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因为其成立时间不长,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存在着目标模糊不清、缺乏学校支持、缺少社会平台、缺少技能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施双导师制、完善培养计划、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的举措,为高校培养实践型创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双导师;实习基地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总理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口号,自此国内开展起火热的“大众创业”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国家提出这一口号,作为最具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就应该更加积极的响应,作为研究和创新的大本营———高等院校更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大学生通过创业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就业,采取资金、政策、培养、目标等多种形式支持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在本科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等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点,其教育模式、课题体系、教学评估等方面尚不完善,需要进行研究、实践,提出适合本科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目前国内旅游正式如火如荼的发展,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市场机会,旅游行业管理亦日渐规范,为学生创业创造了日渐规范的环境,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在逐渐增加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杨凯(2011)通过调查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有态度积极,创业教育基地有所改善,家庭对于创业态度明显改善等几个方面的明显进步;王蕾(2010)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社会、自身因素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发现高校缺乏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缺乏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不足、企业没有在创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弱等5个方面的不足;王新越(2016)认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传新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校园文化氛围、政府支持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总而言之,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所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大力改进。

三、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一)学生创业目标模糊不清

对于新建本科而言,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都是有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学校,对于本科培养计划的制定基本都是参考其他很多地方的同类型本科院校的培养计划制定,对于培养计划的制定,没有长期积累的经验,还需要在长期的学校自身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才能不断趋于完善,培养方案的不完善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对于创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计划)的构建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尝试,建立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融合的、具有充分支持的创业教育体系(计划)。

(二)学生创业缺乏学校支持

很多本科院校文科专业都取得较少的支持,作为旅游管理学科而言,目前是属于教育部的控制发展专业,控制招生数量和专科升级为本科的计划,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比较不利的影响。工科类或者综合类院校,都会比较侧重于比较能够出成果的工科或者理科专业,对于文科类专业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如工科专业,导致工科专业侵占了旅游专业应有的招生人数、发展经费、支持力度等,使得旅游专业的创业培养体系建设步履维艰。

(三)学生创业缺少必要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缺少前期的长期积淀,对于业界的合作和联系还存在不足,因此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方面存在着层次级别不够、实习方向选择不多、实践目标不明确、平台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与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公司、旅游景区、OTA企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良好的平台,新建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实训基地的选择方面就有量不足、质不够的问题,成为学生接触业界的最大障碍。同时,学校未能通过大学生挑战杯、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等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使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这些平台形成创业意识、接触业界最新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为毕业之后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四)学生创业缺少技能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人才引进、学生扩招、基建扩张、本科评估等重重的压力,对于完善培养方案、建设完整实践实训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都还处于实验之中,需要长期的实践能够不断更新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受限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等问题,学生主要侧重于理论教育,对于各种实践技能还没有跟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业界的感知能力、创新能力等实践技能都未能达到较高水平,学生的对于创业的自身准备严重不足。

四、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对策

(一)构建双导师制,推动学生创业意识

国内高等学校目前主要采取的是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这四年学习过程中,实训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却未能得到相应的增长,学生对于业界的动态把握、知识更新、从业经验知之甚少,对于毕业之后进行创业活动没有更多的指导作用。而且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引进过程中,为了完成本科教学评估,主要是注重高学历的人才(应届的硕士或博士),这些高学历人才对于科学研究有着充分的能力,但是应届毕业生没有更多的行业从业经验,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缺乏实践性指导,不能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并无裨益。对于以上问题,对于学生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内目前很多MTA(旅游管理硕士)的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度,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之后,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实施学校学术导师和校外业界导师双导师制度,学校学术导师对学生实施学校管理、学术指导、毕业论文等方面,校外业界导师对学生进行行业实践指导,让学生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及时把握最新行业动态,积累行业从业经验,为后期创业做好经验积累。

(二)完善培养计划,明确学生创业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制定的培养计划要切合本科培养目标和地区、院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性大学要着力培养更多的高理论水平的人才,支持其前往高层次的学校和学历进行学习,培养更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社会输入更多的研究人才,其教育教学体系更加侧重于理论教育。新建本科院校都是刚刚才升级为本科,培养的主要是地方性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学生多数毕业以后都会走上工作岗位,制定培养计划要更加要考虑实践的重要性。新建本科院校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制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包括学生的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促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学生技能培养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依托于校内的实训实验室和校外的顶岗实习基地。对于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专科时期的资源和教学方法,专科时期遗留的实训室和实验室要充分利用起来,专科时期的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也不能舍弃,只不过要更加完善,各门理论课程中要合理分配讲授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例如旅游规划、旅行社经营管理、模拟导游、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前厅管理等课程都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以便于学生对于酒店运营过程中各类需要实际操作的岗位都有所了解,并且逐渐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要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不同类型的高层次、高水平实习基地,包括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规划、星级酒店、OTA企业等多方位的实习基地,实施轮岗制度,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使学生全面接触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为毕业之后的进行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校企合作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搭建创业平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促进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高校和企业合作,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通过组织学生认知参观学习、进行定岗实习、轮岗实习等多种方式为高校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习理论的同时接触业态,熟悉企业运作,学习企业各层(高层、中层、基层)管理方式,免于对行业认知的一片空白。另一方面,企业与高校合作,通过资金支持各种学生参与的横向课题(以各类创新创业的应用型项目展现),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的模拟实践平台,学生通过参加类似的课题申报,相当于校企给他们一个实战前模拟演练的过程,增强他们创业的思维能力、自信心以及相关的流程。

五、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多数都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型高校,学校的培养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大环境,快速融入到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去,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重要举措,又是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76-77.

[2]王蕾.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王新越,刘二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6(9):21-25,30.

[4]杨琼.高职旅游管理创业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程冰,赵霞.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15(4).

[6]曲夏瑾.民族院校翻译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33-34.

[7]邹亮,曹洪珍.试论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42-44.

作者:王光伟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