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楔状缺损诊疗方式对比

楔状缺损诊疗方式对比

本文作者:郭昌昱 单位: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对于充填体少量缺损或其颈部、冠端釉质边缘有少量折裂者评为脱落B级;边缘适合性B级为出现在修复体冠缘的窄沟状裂缝,探针可少量探入,但未及牙本质,侧壁不齐。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行乘列表法,4组间如有显著性差异,则予以4个实验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072。

楔状缺损2年后临床疗效分析,见表1。楔状缺损修复后2年复查结果显示,在牙髓反应、边缘适合性、边缘着色、新发缺损、牙龈反应5方面,4组A、B分级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而在脱落方面直接充填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

楔状缺损好发于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缺损接近龈沟内,基于楔状缺损发生的特殊位置,改善楔缺的临床充填条件,降低龈边缘高度,减少龈沟液、血液的渗出,对提高粘接效果有重要作用[2]。

龈下楔状缺损处置不当,就会影响远期治疗效果,目前常用于龈下缺损的排龈止血方法有排龈线、推龈器、电刀切龈、激光切龈等,后两者对牙龈有一定创伤,现临床最常用的是排龈线排龈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开牙龈,并能抑制龈沟液、血液的渗出。但排龈线排龈仅能使牙龈降低0.5~1mm。对于颈部边缘位于龈下较深,充填条件较差的病例,不能达到理想的充填环境,而推龈器能机械地降低牙龈,暴露颈部边缘,减少龈沟液及血液的渗出,同时可以在边缘加压充填,增加边缘密合度,减少颈部微渗漏的产生,为龈下缺损的充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牙体修复后充填材料与牙体交界处连续、光滑,并且形成正确的牙冠轴面外形,如充填时因未能充分暴露缺损璧边缘,致使修复材料与缺损区各璧不密合,引起食物滞留,菌斑聚集,继而造成牙龈的局部炎症[3]。

其次是充填体边缘的准确位置,充填体边缘过长则形成悬突,甚至侵犯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构成了一道防止龈沟内微生物侵入牙周组织的天然屏障[4],充填体一旦侵害此区,会引起破坏性炎症反应,产生牙体和牙周组织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排龈可有效控制龈沟液对操作界面及材料的污染,让充填材料与牙体密切结合,减少微渗漏产生,从而减少充填体的脱落。另外,在使用推龈器排龈的情况下,进行边缘打磨,抛光可以减少对牙龈的损伤。

本研究中2年复查显示,实验3组充填体脱落较少,而对照组有9个脱落,可能与充填时龈沟液、血液的渗出影响充填质量有关,这也提示我们,即使边缘位于龈上的楔状缺损也要用排龈线进行排龈,以获得良好的充填条件,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