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武术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武术发展之路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当前,武术面临着外来西方体育的强烈冲击,竞技武术遭非议,传统武术受冷落.鉴于此,我们需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以宽容、自信的态度面对,实施“多条腿”走路,使武术既跟随时代的步伐,又不失自身根基.

关键词:武术;科学发展观;和谐

0引言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武术以和谐为价值取向,追求宇宙、自然、人、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符合我国人民的健身文化理念,具有较强的公众吸引力、文化整合力和凝聚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谋而合.

1当前武术发展的困境

1.1竞技武术遭非议

目前,部分人对竞技武术的发展不以为然,甚至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竞技武术体操化,舞蹈化是对武术的扭曲,失去了武术原有本质-技击.武术是一种由人世代相传的技艺,在传承过程中环境不断变化,武术必然随着环境不断变化.武术永远都应该是保持鲜活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鲜活文化现象[1].当前,强调与时俱进,竞技武术正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我们不仅不该反对,还应加以支持.武术要发展就必须把自己推广出去,被更多的国家和民族所了解和接受.推广就必须有立足之地,有属于自己的平台.而奥运会是体育的最大盛会,是世界各民族的和平集会、和平之约,是推广武术、发展武术的最佳平台.为此,国家把大把精力倾注在与奥运会相靠拢的竞技武术身上,使武术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为了使武术走向奥运,走向世界,竞技武术体操化、舞蹈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应给与理解和支持.当然,对竞技武术不以为然也是情理之中,是我们保护武术的一种无意识行为,是一种本能冲动,一种武术情结.对一个武术爱好者来说,若缺少了这一点,就不会产生对武术的热爱、痴迷和关注.但如果这种“情结”成为“感情纠葛”,将不利于武术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面对武术出现的新形式,例如竞技武术、影视武术和文学武术,不能盲目否定,应理性对待.不论哪种形式都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特别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错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产物,并将继续发展下去.

1.2传统武术面临多方外力冲击

当前,跆拳道、健美操、瑜伽等一些外来体育项目已跻身于俱乐部、学校,课堂等各个角落,吸引了不少武术爱好者,尤其青少年,武术已被冷落许多,渐渐远离人们视野.武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周期相对较长,且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强毅力和克服枯燥、吃苦、不求速成的耐心.加之现代竞技武术标准化、规范化、艺术化、淡化了武术固有的攻防技击特点,使武术拥有的人群越来越少.当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技入侵时,我们不能丧失自信,应更加深入挖掘自身魅力.武术是一种体现中华文明的身体文化,即可让习武者从运动中感受中国文化的进取精神、宽容品格和灵便智慧,也能起到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等多方面综合功能.

2武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多条腿”走路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武术必须选择“多条腿”走路,既能促进武术全面、协调发展,又能保持自身民族特色和技击本质不动摇,达到自身和谐,与世和谐.

2.1坚持竞技武术之路,力争竞技武术入奥

竞技武术即艺术展现武术,与奥运宗旨相吻合,为武术入奥服务.竞技武术套路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从60年代追求“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到今天提出的“突出竞技特色,提高艺术水平,激励发展创新”的思想方针和“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要求,艺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逐渐发展为符合奥运精神的表现“难,美”性项目.一定程度上,民族体育若未能入奥,就得不到世人重视.竞技武术亦然,要让世界真正接受,就必须站在奥林匹克旗帜之下.

2.2保留攻防技击,保持住中华武术的根本

武术不仅是体育项目,更是技击术,代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发展竞技武术,走奥运之路,国际之路,只是武术发展的一条途径,代表不了全部.我们不能以牺牲传统武术为代价来发展竞技武术,而要在发展中保留和继承传统武术,使其向西方体育靠拢的同时不失武术风格.传统武术存在于较为宽松的环境之中,较少受到官方政府在技术和理论上“指导”,不受竞赛活动等各种因素限制,习练者可极大限度表现个人对武术的理解,更多保留武术各拳种、流派原来的技术风格和特点,更好张扬自身个性.传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更多保留了武术的原有技艺和风格,技击性较明显.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扔下源头之水,而求长江滚滚之流.竞技武术失去传统武术的支撑,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迷失技术发展的方向[2].在完善竞技武术,加速入奥的同时,应给予传统武术多一些关怀,适时组织比赛,保持和激励传统武术爱好者的习武热情.

2.3重视学校武术的发展

学校是灌输中华民族精神和灵魂的最佳圣地,是武术传承和延续的一种重要途径,青少年的参与就是武术的未来.通过激发青少年的习武兴趣,促使他们练习武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国粹.武术套路动作数量多,路线比较复杂,加之要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练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因此,选项时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韵律感、节奏感较强,时尚、易学的健美操、球类和跆拳道上.一部分学生怀着武术能“打人”的好奇选择武术,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师教的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立竿见影,久而久之就冷却下来,逐渐失去初始激情.因此,将武术列为学生必修课程很有必要.针对学生对武术的冷淡及上课时的消极情绪,武术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有趣的武术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授武术动作时,应让学生明白动作具体的攻防含义,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动作规格和要领,更为关键的是,攻防含义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学习武术并非搏斗,而是传承先辈们留下的这份丰富遗产,接受武术内在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达到提升自我,修炼自我的目的.武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外在肢体动作,而且要突出武术文化教育,注重内在心灵的启迪.笔者认为:武术教学应从教师自身做起,用自身行为去影响学生.例如抱拳礼,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助于规范武术教学,课前、课后抱拳礼是对学生隐形、直观的熏陶,不可忽视.

2.4大力提倡健身养生武术,促进武术不断发展、创新和繁衍

伴随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提高,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舒适,同时也带来工作、社会及不同方面的压力,出现物质与精神、智力与体力的分割现象,形成所谓的“文明病”,而且逐渐占据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疾病首位,给个人、家庭、国家都带来严重负担.此时,健身养生武术吸引了人们眼球,引领越来越多人动起来,使大家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调节了心情,而且远离了疾病折磨.健身养生武术轻技击重健身,不苛求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越来越被关注,尤其近年来风靡世界的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已引领在前.健身养生武术已成为武术发展的又一生命源泉,是武术运动得到更大程度普及与推广的又一新途径.特别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进、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一次又一次全球性传染疾病的袭击,健身养身武术越来越受青睐,社会价值日渐得到重视,尤其老年人,并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外的武术爱好者前来中国学习.早晨、下午,公园、广场、空地随处可见兴奋不已的锻炼者,太极拳、太极扇、健身气功、木兰拳、木兰扇形式各异、各显风骚,健身养生武术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新拳种、新形式不断涌现.在广泛采取各种武术传播途径的同时,把健身养身武术作为重点和突破口,不仅有助于武术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推广,更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道路,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结论

武术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春风,在和谐的号角下,采取“多条腿”走路,挖掘武术潜在的深层文化内涵,促进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学校武术和健身养生武术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大团结,大繁荣.

[参考文献]

[1]章韶华,王涛.需要-创造论: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研究[M].1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7-112.

[2]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6(08):63-65.

[3]周梅.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改进-基于武术被确立为“校园教育运动项目”[J].武术研究,2017(03):68-69.

作者:周梅 单位:内蒙古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