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科学文化下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培育探析

科学文化下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培育探析

【摘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还比较落后,科学教育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在科学教育方面,主要还是系统的知识传授,探究教学模式,没有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脱离实际的理想化科学教育,远远不能够满足科学素养的提升。要改变现状,确立科学教育科学文化取向,必须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育;发展;培育

科学文化是科学教育的灵魂,要解决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仅靠编写几本教材、改变课程设置很难完成。要丰富科学教育,传递科学的理性和实证精神,一定要传承科学文化基本价值取向,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构建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体系,不仅要丰富科学课程科学文化内涵,还要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培养多元化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文化品位的有效提升。

一、传承科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文化是科学教育的灵魂,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承科学文化,科学文化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道德规范、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负载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劳动的果实和产品,也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科学思维的过程和品质通过科学方法来体现。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将科学知识方法内化,科学教育中传递的科学文化,是科学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从古代以来,科学共同体就开始有组织的知识传播。体系化、规范化的知识进入课堂,作为一门门课程,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并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可以说,科学教育就是吸取最广泛的精神资源,通过一门门学科教学,武装学生的头脑。在认识传播科学规律过程中,构成科学文化的观念形态,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科学知识寓于科学文化观念形态要素之中。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注意挖掘科学观念文化要素,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科学观念文化要素,在讲授科学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讲解和论证,还要围绕科学知识的流派论争,把科学知识现实表现和可能,产生背景,发展路线等传授给学生。塑造一种极负责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够不懈地探索真理,将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事业,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而献身。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应该放在首位。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以及怀疑、批判的精神。

二、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构建科学文化的教育体系

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和造就科学精英,基于科学文化视野下,构建科学教育目标。传统的科学教育比较注重继承、传播,忽视科学育人的内在价值,强调科学的社会性工具价值。在科学教育发展与培育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具有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比较专业的科学家,还要重视科学的人文价值,弘扬从事科技工作的职业道德,在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中,要突出科学文化精神,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追求多元化科学文化素养,科技全球化,是当代社会的最显著特征,这一目标的确立,符合当代的社会时代特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的训练、科学技术知识应放到教育的首位,为社会培养更多科技型人才。伴随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渗透,科技理性要求排除迷信、教条与权威,把科学技术推广到一切可能的领域。但是,在人文价值领域,我们必须对于科学技术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质教育中,科学教育一定要将高层次上的批判精神、科学的理性精神融入其中。科技事业的发展要求完善的物质技术手段,突破现有的知识局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技的发展应当成为人类摆脱束缚的有效手段,必然落脚于走向自由,造福人类之上,不能成为奴役自身的枷锁。科学教育不仅要培养专家,还必须注重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的培养。在给全体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

三、构建科学教育方式,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

我国科学文化传递的缺失,教师的教学缺乏是一个很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将知识作为“现成的物”,缺乏思想的指引,采取“灌输”、“注入”的方式,忽视科学观念文化传授,过分强调知识内容本身价值。文化对话意味着文化交往、多种交流、意味着世界观以及思想、观点、理论冲突。在科学文化视野下,科学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完成科学知识的建构,创设一定的情境,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要让们科学思想的成果有益于社会发展,科学文化并非孤立存在,科学教育必须要与人文文化的联系,与人、与社会紧密相联。在科学活动中,对科学进行人文理解不仅是强调人的价值取向的作用,还需要关心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人、关心生命、关心人的价值。科学发展需要人文导引,在科学教育中,要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让学生认识到科技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科技如何影响文明进程。在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合理定位科学技术,深刻领悟科学技术人文意蕴,更加准确地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从而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为合理应用科技造福人类奠定基础。总而言之,知识是科学的静止形态,科学教育应当探索与创造运动形态,科学活动之中,要鼓励怀疑和批判科学的精神。结语基于科学文化视野下,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培育,应该重新定位科学教育目标,注重传承科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培养创新精神,构建科学文化的教育体系,通过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陶冶情操,传递科学理性和实证精神,以凸显科学的人文价值,体现科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发俊.公众科学素养测度的困难——以科学素养的三维度理论模型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03).

[2]蔡铁权,姜旭英.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科学史哲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08(08).

[3]郭传杰,褚建勋,汤书昆,李宪奇.公民科学素质:要义、测度与几点思考[J].科普研究,2008(02).

作者:赵君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