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创建

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创建

摘要:为适应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生理学课程进行革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技能培养、增设临床见习、突出专业应用、贯穿职业素质教育,创建出一种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新型生理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生理学;应用能力;职业素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新医改目标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社区的合格医生。而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这一重任。生理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发挥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以往生理学教学存在只重视知识传授,造成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这显然与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掌握临床实用技术的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生理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构建面向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以“专业性、实用性、技能性”教学为指导思想,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以“所学知识与职业工作的一致性即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生理学课程,更好地实现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型医疗人才这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优化课程内容,构建“适用、实用”的课程内容模块

课程内容模块是新型课程体系的基础,我们结合后续课程及临床带教老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精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以“适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适当删减纯理论性、实用性不强的知识。以后续课程教学和临床应用服务为目标,强化与实践应用联系密切的生理学知识。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构建全面适应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内容模块。

2“以兴趣教学为先导,以直观教学为手段,以临床应用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模块

生理学是医学生接触的首门功能性学科,担负着引导学生医学抽象思维初步建立的重任,如何使学生明白生理学中抽象、难懂的道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讲授只是教学的过程之一,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让学生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是“会用”[1]。我们将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图片、动画、肢体语言,例如,在讲授骨骼肌收缩原理时,教师双手一搭,就可以演示肌丝滑形;在讲授抽象的生物电知识,运用动画形式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过程直接呈现于学生眼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生活实例,例如,讲授渗透压时,从腌黄瓜入手,将血液凝固的正反馈过程比喻成飞流的瀑布,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例,使学生感到生理学理论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而是广泛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既增加知识的趣味性[2]、直观性和实用性,将抽象的理论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体现;又拉近了学生与生理学的距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并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喜欢学、学得懂、记得住”。根据“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所学知识与今后工作一致性”的原则,我们将生理学知识向临床应用适度拓展,例如,我们在教授红细胞生成条件时,让学生分析临床常见的贫血原因;在讲授组织液生成时,让学生分析临床常见水肿的产生原因;讲授甲状腺激素时,引入甲亢、甲减、呆小症和新生儿的筛查等临床知识,为保证这种临床拓展的合理有序进行,我们创建出临床问题导入-学生讨论-自主总结-运用生理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拓展模式。通过这种临床拓展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出自主性和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我们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贯穿职业素质教育,体现临床专业的专业特色,例如,在讲授血型与输血时,让学生查阅近年来国内及国外输血事故发生率的数据,让学生认识到输血的严肃性,当他们进入临床,就会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输血的病人。通过这种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一踏入校门,在基础课中就为今后的执业工作做好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准备。

3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新型实验模式

在保证实验教学内容完成的同时,对原有实验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删减单一验证性实验,强化技能培养型实验,在传统生理学实验中设立技能培养目标,并在期末进行技能考核,对其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在动物实验中设立临床技能培养目标,例如,穿线、打结、缝合等,初步培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在改革传统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前几年实验改革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开展生理学综合实验、跨学科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新型实验,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这种新型实验的开展,不仅使生理学实验更能适应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培养要求,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创建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新型实验模式。

4临床见习和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

秉承“校院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我们充分发挥三所附院和三十所“二甲”以上实习基地的优势,结合生理学相关知识开展临床见习和社会实践,使学生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临床。我们在教学环节中增开了临床见习模块,根据所学生理学知识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临床见习,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生理论坛、生理技能竞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走进农村,义务为群众测量血压、进行健康教育,并开展了老年人血压调查和老年人智商调查等多个项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的树立“应用于临床、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会”的职业意识。

5课程在建立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效益

5.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导”的生理学精品示范性课程,为如何适应新形势培养面向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掌握临床实用技术的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一种新型模式。

5.2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初步的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5.3通过实验模式改革,优化实验资源,提高实验开出率及实用价值,节约实验耗材,通过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开展,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减少实验成本。

5.4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更新教育理念,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扩大知名度,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以上四大模块的优化,我们构建出“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导”的新型生理学课程体系,较好适应了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创新性。并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得显著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初步的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为新形势高职高专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探索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贺加.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24-25.

[2]王卫娜,杨坦.以多元化教学法探讨农村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4):101-102.

作者:杨坦 王卫娜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