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办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前培训

民办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前培训

摘要:我国民办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当前培训的现状是:对临床实习和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和重视;实习前培训教育内容的筛选与编排没有统一的标准;“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实习前培训的效果评价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应对与思考:加强对临床实习和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训教学计划,编写实习前培训教材;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民办医学院校特点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民办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实习前培训;现状;应对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目前我国普遍的医学教育模式,以五年制本科为例,即在校期间,前四年教师和学生均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种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最后一年进入临床实习,才真正接触到医疗环境和医学实践。学生从学校环境直接进入医院工作环境,在此之前,往往对真正的医疗工作和环境缺少清晰的概念,对于未来的职业定位及医疗服务真正的含义是仓促迷惘的,面临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各种紧急、复杂的状况,往往无所适从,临床带教老师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无暇一一顾及众多实习学生,更没有时间系统统一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没有掌握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实习学生,如果直接接触患者,甚至在患者身上进行检查操作,都可能存在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而且,作为民办医学院校,学生有很多独特性,例如,相对缺少自我约束力、学习主动性较差、依赖性强〔1〕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均要求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实习前培训的改革。

1民办医学院校实习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临床实习和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理解和重视

医学高等教育是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其特殊性在于有着突出显著的实践性,随着教育模式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作为民办医学院校,尤其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众所周知,医学科学艰苦、细致,高风险,人才的培养周期长。1999年开始我国实行并逐步规范临床医师的准入制度,但每年临床医学毕业生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仅维持在23%-25%之间;另一方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医改政策研究专家透露近几年,我国每年培养的医学毕业生都在60万人以上,然而最终从事医疗工作的只有约六分之一,巨大的培养成本被白白浪费;探究根本原因,与重基础轻临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培养模式不无关联,也与长期忽视临床实习及培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上至管理者,下至教师及学生自身对于这种重要性均没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深奥高超的艺术,融合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谨自律的态度、行为和哲学、伦理学等基础理论,灵活的沟通技能、扎实的临床技能、及开阔的群体健康、公共信息、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理念等。只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学生才有可能适应并真正进入到一种新鲜而完全陌生的状态。临床实习及实习前培训是强化上述学习领域、培养合格医学生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目前对于这种重要性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管理者和教师学生对于实习的概念模糊和仓促,通常对于未来的职业怀有不正确的心理预期,实习期过后,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没有建立起对于医疗工作具体的理解,长期游离于职业角色之外,无法适应医疗工作的繁琐、细致、单一和相对封闭,无法建立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从而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医学人才队伍培养的断层和整体素质质量的下降。

1.2实习前培训教育内容的筛选与编排没有统一的标准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和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年修订版)和“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结果和能力领域: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包含合格的医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各方面领域的知识〔2〕,从我国当前医学院校进行实习前培训的内容看,培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做严格统一的要求。多数学校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仅把临床技能训练作为实习前培训的内容,缺少职业素养、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教育、医疗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因此,容易把实习前培训当做是有关临床技能课的重复,而在临床技能训练部分,只是将诊断学中的体格检查部分作为重点,并没有强化临床上各个科室最常见及常用的知识技能训练,例如穿刺训练、内科问诊、病历书写规范、外科无菌术、缝合、心肺复苏、儿科生长发育、妇科检查等,内容的局限,不利于学生更全面了解医院的环境和各个科室的区别特点,也无法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概念。

1.3“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最早提出是源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其初衷是改变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旨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具体到医学教育范畴,“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当具备深厚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教学科研功底,还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既可从事专业理论课的讲授和课题研究,又能胜任临床诊疗工作,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习〔3〕。但目前的现状是,我国的民办医学院校及高职高专学校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这些学校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没有从事临床工作的经历,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在教学中也无法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加之学校管理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不能为教师提供深造进修的机会。相当数量的民办医学院校和高职高专不具备附属医院这样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平台,构成“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的瓶颈。

1.4实习前培训的效果评价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

由于实习前培训开展的时间不长,目前对于培训效果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甚至没有进行正式的考核评价。学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往往重复临床技能课的考核方法,即由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行为进行考核评分,从可信度与科学性来看,这个分数单一、简单〔4〕,有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出培训的效果。因此规范严谨的综合评价体系仍需要完善和改进。

2应对与思考

2.1加强对临床实习和实习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

学校的领导层管理者都应当认识到实习阶段对于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从政策上积极支持实习前培训工作的开展,制度上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习前培训工作,在各个专业建立起规范的实习前培训制度,加强实习前培训的组织和领导。倡导教学的各级领导和教师积极地参与实习前培训的各环节和过程,在培训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提高和完善,积累经验,使培训的质量得以不断地提高。

2.2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培训教学计划,编写实习前培训教材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应不能完全照搬公立院校,因而应当在选择编排培训内容和方法时,充分考虑到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由于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人际交往,不善与人沟通、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学习主动性差、家庭条件良好依懒性强等特性,对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后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实习前的培训中,不仅从临床技能上加强训练,更需要增加有关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疗法律法规、医患沟通、医保制度及职业道德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临床观念,理解临床医疗工作的真正含义,做好艰苦、冗长、细致琐碎的心理准备,一方面,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统一,注重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和人格培养,另一方面,对学校所学的繁杂凌乱和孤立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和筛选,有所侧重,并能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在一起。民办医学院校及高职高专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编纂各具特色的实习前培训教材,使培训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2.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遵循吴阶平教授提出的,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重视临床实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医学教育思想〔5〕,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拓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尤其对于新进入教学领域的教师,可以通过学校自身的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基地,或者依托国家教育部已建立的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者脱产到医疗卫生机构进修服务、顶岗实践,促进新教师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借鉴“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先进经验,例如有些高校将顶岗实践经历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保证学校各级职称教师在任职期内,实践时间平均每年不少于2-6个月。有些高校则鼓励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借此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双师”资格证教师(即教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资格证)占教师总数的百分比。也可通过积极引进既有丰富临床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高学历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2.4根据民办医学院校特点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当能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业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在临床技能考核部分,可以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制定出标准评分细则,以小组抽签的方法进行单项操作、综合操作及相关理论的考核,以百分制形式记分。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针对民办院校学生沟通不良、缺少人际交往、过度依赖等特点,在培训内容上增加医学生的使命、医学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医德医风教育、新颁布的医疗事故条例、医疗安全知识讲座等内容〔6〕,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针对学生自觉性不强、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在评价考核体系中有意识地加入出勤分数和完成任务分数;评价体系中还应包括学生对培训的反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设计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培训过程。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有目的进行追踪调查,对学生在实习期间从相关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能力方面做出综合评价。总之,实习前培训教育的意义还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临床实习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于临床的阶段,也是医学生向医师角色转变的阶段,更是职业观形成的重要阶段〔7〕,培训能够引导并帮助学生顺利熟悉并融入陌生的环境和工作状态,避免因适应不良而引起的挫败感,对今后的职业性质形成正确的理解认识,并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规范的实习前培训将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沈宁,迟昊婷.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教育策略探寻〔J〕.青年与社会,2014(16):183-184.

〔2〕王莉英,赖雁妮,钟春玖,等.对临床医学生开展实习前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88-89.

〔3〕韦思明,戴玉英,蒋建平,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47-48.

〔4〕李永康.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2):57-59.

〔5〕王文献,高加蓉,邹利光,等.临床实习在医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1):1398-1400.

〔6〕粟萱.民办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实习前护理技能强化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华人时刊,2014,8(下):240-241.

〔7〕于杰,潘月丽.医学生实习前教育培训内容探索〔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5(2):108-110.

作者:彭红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