评价。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包括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觉性等。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马斯洛指出,只有在前面四个层次的需求都满足的前提下,最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产生。

(二)职业倦怠和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工作倦怠等,最早由美国心理分析学家赫伯特•弗登伯格在1973年提出,用于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出现的躯体、情感和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2]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是在工作环境中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感和肉体疲倦劳累的感觉不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时所表现出的由于工作压力、紧张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身心疲惫等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情绪衰竭,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并且缺乏热情与活力,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二是情感淡薄,逃避社会交往,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无助感,对学生期望值降低。[3]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开放教育导学教师是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通过提供一系列非学术支持服务,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的专职人员。导学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不完全一样,导学教师除了要完成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等班主任日常工作外,还肩负着组织学习活动,引导与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任务。随着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开放教育在观念、方式、对象、资源和时空等方面日益开放,对导学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资源整合和科研反思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电大(开大)系统导学教师队伍在整体结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从导学教师队伍结构分析,存在“三多三少”。一是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大部分导学教师同时要从事其他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学岗位的工作。二是年轻的多,有经验的少。电大(开大)系统目前整体师资队伍的趋年轻化发展导致导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欠合理。三是带班人数偏多,队伍总量偏少。受开放教育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有的导学教师同时要带多个专业多个班级。其次,从导学教师功能定位分析,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始业教育指导,轻学习过程管理。导学教师普通较为重视学生入学教育环节,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帮导较为有限。部分导学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性导学。二是重在线学习引导,轻线下学习监督。当前全国电大(开大)系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面授课到课率较低。受开放教育远距离教学过程“教”与“学”准分离的特点制约,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学教师往往较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特别是在线学习,而忽视了以参与面授课为主要形式开展的线下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管理。三是重课程学习结果,轻综合素质培养。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生源复杂,学习功利性强。导学教师在导学过程中过多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格与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较为放松。如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如何在导学中做好“双创”教育,也是亟待解答的一个问题。再次,从导学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角度分析,存在“三有三缺”。一是制度建设有规范,但有效执行欠缺。目前各地电大(开大)系统导学教师队伍的制度化建设日渐完善,如纷纷出台导学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办法等。但如何在工作中有效执行仍是一个大问题。二是素质提升有要求,但组织推动欠缺。以浙江省为例,省电大和各市级电大对导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均有明确要求,但实际上队伍整体水平的推动工作较难开展,素质提升不明显。三是管理考核有指标,但有效激励欠缺。尽管对导学教师工作有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但是在绩效工资改革的现实背景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部分导学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做得多可能错的多”的消极思想较严重。基于上述整体现状,职业倦怠现象在当前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中日益显现。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一是生理上常常感觉疲倦,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时甚至出现食欲不振和失眠等情况。导学教师普遍愿意用“忙”和“累”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二是心理上表现为对工作失去兴趣,甚至对工作产生厌烦,在工作中情绪波动大,甚至怀疑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很多导学教师在工作中牢骚和抱怨较多,表现出较多的负能量。三是行动上表现为工作责任心的下降,消极怠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工作中与学生关系较为疏远,仅仅满足于各类教学、考试信息的上传下达,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

(二)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面分析,工作强度过大、负担过重,身体得不到较好的休息是导学教师在这一层面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以笔者所在的市级电大为例,在实际工作中,一名导学教师往往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成人学生导学工作,甚至在每年春秋两季招生季时还需承担一定量的招生任务。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导学教师身心疲惫,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从安全需求层面分析,工作中的付出与工资收入的不成比例、岗位设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也易导致导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电大(开大)系统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不少导学教师是80后甚至是85后。这部分教师在基本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在面对买房、成家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时,不安全感尤为突出。再者,导学教师岗位的设置具有不确定性。在竞争激烈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市场中,开放教育的龙头老大地位受到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等的冲击,招生人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逐渐减少,导学教师容易对自身岗位设置的稳定性产生怀疑。从爱与归属的需求层面分析,长期与家人、朋友的分离状态是在这一层面造成导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导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较为集中在工作日的晚上和双休日,而这部分时间恰恰是普通职业工作人员用于陪伴家人、教育子女或朋友欢聚的时间。尤其是对于子女处于学龄期的导学教师,长时间的与家人、子女的分离,不仅造成自身对家人和子女心理上的愧疚,还可能引发家人对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严重的甚至引发家庭危机。从尊重需求层面分析,导学教师普遍缺乏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电大(开大)虽然在本质上属于高等学历教育,但由于冠有“成人教育”的名,从整体来看,目前电大的社会美誉度仍然较低,社会评价仍存在偏见。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电大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末流,加上电大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下滑,导致电大在办学、收费、就业等政策上存在一些不公平的歧视现象。受这些因素制约,开放教育导学教师对从事开放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较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较差,不仅不以自己是电大(开大)导学教师的身份自豪,反而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身份、地位没有受到社会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从自我实现需求,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面分析,由于受以上四个层面的因素影响,自我实现需求这一最高层面的需求难以满足,具体可表现在导学教师普遍缺乏个人职业规划、缺乏在工作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部分导学教师由于获得不了工作成就感,对导学工作抱有“做到哪里算哪里”的心态,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中无法将个人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很难实现其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三、开放教育导学教师职业倦怠消解对策

(一)在导学教师个体层面通过正面引导消解职业倦怠

在导学教师个体层面,建议通过正面引导帮助导学教师消解职业倦怠。一是要引导导学教师正确认识、对待职业倦怠,消除其对职业倦怠的畏惧心理,并通过适当的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当发现自身存在职业倦怠现象时,应敢于面对问题,承认并接受,然后积极查找自身原因,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二是要引导导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教育观,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既要认可教师职业的光荣与神圣,又要接受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三是要引导导学教师学会一些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在职业倦怠产生前及时地疏导、排解工作中的不良情绪或心理困扰,学会悦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四是要引导导学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升个性修养。可通过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教学管理类课程、专业讲座等,从而调整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并提升价值。

(二)在导学工作推进层面通过技术优化、积极培养消解职业倦怠

在导学工作推进层面,建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导学方式和流程,加强对导学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消解职业倦怠。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开放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现有平台和资源,尽可能地将导学教师从部分简单、重复而又繁杂的导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导学工作的强度,减少工作时间,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二是定期组织进修导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组织他们参加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等相关的进修或培训,拓宽导学教师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帮助他们克服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足而导致的职业倦怠。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面向开放教育导学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积极进行心理调适,缓解和释放他们的工作压力。

(三)在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层面通过制度建设消解职业倦怠

在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层面,建议通过制度建设为导学教师提供相应的保障,强化育人绩效激励。一是明确导学教师在开放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建立导学教师准入制度,完善导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等,在制度层面加以强化,提升导学教师的地位。二是探索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导学教师激励机制,如通过规范导学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将服务年限与工作待遇相挂钩等激励手段,帮助导学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消解职业倦怠。三是在校内营造宽容、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搭建导学工作研讨会、导学教师工作论坛等交流平台,鼓励开展导学教师队伍内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工作反思,增强科研氛围,提升导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倪科卿.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7):58-59.

[2]公艳艳.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62-64.

[3]谭少元.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探因与对策: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77-79.

[4]倪嘉波.试析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53-54.

[5]周小洪.远程开放教育导学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6,(14):52-53.

作者:李丹 单位: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