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篇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篇

第一篇:粮食生产“联耕联种”调研思考

摘要:通过联耕联种,建设新农村,适应现代农业,新科技、新装备的推广。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由农业服务组织统一提供耕、种、收、植保等关键环节或全程专业化服务,实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土地收益。

关键词:联耕联种;意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发展粮食生产后继堪忧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一个伟大创新和革命,它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集体的大锅饭,激发和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消除贫困、解放劳动力、壮大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农民不再满足于土里创食,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掌握土地承包权的农户种地的体能和技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外延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在审视“谁能种田”、农业现代化更在遴选“谁能种好田”,而当务之急,则落在“谁来种田”。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新科技、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农业收益率的不断提高,一大批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农机)合作社应运而生,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无准备的所谓种植大户盲目加入、哄抬地价,无序竞争,客观上使土地在农户和种田大户面前都成了“鸡助”,农户对一些种植大户粗放性、掠夺性的经营管理方式心存疑惧,担心自己土地的长期收益无法保障,但本身却已经或即将缺乏继续种地的能力;种植大户因为土地流转价格节节攀升,其他种植成本不断增加,自身又无力改进技术、更新装备,投入产出严重失衡,使种田又成了“劳神费力不赚钱”的一块心病。

2发展联耕联种具有重要意义

联耕联种是在引导农户自愿的前提下,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开沟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由农业服务组织统一提供耕、种、收、植保等关键环节或全程专业化服务,实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实践证明,联耕联种是土地流转之外另一种规模种植的有效形式,可以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土地收益,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联耕联种迅速提高收益

通过赴南通市启东市实地考察学习,并借鉴盐城市射阳县联耕联种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由区镇农业部门牵头进行业务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具备资质管理规范的农业合作组织提供全程服务,保证农户的合作组织和可持续合理收益。粮食生产联耕联种的实施和推进,一是带动了大农机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起到了节本增效的效果。给新型农业装备提供了施展之地,促使犁旋一体机、插秧机、植保机、烘干机可以有效投入使用,作业效率显著提升,促进了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二是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我区的农村农户的田块,高产田块、中产田块、低产田、旱田每家挨着平均分,每家农户都是1户多田(又小又零散);联耕联种后形成多户1田(仅用界桩或开沟来标识),仅去除田埂一项,就可以增加5%的种植面积;三是作业成本大幅下降,比对家庭经营,每亩共降低成本220元;四是集成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适期播种难题,粮食稳产增产。通过比对,亩增加产值397.5元。合计亩年节本增收617.5元。首先,农田联耕联种有利于实现稻麦的适期播种,播期平均提前5-7天(应用烘干技术)。其次实现秸秆全量还田,保护和提升了地力,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集成技术的全覆盖,促进了统一品种布局,统一耕整土地,统一水肥运筹,统一防病治虫,统一收储加工,对粮食生产安全起到关键性作用。

4发展联耕联种全面稳步推进

4.1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结合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应用,进一步加大投入,按照面积大小需求,扩充机械保有量,同时确保从耕种到收储,配齐秸秆还田耕整、机插、撤肥、植保、收割、烘干、秸秆还田复式播种施肥等一系列机械,达到全程生产机械化。

4.2强化组织建设,组建稳定队伍

由合作组织内部的大户牵头,吸纳具备一定素质和技能的当地农户参加,分别组建耕整、机播、机插、植保、烘干、储运专业队伍,做到“六统一集中”:即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集中存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户收入,巩固联耕联种成果。

4.3联系村委农委,加强借力扶持

村委会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者,要做好联耕联种工作,必须依托村委会的宣传发动,组织引导,同时合作组织也可以帮助基层组织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的转型,并将部分收益用于本村的公益事业,帮助困难弱势群体,达到同创共赢。农机农技部门是农业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一定要积极邀请农委部门指导,承接农机新装备新技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应用新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地规避种植业潜在的风险,而且可以不断拓展合作组织的发展空间,提升合作组织的素质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

4.4确定发展目标,合理运作谋划

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一是着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破除田埂的同时,要做好土地平整工作,整理好机耕路和田间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二是全面实施农机农艺充分融合。围绕机械耕翻、平田整地、肥水管理、机插秧、机条播等方面搞好技术配套,促进集成技术的推广,提高稻麦产量和品质。三是提高粮食种植的机械化水平。联耕联种区域内全部实施高质量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率100%,小麦机条播率100%。四是强化合作社硬件和服务能力建设,从提供最基本的耕种服务开始,逐渐发展成提供农业生产全程服务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对照实际情况,一个乡镇可以选择1个行政村整体推进,联耕联种面积要达到适宜面积的80%以上。按照本村实际情况,对照联耕联种三种模式选择进行试点。(1)联种分管。由粮食联合种植合作社牵头,以自然沟渠为界,将现有田块中田埂去除,用开沟、打桩等形式定界,由合作社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翻、统一机播或机插秧服务,而施肥、打药、排灌等田间管理由各户自行负责,服务费用由合作社和农户集体协商确定,也可以面向乡镇公开竞标服务组织和服务费用,服务质量由农户代表监督。(2)联种联管。在联种分管的基础上,施肥、植保、排灌等田间管理措施也交由合作社承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排灌,收获归各户所有,服务费用由合作社和农户集体协商确定,也可面向乡镇公开竞标服务组织和服务费用,服务质量由农户代表监督。(3)联管联营。从种到收所有的农事活动,均由合作社负责,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分配,实行订单生产,成本均摊,风险共担,收益均分。

5存在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一些农户不接受联耕联种,经分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体力允许,闲时做零工,忙时种地两不误;二是对联耕联种有顾虑、勉强种田;三是对口粮安全风险担忧。(2)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做好农户思想工作。对第一种情况:我们采取帮助算账比对的办法,让他知道究竟哪头“上算”,并根据个人情况将其吸纳进入合作社进行机械操作、田间管水、植保、施肥等劳务,报酬高于打零工(约100元/天)。对第二种情况:充分宣传政策,理清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思路和意义,阐明土地联耕联种的实质内容就是三权其实并没有发生改变,即使子女在外做工困难,家里的地还在,打消他们的疑虑。对第三种情况: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单独划定口粮田;二是由合作社统一品种集中存放口粮,按需及时提供,吃饭不成问题。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格式合同,涵盖农田托管的各项细节要求,特别强调农药施用严格按区植保站信息情报配制低毒长效药剂,农产收益可在实物(每年每亩入库标准550斤粳稻)、现金(每年每亩850元)自行选择。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随物价浮动。合同可以由村委会鉴证。粮食生产联耕联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细小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不断改进完善,力求将这惠及百姓的事做实做好。

作者:浦如波 苏星 史臣庆 单位:淮安市淮安区农机监理所 淮安市淮安区农机推广站 淮安市淮安区新丰园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

第二篇:粮价下跌形势下种粮大户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摘要:2015年粮价下跌,对种粮大户造成影响。该研究分析了粮价下跌原因,并以南京市为例,开展种粮大户稻、麦种植效益调查,了解种粮大户受损情况和大户自身的一些打算,提出了应对危机的建议与对策,为粮油种植大户的下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价下跌;种粮大户;粮食生产

粮食价格备受农民关注,粮价涨跌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种粮大户,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威胁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2015年对绝大部分种粮农民来说是个“灾年”,三大主粮收购价直线下跌[1-2],种粮农民收入大降,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了稳定粮价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也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依托国家储备库来进行托市收购,但农民实际的粮食出售价大多低于国家出台的最低收购价。笔者分析了2015年粮价下跌的原因,通过在南京市各区的实地调查,对粮价下跌形势下种粮大户效益受损情况和大户种植结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以期为粮油种植大户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粮价下跌的原因

1.1国家粮食库存过多

国内粮食过多是造成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粮食库存存在严重积压。2015年10月8日,国家粮食局通知用2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时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3]。国家库存最多的是玉米,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收储的玉米,已经到了“销不动、调不出、储不下”的状态。粮食库存较多主要由2个原因引起:一是连续的政策性收储使得大量粮源进入国家库存。2006年6月国家开始了粮食托市收购工作,到2015年这项工作开展了整10a,刚好遇上国家粮食总产量取得“十二连增”的连年丰收,使得国家粮仓爆满。二是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不畅。我国政策性粮食主要是通过数家地方性粮食批发市场进行竞价销售,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的委托人、受托人、竞卖者、受托保管人等关系松散,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政策性粮食出库时不但在质量、数量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且受托保管人等还经常以各种理由向竞卖者加收各种费用,这提高了政策性粮食的出库成本和难度,使得政策性粮食销售不畅、积压严重。据统计,2015年国家累计投放托市收购的政策性临储稻谷10111万t,实际仅成交533万t,成交率仅5.27%。粮食库存较多直接影响了粮食收购价,许多地方的国有粮库由于库存积压较多,只能少量收购粮食,托市收购结束后,当地农民仍有大量的粮食未能入库,只能销售给当地的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和粮贩,企业和粮贩也难以消化,就见机直接压低粮价。

1.2国家粮食进口过多

库存虽然高企,但中国的粮食进口仍在激增。据海关部门统计,2015年,我国各类粮食进口总量突破1.3亿t,达到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2%;其中大豆进口总量为8169万t,同比增加14.4%;玉米进口量为473万t,同比增加82%;DDGS(干玉米酒糟)进口量为682万t,同比增加26%;稻米进口量为335万t,同比增加31%;小麦进口量为297万t,同比增加0.05%,等等。当然,除了正常途径的粮食进口,还有大量的走私粮食。国外粮食的大量进入,严重影响了我国自产主粮的销售,也妨碍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造成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了国内粮食销售价格的下跌。造成国外粮食大量进入的原因是国内外价格倒挂,从三大主粮来讲,以2015年6月份为例,国内大米(晚籼米)比泰国进口完税后的价格高51.8%,小麦高56.6%,玉米高65.3%。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4]:一是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价格的提高;二是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上升;四是全球能源价格的暴跌。国内外粮价的倒挂使得中国的粮食失去了竞争力,也导致粮农利益受损。

2种粮大户受粮价下跌形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以南京市为例

2.1大户种粮效益受损

“谷贱伤农”,2015年粮价的大幅下跌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元,许多种地农民受损严重,尤其是大户,损失十几万元是常态,既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又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水稻是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9.333万hm2以上,随着省部级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的示范与推动,全市水稻单产逐年递增,已取得总产“十二连增”的好收成。近几年,随着土地规模化流转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大批粮油种植大户,他们成为了全市粮油生产的中坚力量。但近2年,粮食收购价格出现了下跌,尤其是2015年,对种粮农户、大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直接挫伤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在全市5个区开展调查,以种粮大户作为调查对象,调查2015年稻、麦种植效益的受损情况.相对于2014年的销售价格,2015年的粮食实际销售价格是明显下降,尤其是水稻,大户种植稻、麦地均效益损失很大。首先,从小麦销售价格来看,2015年5个区都是下降的,平均下降0.10元/kg,其中销售价格最低和下降最多的是浦口区。其次,从粳稻销售价格来看,2015年5个区也都是下降的,平均下降0.34元/kg,其中销售价格最低的是六合区,下降最多的是浦口区。再次,从稻、麦平均损失(相对于2014年)来看,5个区小麦平均损失为504.0元/hm2,其中浦口区和六合区损失较多;5个区粳稻平均损失为3172.5元/hm2,其中浦口区最多;稻麦周年平均损失3676.5元/hm2,其中浦口区最多。南京地区的种粮大户一般种地规模都相对较大,66.667hm2以上规模的比比皆是,按户均20hm2的规模测算,2015年种粮大户户均损失在7万元以上,实际数字要更大,这直接影响着大户们的种植热情,促使他们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2.2大户自身应对粮价下跌危机的举措

面对粮价下挫以及气候多变,大户种粮信心受到影响,表现出积极和迷茫两种心态,纷纷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根据调查,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2.2.1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换个角度来看待危机也许就是商机,在粮价下跌的形式下,许多农户都不愿再种地,选择另外的谋生方式,因此,有更多的农田闲置下来,而且地租成本还偏低,这对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大户来说就是个机遇,他们会抓住机会、扩大生产规模。溧水区的种粮大户陈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底他又扩大了自己的种粮规模,由原来的136.00hm2增加到现在的163.33hm2,2015年他大面积种植的是优质稻米品种“南粳5055”,销路比较好、效益也高,2016年他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增建了仓储设施和烘干设备,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2.2缩小种植规模,降低风险。随着国内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种粮大户的农业生产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2015年的粮价大跌和销售困难对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是当头一棒,利益受损、甚是亏本,随着国内粮价的下挫和不稳,有些大户选择减少种植面积,甚至出现“退租”土地的现象。六合区的种粮大户陈某,在2014年种粮面积为26.67hm2,稻麦周年种植地均效益约为7500元/hm2,效益较好;于是2015年承包了近133.33hm2耕地,在遭遇粮价下挫的不利影响后,稻麦周年种植地均效益下滑到3000元/hm2;面对粮价的不稳和风险的加大,2016年他减少了66.67hm2的种地规模,以降低风险。

2.2.3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纯种粮模式效益低下且抗风险能力差,许多大户纷纷选择“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提高种地效益、增加抗风险能力。高淳区的种粮大户高某调整了3.33hm2低洼稻田改养龙虾;浦口区的种粮大户赵某尝试了稻田养鱼;六合区的种粮大户徐某试种了5.33hm2土豆和6.67hm2毛豆,等等。还有些大户保持原有种地规模,但扩大了机插秧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3对策与建议

3.1加快农业政策调整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的不断流转,规模化种植是必然趋势,未来大户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守护者,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大户们的种粮积极性,不可盲目乐观,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粮价波动后的风险由大户们来承担,同样农业政策的受益者也应该是他们,作为农业政策制定部门应该改变以土地所有者为对象的补贴制度,按照“谁种地、谁收益”原则,将直补资金足额补贴到种粮大户,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另外,这几年有关家庭农场的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但门槛较高、比例较低,众多大户都没享受到补贴,因此,建议扩大补贴范围,让更多种粮大户能受益。

3.2引导调整种植结构纯粮油种植相对效益较低,但用工较少且集中,大户们农闲时间较多,尤其是在夏熟生产期间,因此,一些大户自发调整种植模式来提高效益,但他们的一些做法相对比较盲目,缺乏技术支撑。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前提下,农业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适当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积极推动优质稻米生产,推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水稻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3.3适度控制种植规模种植规模越大,利润总额越大,但是管理成本就越高,容易导致粗放经营,单产下降,抗风险能力也下降。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看,规模过大容易造成粗放经营;对种田大户来说,规模过大面临风险就更大,难保自身利益。根据南京市绝大部分大户的自身经济水平、管理水平、农机作业水平以及田块水平来测算,种植规模6.67~20.00hm2的专业大户,单产水平、地均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都相对较高,这有利于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统一。因此,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坚持适度原则[5],适度规模既能提高农民收入,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也是加快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

3.4加强仓储设施建设种植规模相对较大的大户,要积极申请和争取仓储设施建设,提升自身的生产调控能力,提高生产效益。其一,可以降低因气候不利造成的风险。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和加剧,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2015年11月,江苏地区出现连续的雨雪天气对水稻收获造成严重影响,许多稻谷因为不能及时收割和晾晒,产量、质量双双下降,导致效益也下降,因此,需要提高自身的仓储能力,减少损失。其二,可以优化稻麦种植模式。以往由于缺乏晒场,在南京地区,种植大户们有“养老稻”的习惯,导致后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影响稻麦周年产量,有了仓储烘干设备,可以提早收割水稻,解决小麦不能适期播种的问题。其三,可以发展自身稻米产业链。有了仓储设备有利于打造自身稻米品牌,打通从上游种植生产、中游农产品深加工到下游市场销售大动脉,实现增产又增收。其四,可以调节稻谷市场销售。近年来粮价不稳且销售不畅,许多不良商贩乘机压低粮价,造成部分种粮大户利益受损,有了仓储设施,就可以调节销售,实现效益最大化。

作者:吴华兵 黄少华 谭立云 单位: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江苏农业科技报社

参考文献:

[1]华挺.“粮贱伤农”的影响不容小觑[N].光明日报,2016-04-04.

[2]3大主粮价格下跌[J].农业机械,2015(21):31.

[3]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A].2015-10-08.

[4]邵海鹏.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四大原因致国内粮食价格高于国外[EB/OL].

[5]李渊,赵雪.粮价下跌:再提适度规模经营[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5

第三篇:粮食生产能力低下原因及对策

摘要:青川县属山区,人均占有耕地少且多是中低产田地,粮食不能自足,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配方施肥对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进行施肥指导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关键字:粮食生产;改土配方;施肥

1粮食需求形势

目前,青川县有人口24.8万人,按人均占有粮食400kg计算,粮食需求.992万t,养殖业粮食预计需求3万t,其他行业预计需求粮食2万t,合计需求1492万t。现有粮食产量.946万t,实际还需求546万t。

2提升粮食供给能力面临的制约因素

2.1资源要素约束

青川县虽有土地面积3216kmZ,但只有19467hmZ耕地,人均占有耕地786.7mZ。

2.2土壤养分的影响

1946.7h耐耕地中,只有480h耐耕地达到中上等质量耕地,大部分属于中低水平。.23比较效益约束农业总产值3亿,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低,对家庭收人的贡献更低。

3提升粮食产能潜力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3.1改造中低产田土

大幅度改造中低产田土,完善农田排灌渠系,整治田间耕作道路;加强耕地地力建设,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推广绿肥种植,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高耕地持续、高效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质量评价预警体系。通过以上措施,全县新增333.3h耐稳产高产农田,有机肥资源率提高1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以上,可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55万kg以上。

3.2推广优良品种

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把好种子市场质量“准人关”。该县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马铃薯、小麦良种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良种在增产中的贡献率提高6%。通过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68万kg以上。

3.3推广重大技术

加强技术指导,强化集成示范,引导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技术到位率。通过推广普及重大技术措施,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74万kg以上。结合测土配方施肥中耕地立地条件和土壤属性等条件,该县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的生长施肥情况及建立的施肥指标体系如下。(l)玉米在玉米施肥方法上采取重施底肥、轻施苗肥、猛攻苞肥,施肥比例上氮肥3:2:5,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在施肥时期上,改变传统玉米的攻苞肥由原大喇叭口时期提前7一10d追施。主推以增密、增肥、育苗移栽和覆盖栽培为主的玉米配套高产技术,抓好适期早播、育苗移栽等关键技术环节。玉米配套高产技术覆盖率提高巧%,达到80%以上,可增加玉米生产能力756万kg以上。(2)水稻水稻在施肥品种上,改变往年农民只重视施氮磷肥、忽施钾肥的习惯,推广减氮稳磷增钾的措施;在施肥方法上,采用氮肥底肥和分孽肥按7:3的比例施用,高产田底肥、分孽肥和粒肥按7:2:1的比例施用,但土壤质地粘重肥沃田采取底肥一道清;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主推超高产强化栽培、无盘旱育优化定栽技术。该县水稻单产提高12%,可增加水稻生产能力96万kg。(3)小麦小麦在施肥时期上改变农户不重视施分孽肥和施肥时期偏晚(要见下雨或小雪)才施的习惯,做到在三叶期施用分孽肥;在施肥方法上,氮肥底肥和分孽肥按7:3比例施用,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主推免耕露播稻草覆盖及精量播种等技术。该县小麦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技术增加1666.7hmZ,规范化小窝疏株密植播种技术扩大26667hm2,单产提高20%,可增加小麦生产能力220万kg以上。(4)油菜在施肥品种和数量上,改变往年农民只重视施用氮肥、磷肥的习惯,忽视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特别在油菜上推广增施微量元素硼肥;在施肥时期上强调蔓肥在立春之前施用;在施肥方法上改变农户只施底肥的习惯,推广施底肥、苗肥的同时,增施蔓肥,在施用氮肥时底肥、苗肥、蔓肥按5:2:3,磷钾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推广育苗移栽、带装种植等农业综合技术,可增产200万kg。

3.4改革耕作制度

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和改进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旱地坚持规范改制,对无水源保证的“三田”改走旱路,推广“双三O”、“双二五”和“双六O”改制模式,为玉米早播早栽打下基础。通过推广稻-麦/油模式、旱地麦/玉/豆(苔)/芋模式,利用秋季温光资源种植秋马铃薯。通过旱地改制和发展避旱农业可增加玉米面积133.3h耐。实现产能80万kg。

3.5加强病虫害防控

重点防控玉米螟、纹枯病,水稻稻瘟病、螟虫、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麦蚜、白粉病。通过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使病虫预报准确率提高3%~5%,预警时间提前10d以上,示范区专业化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提高10%一20%,平均每667mZ多挽回粮食损失30~50kg,累计可减少粮食损失1巧0万kg以上。以上合计实现产能3727万t,还不能保证需求,尚需调进粮食1.733万t。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一是各级部门要争取当地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和资源,设立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大幅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增加用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专项投人。二是通过落实和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推广补贴等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促进耕地向种粮大户和种粮能手集中,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种植;加快粮食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奖励和扶持力度,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加快推进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带动粮食转化增值,提高种粮效益。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各乡镇应壮声势、鼓干劲、促落实,把标准农田建设和良种良法示范与推广作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农业部门展示工作成效的重要平台。

作者:李海燕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方喜和,徐世艳,王远路.水稻高产应重视的几项技术措施.吉林农业,2006,(03)

[2]柯普.影响作为产量的“木桶原理”.山西农业,1997,(02)

[3]冯大军.氮肥与农业增产丰收.中国农业信息,2009,(12)

[4]丁延生,吴奉刚.1995年山东省农业生产形势的分析.山东经济,1995,(03)

[5]郭守红,江汝胜.小麦抗灾增产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第四篇:粮食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础,粮食生产安全关系到民生、社会稳定。如何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现在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发展对策

1基本现状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近五来基本稳定在120万亩,产量从2011年的3577万吨提高到2015年3875万吨,单产从29673公斤/亩增加到32253公斤/亩,全市粮食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粮食生产主要包括水稻、玉米、红薯几大作物,约占全部粮食作物的93%。近年全市通过抓水稻增产增效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做好优良品种示范推广、集成推广高产技术、开展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控、实施专业化服务、开展专家技术指导等工作,稳定了北海市粮食生产。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自然灾害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市常年发生旱灾、低温冻害、台风、病虫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由于基础设施的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

2.2种粮效益低

农业生产资料逐年涨价较快,农民种植成本较高,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大,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难调动起来。据调查,水稻收益约300元/亩,而种植更豆则收益约5000元/亩,粮食的比较收益相对较低,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影响。

2.3农村劳动力不足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年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种田的基本是中老年劳力,思想相对保守、传统,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推广难度大,农业生产效率低。

3对策

3.1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田水利建设

将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任务层层分解,确保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到位。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同时加强低产田改造,提高农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增强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3.2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立足土肥部门的优势和特点,以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等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杜绝秸秆焚烧,扩大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以耕地质量评价与监测为支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土壤的具体措施,通过引导农民施用石灰、碱性肥料、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和种植绿肥等多种手段推进酸性良,消除土壤障碍因素,改革耕作制度,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全面培肥地力和平衡土壤养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3.3加大农业新型主体培育

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财务收支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钱粮双增。

3.4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种粮机械化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大力引进推广先进机械设备,推进粮食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收益。

作者:黄勇 单位:北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