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介素养培育方式研讨

媒介素养培育方式研讨

本文作者:张军丽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学院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情况是,受众的媒介使用将成为自我发展的一种动力,而不会因为媒介使用而沦为大众媒介或信息的奴隶。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张志安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综合国内外种种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对媒介素养教育本质含义的认识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即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主张青少年在信息化时代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介去寻找信息进行学习,具备甄别和鉴赏力,能够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最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享有更多的支配权,学会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和审视自己的学习。

开展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模仿力;在情感上,他们的情绪和情感比较强烈,性格上常常存在双面性和不稳定性,很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自控能力较差。且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介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良莠不齐的信息,这就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08年的网民中10~2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66.7%,其中,10~19岁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5.2%,与2007年相比,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青少年网民占网民人数的1/3还要多。截至到2009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而19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就占了40%,且他们使用网络的首要目的是玩网络游戏。因此,媒介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大众媒介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拟态环境”,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色彩,而对于心智发育尚不完善的中学生,很容易为媒介所左右,不能很好地分析、理解、识别媒介文本,尤其是在电子媒介强大的视觉感官冲击下,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媒介依赖症”。

具体表现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不能自拔,在价值和行为选择上往往从大众媒介或媒介人物中寻找依据;满足于媒介所建构的虚拟社会的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而这种由互联网创建的“虚拟社会”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但他们对媒介知识的匮乏,使用媒介的自控能力差导致了他们自身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不强,利用媒介发展自我意识薄弱。而他们经常、主动地接触媒介,这就使他们的业余时间减少,与同伴交流的时间减少,模仿媒介上的一些知名人物的行为、动作增加了。理想化的选美、造星活动以及不良的文化和娱乐环境,使中学生深陷娱乐怪圈,极大地偏离了主流媒介的应有方向。

总体而言,当前中学生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他们并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训练来获得媒介素养,大多数中学生是建立在日常的媒介接触经验基础上得来的,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素养教育所期望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为此,我国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开展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国部分中学生对游戏、网络、电视等媒介的依赖和沉溺,以及大多数中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媒介所带来的信息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怎样加强中学生的教育,怎样合理利用媒介在中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呢?这是对网络时代的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增加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使用媒介的能力,另一方面指导他们的媒介价值观,开展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到媒介活动中,综合培养他们的媒介认知能力、解读媒介信息能力、运用与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最终使他们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己,参与社会的发展。

提升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结合我国的基础教育实际,各类普通中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有机地融入媒介素养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媒介素养知识。与此同时,师范类院校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应把媒介素养知识纳入相应的课程,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以及在实践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进而才能够保障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落实。

建立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在大陆起步较晚,学术界对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尚没有统一的认识,零散的教育实践也各有差异。我国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认为,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全民的教育、终身的教育,媒介素养课程是一项关涉到公益、关涉到未来的事业,是一项前瞻性的事业。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针对我国中学生的媒介接触及使用特点,编写一系列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以供不同地区的学校和教师使用。

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三大主体,中学生接触媒介大多数是在家里或网吧,因此家长应负起责任,要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走进他们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和适时监督孩子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力度完善媒介功能,提高媒介质量,对大众媒介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组织开展媒介实践项目,加强中学生的媒介感知认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