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业保护论文范文

农业保护论文全文(5篇)

农业保护论文

第1篇:农业保护论文范文

1.1加工企业建设

进一步在三大类型区各扶持壮大3~5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这些加工企业应设在交通便利、方便农民交售的乡镇。扩大其加工规模,提高加工效益。同时,从县外引进生产技术含量高的设备合计数,使得全县废旧农膜加工利用率达100%,彻底解决地膜污染环境的问题。

1.2回收网络建设

要建设形成县有加工企业、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小商贩,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交售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经过2~3年的发展,使得每个乡(镇)都有1个废旧农膜回收点,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点达到19个。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良性的市场运作机制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重点要围绕加工、收购、捡拾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收购为纽带、以捡拾为基础的市场运作体系。

2.1培育扶持回收及加工企业

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扶持当地企业、积极引进新企业等方式提高加工能力。

2.2扶持现有加工企业扩大规模

目前,我县有2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规模小,基础差,主要以简单回收加工低层次的塑料颗粒出售,由于设备简陋,加工粗糙,市场销售不畅,企业经营不景气,制约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有序推进。因此,要把培育扶持加工企业放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首位,按照实西吉县《关于对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加工利用的意见》的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

2.3积极引进新的加工企业

国内现在先进的废旧农膜再生加工工艺技术已成熟,设备成套,操作简便,加工能力大。在引进企业时,要科学布局,重点扶持。引进过多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形成不良竞争,影响长效治理机制的建立。因此,要重点引进1~2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采取先建后补的原则,对于验收合格后的企业,同样按照西吉县《关于对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加工利用的意见》的优惠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项目资金补助。

2.4积极发展废旧农膜回收专业合作社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发起组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业合作社,大力购进回收机械,并将废旧农膜回收机械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依据有关补贴标准进行补贴,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的组织化程度。

3.建立长久废旧农膜回收的补贴机制

3.1采取“以旧换新”的形式进行兑换

对农民拾捡的废旧地膜,由各乡(镇)回收点采取“以旧换新”的形式进行回收,以2公斤旧地膜(折纯量,即清洗烘干后的净重)兑换1公斤新地膜。用于“以旧换新”的新地膜资金由政府配套50%,加工企业自筹50%。

3.2用废旧地膜代替农户自筹金

要将废旧农膜回收补贴与旱作农业项目补贴结合起来,按企业回收价格,用等价废旧地膜代替农户自筹金。原则上,每公斤废旧地膜回收价格不低于1元(价格可随市场情况浮动)。

3.3制定废旧地膜回收指导价格

根据我县实际,建议回收加工企业以每公斤1元(可以随市场价格和所收购地膜的干净度适当浮动)的价格进行收购,即保护和调动农民交售废旧农膜的积极性,又要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

4.加大废旧农膜回收科技研发和新技术推广

第2篇:农业保护论文范文

1、规范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我区规范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认真编制完成《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中期评估与修编、无居民海岛甄别、海底管线普查等工作,成立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委员会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专家评审委员会,规范本级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和评审工作程序。及时办理围填海项目验收,做好海域使用证换发土地证,加强用海项目的监督检查,遏制非法占用海域的现象。

2、实施工程,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精神,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渔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设立十百千万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实现在三年内实现打造5个渔业强镇、50名渔业发展领头人、500艘捕捞示范船和5000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的目标。严格执行捕捞渔船“双控”制度,有计划地推进渔船更新改造、渔具渔法创新、渔船节能产品安装、捕捞作业结构调整,继续稳定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鱿钓作业,通过改造标准养殖围塘,积极推进水产品精养、高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优化提升海水养殖业充分发挥海岛地理位置的优势,深刻挖掘渔村文化底蕴,大力扶持休闲渔业,通过这些措施,在受伏季休渔政策调整和鱿钓生产不佳的影响下,全区渔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发展。

3、落实精神,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标准渔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大力推进标准渔港建设,沈家门中心渔港一期与二期、蚂蚁渔港前期、台门渔港前期、虾峙一级渔港前期、月岙渔港前期、桃花渔港和东极渔港等7个标准渔港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有的已进入施工,有的在编制项目建议书。这些标准渔港的建设,极大地加强了我区的渔业基础,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三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

一是推进渔业经营体制创新。积极引导渔民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对专业合作社依法加强业务指导,通过加快推进渔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提升渔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加强对渔村经济合作社的财务指导、管理、审计工作,建立了70个经济合作社财务档案,与其他部门联合对渔村村务公开、财务进行了二次检查,促使渔业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从而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增加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二是推进渔业技术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组织科技下乡,大力培训养殖户,开展提高梭子蟹养殖成活率和配合饲料应用技术攻关,对全区2404艘渔船安装了防碰撞系统终端,2226艘渔船安装了卫星信息服务系统终端,全面启动渔港重点水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对全区31个渔港重点水域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点进行了现场探测,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三是推进渔业服务机制创新。成立普陀区渔业行业协会渔船渔机分会和朱家尖分会,提高为渔服务能力。通过推进双转渔民及家属培训工作,渔业柴油补贴发放工作,调减渔业互保费率,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百名干部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从而全面提升渔业互保的覆盖面和入保率,确保柴油补贴资金准确、及时发放到应享受渔民手中。

二、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渔业养殖空间受到压缩,养殖面积大量减少,推进浅海开发难度加大。今年我市遭遇连续高温和特大干旱,给我市水产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部分地区养殖产量明显下降。

2、海洋开发活动带来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临海工业和港口建设发展迅速,倾废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海上船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对海域的污染损害是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3、海洋综合管理意识不够强,执法合力不足

工作运行机制不够规范,缺少沟通协调,指导县级开展工作还缺乏主动性。执法人员结构素质偏弱,人员少,年龄大,任务重。海上渔业安全应急救援力量仍然比较薄弱。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审批管理,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力促政务规范高效。积极推进审批、审核制度改革,简化办理程序,把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中涉及审批、审核的项目进行梳理,在项目用海审核、审批过程中,采取备忘录的方式,一次性告知审核、审批程序和需要准备的材料,避免因手续不全造成延误,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实行专人项目负责制,工作积极主动,定期与单位联系沟通,通报办理进度,提醒注意事项。防止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提高办事效率。将办事的法律法规依据、所需资料文本、负责人、监督电话等政务内容公开上墙,上网上报,并印制填写样式便于服务对象索取,方便群众办事,不断改进局机关的工作。二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使海域使用管理有序进行。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监督检查用海项,实施执法检查,配合国家海监总队对普陀区海岸带部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依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扎实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三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检测,净化渔业用海环境。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建设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下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完善一系列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措施,及时赤潮信息和海洋生态环境通报,及早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核(核准)关,继续强化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的“环评”、“三同时”、“竣工验收”管理,防止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对全区入海排污口实施高频率、多要素、多站点的监测。积极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对主要海域浅海养殖区进行科学规划,净化渔业用海环境;严格执行伏季休渔管理制度,联合环保、边防等部门开展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切实保护海洋资源生态环境。

2、加强渔业建设,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一是全面推进渔业“十百千万”工程,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我区要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渔业“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部署,继续推进5个渔业特色强镇和50名渔业发展领头人的培育创建工作,在打造5000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中,将建设1000亩浅海养殖示范基地和4000亩海水围塘养殖示范基地作为重点。在浅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中,贝类养殖示范基地要求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藻类等品种养殖示范基地要求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要求有各种规格网箱养殖水体1万立方米以上。海水围塘养殖示范基地将朝着大棚集约化精养示范基地和露天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方向发展。在09年打造的1650亩示范基地涉及东极镇浅海贝类养殖200亩和朱家尖街道围塘1250亩、浅海贝类200亩上,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每年小型老旧渔船的更新改造率实现15%以上,拥有远洋渔船50艘以上,远洋渔业年产量3万吨以上,养殖型渔业强镇(乡)要求养殖面积发展到2000亩以上,标准化设施程度达到70%以上,拥有2家以上市级养殖示范基地,养殖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综合型(渔港经济区)渔业强镇(乡)要求形成以渔港为依托,以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物流集散、水产品加工、渔区渔村城镇化为一体,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更为明显的渔港综合经济区。二是全面提升渔业的产业素质,着力构建现代化渔业体系。在减船减人的同时,大力引导渔民发展资源节约型渔业,限制资源破坏性生产工具,改革传统渔具、渔法,推进资源环保型作业,大力开展渔船节能降耗行动,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远洋渔业方面,要着力巩固探捕项目,五年末远洋渔船总规模保持在300艘以上。海水养殖方面,继续推进水产养殖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标准化示范养殖模式,不断扩大无公害养殖面积,海水养殖总面积保持在15万亩左右。休闲渔业方面,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扶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五年末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达到60个,认真搞好具有鲜明渔文化内涵的特色渔村建设,切实抓好休闲渔船和海钓资源管理。水产加工方面,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搞活流通,扩大出口贸易,使我区水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在全省和全国的领先地位。三是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渔业体制和机制。积极鼓励引导渔民群众对现行渔业经营体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渔民群众在经营体制方面的创新性实践,要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完善提高。积极探索捕捞渔船实施企业法人制度建设,根据渔业生产的实际和渔民意愿,适应市场化、法制化取向,本着因地制宜,尊重群众,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将捕捞渔船进行法人化改制,突破渔业发展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支持和促进新型社区建设,研究制定新型社区建立后渔业管理和服务措施。继续加大渔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实施捕捞渔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舆论引导和宣法教育,不断增强渔民自觉参与和社会保障的舆论氛围。四是抓好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继续加强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我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体系,全面开展全市海岸带、海岛资源、海洋环境质量、渔业生态、自然灾害以及污损事件的动态监测、监视和科学研究。结合生态市的建设,积极推进我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普陀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设。继续深化海洋环保法规的实施,抓好涉海工程的海洋环境评估,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继续抓好渔业资源的保护,搞好伏季休渔管理,努力实现零违规的目标。大力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继续扩大投礁规模,加强对人工鱼礁的管理和跟踪调查,提高人工鱼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程,加大放流力度,增加放流品种,使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

第3篇:农业保护论文范文

目前世界上正在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几千种,而我国所在生产和使用的农药也有上千种。农药每年的使用量在50万~60万吨之间,使用面积达到了2.8亿hm2,使用的农药中有大约80%直接进入环境。我国生产农药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等地,农药使用量较大的地区是浙江、山东、江苏等地。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南方地区农药使用量相对于以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北方地区要大,生产实践中,蔬菜水果的使用频率较其它作物要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更为直接。近年来,由于农药的频繁使用,导致各种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最终导致农药的使用次数和浓度不断的增加,各种滥用和乱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导致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危害。大量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还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引起急性中毒或导致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富集,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癌症等),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同时由于农药的使用使得害虫的天敌和益虫数量急剧减少,使得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而其中最容易引起农药食物中毒的是有机磷类杀虫剂。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农作物本身有影响,同时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着影响。农药的使用虽然可以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农药中有一部分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降解,水溶性低,脂溶性高,这些性质使得这些农药不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而残留在环境中,有的已经停止使用几十年的药物,至今在一些环境要素中都可以检测到其残留物。WHO曾对19个国家进行过统计,统计的数据表明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起农药急性中毒事件,真实数据高达200万起,有大约4万人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农药的使用会对生物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毒农药的使用会使得自然界中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鸟类资源,其中有着许多受到保护的物种,但农药的使用使得这些鸟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高毒农药对与野生动物而言没有安全剂量可言,例如呋喃丹。据调查在多年使用呋喃丹的浙江省义乌市某甘蔗种植区内,在一个由低丘陵地、村庄、农田组成的约5km2的生态环境中,仅发现一只麻雀;在使用多年呋喃丹的甘蔗地lm2的耕作层土壤中,只发现3条蚯蚓,而在邻近末施用呋喃丹的对照地中有30多条。据当地农民反映,使用呋喃丹初期,施药后的土表可见到大量死亡蚯蚓,现已少见。当时还可以见到小型兽类被毒死情况。还有研究表明,在珠穆朗玛地区东绒布冰川海拔高达6500米以上的地区有有机氯农药痕迹,这表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基本已经无处不在了。因此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4篇:农业保护论文范文

1.1土壤沙化

土壤沙化的原因很多,现结合我国特点做简略介绍:(1)地表因素,周边存在较大范围的沙地或沙漠,沙子多为细砂和中砂,且沙子之间的物理粘粒较低。沙层较厚,经外力作用形成沙丘和洼地相间的地形。一旦起风,沙子随风移动,给土壤沙化准备了物质条件;

(2)气候因素,多由于干旱多风和降水稀少,大风为土壤沙化做了动力准备,干旱少雨为土壤沙化提供了时机;

(3)过渡带因素,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地表的植被难以生长或是受到人为的破坏,形成了不稳定的过渡带,无法阻挡风沙的侵入,也是造成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

(4)农业生态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农业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毁林开荒加速土壤沙化进程,超负荷的使用地表植被,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的干扰因素超过了防御的最大限度,过渡带失去了防沙的作用;不合理的农业结构,某些地区为了发展农业,扩大农田的面积采取开垦森林和草原的方式,使生态系统转向封闭。也给土壤的沙化提供了便利。土壤沙化的影响;由于土地沙化,导致农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进一步使农作物的的产量下降。为了缓解粮食的压力,只能进一步对周边地区的森林和草地进行开垦。造成了林牧比重失调的加剧。粮食作物对土壤营养消耗很高,不能实施轮耕致使土壤的有机成分迅速下降,肥力锐减。有些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甚至降到了1%,氮、磷等微量元素严重欠缺,由于缺柴作物的秸秆不能还田,加之投入的化肥有限,对土壤有机物质的补偿可谓是杯水车薪。年复一年的有机成分流失导致地力耗尽,然后废弃再恳形成广种薄收的局面。恶性循环不仅导致农业生态的恶化,也加大了土壤退化的深度和广度。

1.2农业操作不当造成土壤退化

1.2.1化肥对土壤退化的影响

化肥的使用对土壤的退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化肥不足的影响土壤的肥力,过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结构的改变,使松软的土壤变得板结,影响土壤的呼吸和土壤中的微生物,致使土壤失去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的能力。化肥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土壤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同时微生物也以其具有的各种生物化学活性对土壤进行调节活动。在对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肥料对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氮肥对土壤中真菌的繁殖有促进,但是大量使用氮肥会使真菌的数目下降。磷、钾肥的施用也能提高或降低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大量施用化肥可加速土壤的退化。解决方案:使用有机肥代替无机化肥,向土壤中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的肥力,能减旱涝等灾害的危害,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既增产又养地。可以迅速提高土壤中N、P、K的含量,改善和恢复土壤的退化。

1.2.2农业操作对土壤退化的影响

由于土地高产出的需求,人们在农作物的种植中使用地膜等辅助方式以及对某一地块重复种植某一种作物等来实现提高产量的做法也加速了土壤的退化速度。地膜的使用改变了土壤原有的呼吸方式和温度,进而改变了土壤的环境。致使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受到影响,反过来降低了化肥和有机物的分解,造成了恶性循环。另外地膜的使用改变了土壤中水分的代谢,往往会造成土地的硬结。加速了土壤的退化。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由于作物的不同,吸收的有机物和土壤中的N、P、K等物质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初期由于某处土壤富含某种物质,适合某种作物生长,产量较高,就长期在此区域内种植该作物。随着营养物质的和微量元素的减少,土壤退化加剧,作物的产量必然下降,最终导致土壤营养丧失,而被放弃。解决方案:适量使用地膜,并在使用一定周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用,同时做好营养的补充。实行轮耕的种植方式,不同作物轮换地块,如条件允许可施行休耕交替的种植方式。做好土壤的适量施肥,确保N、P、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延缓和恢复土壤的退化。

1.2.3水土流失对土壤退化的影响

水土流失也是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带走了土壤中大量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直接导致土地的贫瘠。根据其形成原因,多采取种植树木和草类等植被做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

2.那曲地区土壤退化的影响因素

那曲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处,由此改变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该地区主要以草地土壤退化为主。气候因素:由于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4℃—4℃之间,能生存的植被较少,类型简单,呈垂直性分布:从低到高依次为森林、高灌丛、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各层取样分析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根据结果分析该地区土壤退化程度。气候与土壤理化特性及退化程度关系密切;人为因素:

(1)过度放牧,人口增长导致了牲畜数量猛增,草畜矛盾日益加剧,过度放牧降低了地表的植被覆盖率,改变了土壤结构,引发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加速了土壤的退化。

(2)资源利用不合理,长期的索取导致本区土壤肥力下降,由于气候和地址原因,此地区温度低,矿物可采量小,加之交通的闭塞导致那曲地区能源短缺,于是牛、羊粪便成了牧民的生活燃料。原本用于草地营养补充的牛、羊粪便极具减少,草地土壤的有机肥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充,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加速了土壤的退化。

(3)生态因素:由于那曲的西部地区湖泊较多,随着温度的上升湖泊干涸造成滨湖地区土壤盐渍化,导致草地退化;那曲地区居民有狩猎的习惯,过度的狩猎使该区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鼠,虫类的天敌大量减少,导致鼠虫害的泛滥,进而引起草地退化。土壤沙化:那曲是全国大风最多的地区,由此造成的土壤沙化也是土壤退化的因素之一。解决方案,(1)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管理制度,健全法规,完善执法机构,加强管理。(2)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牧民的整体素质,使之自觉地保护生态。(3)调节牲畜的结构,降低牲畜的数量,缓解草地压力。(4)实施牧休政策,轮流使用草地。(5)改变能源结构,完善太阳能的使用,完善交通,引进新能源。

第5篇:农业保护论文范文

先进科学的农业耕作方法是重要的植物保护措施。轮耕轮作、间作套种能够增加农田生物的多样性,合理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促进土壤拮抗微生物活动,切断病虫的食物来源,避免长期单一植物种植导致的特有的病、虫、草害的问题。轮耕轮作要求耕作者结合土壤和地域的气候环境,利用季节的差异,依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选择相对于某一作物病虫发生少的季节播种。间作套种要求耕作者全面了解不同植物和害虫的特性,通过将敏感植物和抗性植物相间种植的方式阻止病菌的生长与扩散,减少有机农业植物的病害,将不同植物种植于相间种植能够通过不同的颜色、气味以及破坏小气候等干扰寄生性害虫寻找到寄主植物,从而大大降低了害虫的繁殖率,有效减少有机农业植物的虫害。

2选择优良的品种,科学处理种子

要选取抗逆性强的品种,在此基础上,选则饱满、均匀、无病虫的优良种子进行播种,这是有机农业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优化选种步骤可保证种子早出苗、出壮苗,同时保证幼苗自身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病、虫、杂草的侵害。播种之前耕作者需及时清除不健康的种子和杂草种子。然后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晒种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同时促进种子草出苗。晒种时,要将种子摊放于干燥的空地上,连续暴晒,使种子充分干燥,注意晚上要及时收储,防止受潮,同时注意不要将种子放在铁器或水泥地上进行晒种,避免高温烫伤种子。另外,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如在晒种之后,还可通过浸种进一步杀菌,还可促进种子新陈代谢,起到增产的效果。除此之外,针对某些作物,还可干热消毒法降低病毒的活性,起到杀菌的作用,提高植物抗逆能力。

3采用农业培肥技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