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管理的人才培育方式研讨

旅游管理的人才培育方式研讨

科学界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原经济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员,在其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表现为:1.专业能力:导游的基本能力,有效的公关、组织、协调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能力等。2.方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等。3.社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由于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本科院校则侧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旅游与会展管理“职业经理人”,两者的侧重点点是不同的。但是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大而全”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存在很大偏差,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错误。

科学设定符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1.实行差异化理论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分支,其专业也有不同的延伸方向,诸如我们熟知的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会展管理、涉外管理、帆船管理等方向。在诸多高职院校当前培养模式下,所有专业均一视同仁,无论专业课还是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全部相同,这也就失去了专业分支的意义和作用,而高等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分支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更具有专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方向实行差异化的理论教学。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小班授课模式,让旅游管理不同分支方向的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做到相对的差异化教学。这种“小而精”的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利于学校按照社会当前需求进行定向培养。

2.突出专业应用型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要突出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在基础课程学习“够用”的基础之上,大大提高实践环节的比例,强化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毕业生虽然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知识教育,但是缺乏系统性的实践和实习,在就业初期,往往表现为“高不成低不就”,与用人单位的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与校外企业签订建立实习基地,实施“校企共建”的培养模式,同时将实习实践纳入到期末考核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技能能够在毕业的时候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86家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形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了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弥补,为将来真正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何时,教师队伍都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各个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专职旅游管理院校的师资队伍明显优于综合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平,同时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往往缺乏同时兼具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丰富的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不同学校间可以加大学习交流,从其他高校引进一些先进教师作为本专业的任课教师;强化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扩大具备双师资格教师在专业教师中的比例;从旅行社或校外企业聘请专业人才同本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培养模式改革。

4.落实学生实习考核及教师激励培养。实习环节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备的学习阶段,尽管学校都会有寒暑假实习实践的要求并上交实习单位实习鉴定书,但部分学生往往浮于表面没有真实把实习落实到位。学校可以尽量与实习单位签订假期实习聘用制,让学生尽可能的跟随学校安排而非自己寻找单位实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校方及用人单位共同监督落实,同时可以在不足和需改进之处进行更深入沟通。与此同时,对于教师队伍的激励培养也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会使教师失去创新及改革的意识。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教师的教学表现及学生反馈做适当的激励,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自我肯定,也激发了他们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兴趣。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在评优争先、外出考察、住房分配等方面向一线教师倾斜,营造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氛围,使得学科拔尖人才不断出现。

结语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带动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在当前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化人才,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作者:王浩乐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