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信息的问题及对策3篇

会计信息的问题及对策3篇

(一)

一、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现的问题

(一)企业外部呈现的问题

1.我国对企业的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要求。当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粗浅,企业对环境会计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认真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环境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缺乏规范的成本分配要求;缺乏统一的计量方式等。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都给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造成了影响,甚至还可能导致信息的成本不断上升。

2.我国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第一,我国虽然针对环境保护这一块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但这些依然满足不了我国当前的情况。很多规定的细节都不是很明确,同时,相关执法人员有时候也不能够做到严格执法,所以,我国的环境问题正在趋于严重化。第二,不具备专门的环境会计标准。当前,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对于环境会计来说有脱节的嫌疑。加之,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环境问题的标准也不多,所以,导致实际上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未能完全、真实。第三,我国对信息披露缺乏严谨的监督制度。通常,企业在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都会忽略在获取这些效益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损害。当对环境造成影响之后,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一般不会主动披露这些信息,也不会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国家政策方面缺乏严谨的监督制度导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导致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完全和不真实的现象。

(二)企业内部呈现的问题

1.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不够强硬。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都看重企业的利益,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损害一带而过,没有真正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也就谈不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了。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形象有损害。通常而言,环境的问题都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企业用于治理环境问题的资金往往可能出现超成本的现象,也就是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处理所带来的利益要小于支出的成本,因此,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主动进行信息披露。

3.企业没有专门的环境会计职员。环境会计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涵盖面宽的学科,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和较广的专业知识,就当前企业的会计职员来说,很难满足那样的要求。

二、就我国企业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而言

我国政府一直就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进行,换言之,就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施经济发展的策略。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跟具体实施的管理标准都还不够完善,信息披露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但当前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方式也必然会趋于独立,因此,各企业的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环境问题,明确各自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为企业的经营制定出合理的环境分析报告;同时,环境报告上面还应该明确企业应该管理的环境问题,并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相关要求。另外,企业还应该对环境信息进行真实、完整的披露,通过网络等形式公开企业的环境报告,让社会大众都能看到最真实的环境情况。

(二)从企业角度而言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最直接、最高效的处理方式。但实际上,很多的企业都过不了自身利益这道屏障,潜意识就认为将环境信息完全披露出来一定会对自身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都不愿意主动披露完整的信息。为此,我国的企业理应跟国外的一些企业学习,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不要只局限于眼下的经济利益。事实上,如果我国的企业能够将环境信息真实、完整的披露出来,对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也会顺利很多。

(三)从社会角度而言

1.我国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知识还处于萌芽状态,很多实际的操作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同时各个企业也应该认识到,要想将环境会计这一块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知识进行完善。另外,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在实际的行动中也就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导致理论跟实际衔接不上。因此,各企业应该多研究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不断研究理论知识。

2.宣传工作也是必要手段之一,政府和相关单位也应该积极配合做好宣传工作,督促相关人员不断进行研究,促使企业的环境会计理论知识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也为实际的操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声誉和收益,最终达到企业稳定发展、环境得到保护、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三赢局面。

三、总结

由上述可见,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是一项企业急需面对和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问题。我国的企业应该对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严格落实到行动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陈建生 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二)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1.法津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的《会计法》、《会计规则》颁布多年,各单位也制定了相应财务管理制度等。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法规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仍然显的有不足之处,如在《会计法》的“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乏量的标准,定性较为困难,可操作性不强,有的一些规定制度虽然对执行规定作了明确,但对不执行规定没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2.监督不到位。审计部门由于受编制体制的影响人员不足不能做到经常性的审计,审计工作重要点也只放在年度预算、决算和领导离任审计上来,不能很好地对所有所属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有力监督。

3.决策者的行政干预。一些领导不懂法不知法,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不管不顾,工作指导思想不端正,有时为了个人或单位利益利用手中权利,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弄虚作假,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支出活动,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明知违法,也因个人前途受决策者领导也只能默许,甚至为领导的违法行为作假账以掩盖事实。

4.会计管理体制过于陈旧。我国现行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是会计人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工作安排、岗位调整、职务任免和去留都由本单位领导决定,不具备会计独立行使财务法的权力。虽然《会计规则》规定了“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调配,应当征求上级财务部门的意见。”但现实工作中这条规定难以落实,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从而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

(二)内在因素

1.无意失真。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自身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不过硬,或是对相关的规章制度理解不透,导致对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或抄写出错,有的是对一些政策法规的误解或误用而导致工作中出错。如:会计核算进程中的重记、漏记、串账、笔误、借贷方错位等错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故意失真。有些会计人员对本未发生的经济活动,却采取编制假材料、记假账、假报表、凭空捏造、摄取假原始凭证等不法手段故意歪曲、掩盖、隐瞒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做假账或账外账。还有的对单位收益不入账,私自转入外单位进行体外循环。为贪污、挪用、挥霍、行贿等腐败行为提供不法经济来源。

3.会计队伍素质不高。近年来,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虽然得到了普遍提高,但与时代任务和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还不相适应,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因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教育偏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一方面是因从事会计业务时间不长,另一方面是从事会计工作后后续的培训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4.对违纪人员处罚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各单位都对财务人员加强了管理,但是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对违反法规制度的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单位领导明知有的会计人员违反了规定,却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不让家丑外扬,使违法违纪违规的成本人为的降低,从而使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与低廉的处罚成本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使得会计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加大单位领导会计法规的学习力度。单位领导法纪观念不强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把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制度学习纳入年度考核范畴,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切实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纪观念。

(二)强加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会计人员的培训长效机制。在培训内容上坚持把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学习作为主要内容认真对待,抓好落实;在实践中严格落实,形成月有小培训、季有大培训、年度有考核的机制,把考核作为个人进步的主要依据;在方法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即请专家授课,走出去到财务管理先进单位学习经验借鉴方法,使会计人员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做到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大公无私、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

(三)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加强会计监督。一是单位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对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是单位领导的职责所在,单位领导要依据法津法规制定各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严格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各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力度,要打破以往离任审计的陈旧模式,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审计的方法进行不断地监督检查。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在经济活动上给予严格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加大惩处力度。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近年来,单位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的经济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数额巨大,要对违法违纪人员依据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绝不能姑息迁就,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实保障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完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生成有了相对统一的规范,可以有效克服因手工操作出现的失误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六)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对所有会计人员由上一级单位进行委派,其工作考核、人事任命、日常管理由上一级单位负责,使会计人员完全从单位中独立出来,在思想和行动上保证会计人员同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作斗争的根本权利。

作者:岑俊锋 单位:武警山西总队后勤部

(三)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实现了数据的远程处理,使企业会计活动中通过电子单据进行核实,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网络安全性的问题、数据被盗用的问题、黑客非法入侵等,使会计信息系统遭受严峻的考验。

1、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化使的大量数据都存贮在计算机内,业务的处理都是依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完成,有些处理结果没有打印成纸质内容,这样,数据的安全性就不容忽视,例如未经批准擅自篡改数据的问题,当病毒侵袭时数据文件丢失和毁坏的问题等。

2、企业的决策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化中,企业选择财务软件时,领导层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办公软件,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如果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出现失误,那么会计信息系统则不能很好地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从而给企业带来决策风险。

3、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会计信息化中,企业的信息安全需要严格控制,例如严格制定操作人员以及审核人员的职能和权限,必须明确职权问题,使企业的相关信息只能给有权限的人访问,做好身份识别工作,做好保密工作。

二、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优化,首先要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这套系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优化的工具,它可以对财务业务进行一体化处理,对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达到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

1、转变控制方式。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只能在事后对会计活动进行反映,无法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检查,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集成化平台,使内部控制业务实现信息采集和规则执行同时进行,能够在企业会计业务发生时,对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同步检查和控制。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会计人员为主,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平台,可以使企业全员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来,也就是说运用这套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对物资、资金、信息的全面控制,不是仅仅像传统的那样,只对资金进行单一控制。这样,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环境下,会计人员不再唯一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企业的所有员工扣可以参与到内部控制中。

2、完善信息沟通。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最为重要的环节,及时进行信息收集、沟通与传递,使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益共享,从而形成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基本功能,正是把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相关信息,通过汇总和整合,然后通过信息系统的控制,使企业的员工能及时地获取他们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这样,企业的每位员工在内部控制中都有自己的责任,都能在复杂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做到信息的互换,大大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

3、规范控制流程。企业风险管理中,非常强调对信息系统的控制,这些控制包括对系统软件的控制、对数据技术中心的操作控制、对访问安全的控制、对应用系统的控制等。这些控制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交易处理时数据资料的完整和准确,同时对企业的授权和有效性也能做到过程控制。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可以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处理和共享,使企业面向客户的业务流程,由局部控制变为全程控制,规范的控制流程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4、提高风险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优化措施中更要重视对风险的管理与评估,这就需要企业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采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会计信息化中变化的数据信息等,建立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加强企业管理中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收集,提出可能在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风险,制订相应的措施,并对风险管理进行调查跟踪,及时了解风险控制的效果,切实降低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和不可控制风险的发生。

三、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收益,但是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化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优化方案,做好过程控制,将先进的科技技术与管理制度相结合,使会计信息化走上良好的发展轨道,促进企业的资金积累和资产增值,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作者:赵娟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寿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