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类大学科技创新管理

农业类大学科技创新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依赖度日趋提高。农业高校作为农业科技和农业科研人才的集合体,是支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主体。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文明等,农业高校正积极主动日益提高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服务社会,努力为建成高水平的农业类大学而努力。正如南京农业大学秉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在2011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制定实施“1235发展战略”,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和青年教师,积极推进科研组织创新,优化资源统筹配置,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稳步上升。同时,农业类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任。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推进大学建设与提升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才是强校之路。不管是社会外部要求,还是自身内在需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为最有效的战略抓手,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构建适应农业类大学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农业类大学科技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因此,现通过调研、论证,开展一场“科技创新大讨论”,共同研讨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破解发展难题的路径,谋划新一轮学校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1方案设计

1.1指导思想与目标

围绕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明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过程中学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为重点,以完善与研究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校科技管理体制为抓手,以“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资源、提升能力”为目标,充分尊重和调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校科技资源,形成有利于构筑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和培育大成果的人文、制度和政策环境,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2主题与内容

大讨论的主题是进一步认识科技创新在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提升的路径和举措。主要内容包括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育、科技创新队伍和条件建设,尤其要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要靠人,要建设一支符合研究型大学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作为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一个阶段,其基本内容包括:总结回顾过去的科技工作;分析找出科技工作的不足;明确今后科技工作该怎么做,如何把科技创新工作做得更好。

1.3实施步骤

创新大讨论主要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动员部署,学校正式发文启动科技创新大讨论活动,并以分级动员形式部署科技创新大讨论工作。同时邀请部委领导和兄弟高校领导来校作报告,介绍高校面临的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指导科技大讨论工作。第二阶段是讨论交流,围绕科技创新大讨论主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本学院科研工作实际,与国内外有相同学科的高校对比,按照建设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学院的要求,以外出调研与内部座谈相结合,把握学校、学院目前科技工作现状,找出制约学校、学院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探讨学校、学院向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院转型过程中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谋划学院、学科的科研交叉领域和科研新的增长点,提出发展思路、发展规划、保障措施。讨论交流分为3个层次进行:各学院组织座谈讨论,大学科组专题研讨,相关产业链内相关学科交叉研讨。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交流,各学院、各部门形成总结报告,并在全校大会进行交流。第三阶段是总结提升,学校根据科技创新大讨论取得的成果,制定、修订相关管理制度、科技政策,将科技创新大讨论达成的共识物化为科技管理文件,逐步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为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及培育大成果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推动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

2实践成效

1)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学校工作主线,是在新形势下适应国家和学校发展需要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加快推进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切实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对学校整体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

2)清晰地认识到学校自身科技工作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增强学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使命感、危机感、责任感。学校提出“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符合南京农业大学实际,也符合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

3)人才、平台、团队是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的三要素,对学校发展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应成为学校资源配置的方向和重中之重。通过重点投入、政策导向和体制制度创新,使这些群体和平台能加快出人才、出成果,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突出、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潜质明显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或骨干。

4)切实加强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制度创新是关键,是落脚点,科技创新,制度先行。制度创新既包括科技管理制度创新,也包括学校其他管理政策和制度创新,要形成“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管理政策和制度。

5)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长期的、宽松的科研环境,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要让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教师能潜心自己的研究。学校要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弘扬和倡导科研过程中年轻人尊重老同志,老同志爱护、提携年轻人的风气。各个学科要选好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团结和调动其他教师的核心力量,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

3思考建议

3.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重点突破以人才、平台和团队建设为抓手

选好主攻方向,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等平台建设不同层次的创新团队建设,以及在拔尖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做好整体规划,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前期投入和政策引导,争取有重大突破。

3.2凝练研究方向,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围绕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得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积极加强前期策划和主动设计,选择和凝练若干重大研究方向,加强先期培育,加快形成优势和特色,提早确定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的培育方向和培育对象,为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好战略储备。

3.3加快研究型学院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创新

各学院要结合实际,加强科技战略研究,制订并明确学院科技发展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导向,积极推进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内部学科以及与加工、工程学科间的交叉,通过有效组织和政策引导,组建新型创新组织,凝聚新的研究团队,创新协作机制,培育新的创新领域和研究方向。

3.4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兼顾、重在激励和方便管理的原则核定和计算科研工作量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拟增加若干科研工作量核定到各学院,由学院按经费和业绩分配给教师。同时,拿出部分工作量统筹使用,作为院科研秘书、科辅和青年教师的工作量补贴。

3.5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对外科技服务持续发展

拟对学校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支出比例进行调整,即研究类项目的管理费与纵向课题相同,转让类项目适当增加课题组的绩效支出。3.6提高科技平台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创新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实行服务型管理和全方位有偿开放,促进平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平台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实验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设立平台开放运行专项基金,对实行开放共享的平台基地在测试费、维修费和开发费上给予适当补贴。

作者:姜爱良 朱新星 陶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