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贸易合作论文范文

贸易合作论文全文(5篇)

贸易合作论文

第1篇:贸易合作论文范文

目前,中印两国经贸关系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印度是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印度方面则希望在医药、化工、软件等方面打开中国市场。因此,加强两国从要素合作到制度合作的转变,建立两国实质性贸易合作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一)强化两国高层定期会晤机制

近年来,中印高层会晤频繁,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不断丰富。2010年12月,中印同意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确立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同时双方决定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并开通两国总理电话热线,同意建立中印外长年度互访机制。这些战略举措对推动建立两国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促进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中印经济发展与合作研讨会以及中国—印度经贸、投资与合作峰会等一系列对话交流机制与合作平台,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建立双边工作日常联系机制

目前,中印两国基本建立了两国高层定期会晤机制,但从具体工作层面来看,双边工作日常联系机制尚未得到确立,仍然缺失长期稳定的交流机制,使许多贸易合作项目难以真正落地。因此,为了促进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扩大两国贸易规模,在两国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在微观层面建立双边具体工作日常联系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以实现信息交流共享,及时沟通两国贸易价格、贸易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推进双方贸易合作。

(三)建立两国贸易摩擦协调机制

最近几年随着中印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各种经济利害关系不断突出,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印度对华的反倾销力度较大,贸易摩擦削弱了两国之间的信心,阻碍两国贸易间的增长空间。贸易救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贸易摩擦的重要方式,2008年和2011年,中印双方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印贸易救济合作会议,以加强双方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领域的信息交流,对各自的反倾销反补贴法律制度及实践,以及反倾销披露与透明度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沟通。此外,双方还就WTO反倾销、反补贴规则谈判中的立场进行了协调,并就具体问题交换意见,达成了共识。该机制成为促进双方加强交流,努力化解贸易摩擦的有效平台。双方在该机制下共同力导磋商对话,加强沟通和交流,既缓解了摩擦,又密切了关系。为加强中印在贸易救济领域的合作,通过交流在贸易救济实践中的做法,共同研究和规范贸易救济调查,以通过对话解决贸易摩擦。

(四)深化两国服务贸易合作机制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两国贸易已进人新的发展阶段,但双边贸易主要聚焦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则相对比较薄弱。如何进一步拓展两国贸易空间,丰富两国合作内涵,挖掘合作潜力,尤其是推动两国服务贸易合作是两国都应该作出的重要考量。服务贸易的发展总是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印两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都相当迅速,服务贸易蕴藏的潜力很大。中国应该加强与印度在服务贸易各领域的合作,比如引进印度的软件业来帮助提升或者改善本国的信息服务水平,也可以对印度输出建筑业来帮助完善印度的基础设施等等。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总体上要强于印度,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影响力也大于印度。但是中国只是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看出,中国从“质”的方面讲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建立并推进中印两国服务贸易机制是深化双边贸易合作的必然选择路径,两国在农业、环保、能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五)建立两国贸易便利化机制

随着中印两国贸易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减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体系等内容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建立并完善两国贸易便利化长效机制已成为推动双方贸易稳健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首先,加强两国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贸易便利化需要的现代化通关作业进行改革,推动技术革新,为推动两国贸易便利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制定两国贸易便利化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便利通关办法,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最后,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口贴息资金规模。完善多种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促进双边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二、中印贸易合作领域潜力分析

(一)加强两国在农业领域的贸易合作

作为世界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均面临着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因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农业在两国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在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因而加强两国农业尤其是农业贸易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印两国农业贸易中以印度进口为主,农业贸易合作乏力。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统计,2009年到2012年期间,从HS2007的统计数据来看,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农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编码6909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303.19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72.71万美元,增长率为189%;商品编码690990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97.5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51.8万美元,增长率达261%;商品编码8201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28.3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01.6万美元,增长率为259%;商品编码820190的进口额从2009年的3.7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9.5万美元,增长率高达704%。同期,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农业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从HS2007的统计数据来看,商品编码6909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12.8万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约2.9万美元,下降率为77.6%;商品编码690990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约11.5万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约2.9万美元,下降率达74.9%;商品编码8201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约3.5万美元下降到2012年的0.59万美元,下降率为82.9%;而商品编码820190的出口额从2009年的0.066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3.07万美元。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后金融危机时期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农业贸易规模呈显著增长态势,而向中国的出口除了商品编码820190的出口额有增长外,其余则显著下降,对印度而言,存在显著贸易逆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贸易仅限于低端的农产品,农业贸易较为乏力,而农业贸易合作则更是鲜有涉及。因此,中印两国应充分发挥在农作物品种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合作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在农业机械化耕作方面印度略领先于中国,这为两国农业贸易合作提供了诸多契机。

(二)强化两国在信息领域的贸易合作

在信息贸易领域,印度软件优势明显,中国硬件领先,合作可实现共赢:增加两国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的交流和培训,优化合理的人才结构;增强两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项目合作,实现IT服务的有效转型。许多研究表明,印度信息技术在软件方面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而中国在硬件方面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来说,印度软件企业在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语言环境等方面有优势,同时软件开发成本低、高素质技术员工数量多、服务水平较为成熟等方面具有竞争力。而中国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人力成本低、技术员工数量多、市场发展迅速等优势。因此,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中印两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各有优势,可以通过IT高等教育、IT职业教育以及IT企业培训机构推进两国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最终实现共赢,并实现两国IT服务的有效转型。

(三)促进两国在环境领域的贸易合作

中印需要加强两国环境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搭建两国环境领域合作平台,强化合作机制建设;开展两国环境领域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和印度在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共同面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根据《2014年环境表现指数(EPI)》显示,印度环境表现指数全球排名第155名,中国排名第118,其中在空气污染这一指标上,中国排在最后一位,印度的排名也非常落后。因此,中国和印度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问题方面的合作具有全球战略性意义。为应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恶化问题,2008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和印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ICSD)便携手合作,为两国展开贸易合作搭建高端平台,寻求两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但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中印两国环境贸易的技术转让机制不健全,适应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的新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应用推广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因为合作平台的搭建和机制建设是两国加强环境领域合作的前提条件。

(四)加强两国能源领域的贸易合作

第2篇:贸易合作论文范文

(一)旅游业

近年来中俄两国旅游合作持续升温,2012年两国互办“旅游年”,丰富精彩的活动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合作成为双边服务贸易合作中发展较迅速的行业之一。2013年我国公民赴俄罗斯人数达91.5万,其中游客数量达37.23万,同比增长8.4%,以不到1万人次的差距仅次于德国成为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2013年俄公民来华人数218.63万,其中游客数量达108.85万,虽然与2012年相比略有下降,但是从总体来看比2008年增长了25%,俄罗斯跃居中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

(二)运输业

随着中俄双边贸易总量以及出入境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两国在运输合作上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俄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为陆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扩大两国铁路客货运量、跨境公路大桥建设项目也在实施中。航空运输领域,中俄起草了民航运输协定,来往于两国各城市的航线和班次数增多,航班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使旅客的转机之苦得到缓解。

(三)劳务和工程承包

根据俄罗斯的统计,中国在俄罗斯境内的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莫斯科、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区,总量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10万~20万人左右。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性和俄罗斯劳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形成互补,两国合作领域主要包括承包建筑、农业、森林采伐、能源等,赴俄罗斯的中国劳务人员主要从事矿产与森林资源开采、木材加工、建筑及农业种植。

(四)教育

目前为止,中国在俄罗斯的留学生人数达2.5万,俄方在我国各个大学深造的学生人数达1.5万。2013年8月举办的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研究通过了“中俄10万人留学计划”方案,根据此方案,中俄双方互派留学生的人数将继续扩大。中俄两国在教育方面交往频繁、合作广泛。除互派留学生外,两国还进行语言文化的相互学习并在办学合作方面积极创新。在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俄罗斯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超过了100所,圣彼得堡大学等16所高校创办了孔子学院,新西伯利亚大学等3所高校开设了孔子课堂。

(五)通信业

中国与俄罗斯于2004年签署了“亚欧光缆”(TEA)项目合作协议,于2005年9月确定进行互联网流量交换项目,并于2007年7月首次达成了国际互联网互联协议,直联网络高速开通。这些具有建设性的合作项目缩短了中俄之间的信息传输时间,优化了中俄互联网流量传输性能,两国用户进行网络互相访问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两国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通信与信息技术分委会这一重要机制,定期开展信息通信领域的双边交流。

二、中俄服务贸易合作发展潜力

(一)合作基础坚实

中俄两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沿边省份的黑龙江省,边境线长2981公里,拥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5个边境口岸,与俄罗斯山水相依、口岸相连。这为两国深入开展运输、旅游等服务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1992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关于经济贸易关系的协定》至今已超过20年。两国“地缘优势”、“能源供需结构性互补”以及两国逐渐形成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内涵和政治保障。

(二)市场需求强大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说明我国服务出口贸易有着充足的上升空间而且服务进口贸易需求较大。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方面,俄罗斯充足的能源储量和中国近6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两国能源运输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出台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涉及能源开发、建设基础设计等多项内容。如正在建设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通往大乌苏里岛俄罗斯部分的公路大桥、横跨东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俄罗斯岛的桥梁等,对中俄两国的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中俄两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相似,都是以传统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中国的运输、旅游服务是前两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而且两个行业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近60%。旅游、建筑、运输在俄罗斯的服务贸易中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此外,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领域也大多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合作如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计算机等有所涉及。这也说明中俄两国在进一步拓宽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合作的前景广阔。

(四)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推动

俄罗斯于201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俄罗斯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相关承诺,俄罗斯对金融、保险、旅游、运输等诸多服务行业的管制将渐渐放开,而且外商在俄罗斯服务行业的经营、投资等行为也会按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执行。在此基础上,中俄两国在金融、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都会迎来更多机遇,服务贸易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三、深化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挖掘传统服务贸易合作潜力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1.6%,俄罗斯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7.8%。两国的货物贸易仍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而且,中俄开展服务贸易的主要对象仍是美国和欧盟,两国双边服务贸易合作规模偏小,这与两国不断扩大的经贸合作需求不相适应。在巩固现有合作的基础上,中俄两国应充分认识到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重要性,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服务贸易合作的增长点,以传统服务贸易合作的发展带动双边服务贸易合作的整体发展。

(二)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俄两国在发展传统服务贸易合作的同时,应注重优化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进一步深化金融、信息、科技等领域合作。目前俄罗斯十分重视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我国可通过技术贸易引进俄方的高新技术,在拓展服务贸易合作领域的同时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鼓励并支持两国境内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对方国家开办分支机构,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积极研究创办中俄合资银行。同时,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贸易方式,搭建双边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服务贸易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大力发展教育合作,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

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是中俄两国服务贸易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虽然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我国对俄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对中俄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中俄两国在扩大互派留学生人数的基础上,应重点提高留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培养对中俄贸易合作有建设性作用的复合型人才,适当引进俄罗斯服务贸易、市场营销、法律等领域的实用性人才。我国应重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在开设俄语专业的同时开设有关俄罗斯金融、贸易、法律等课程,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

(四)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3篇:贸易合作论文范文

校企合作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专业专业课程建设的发展。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企业要参与其中,对人才培养提出要求,学校需要根据人才新要求积极改革教学内容,进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对人才。同时,外贸企业也能够参与到国家贸易专业设计和课程改革中去,和有关专家一起编写专业课教材,这对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鉴于以上情况,国际贸易专业实施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是很必要的。

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实施路径分析

1、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在学校根据企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可以保障所培养的人才毕业后的有效就业,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实用人才,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订单式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如下:首先,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明确要求,并提出学校需要开设哪些课程,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其次,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训课程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在学生毕业后,企业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促进学生有效就业。

2、学校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动向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需要企业和学校能够共同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需要整合校内外的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能够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一些职业技能有机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在基地学习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与自己今后就业联系紧密的各种信息,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要树立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3、学校企业合作参与国家贸易专业课程建设工作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发展离不开课程建设工作,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课程建设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一方面,外贸企业要向学校提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对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明确出来,然后,学校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投入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教材内容的改革创新,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4、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学校的国家贸易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但缺乏实践教学能力,缺乏国际贸易专业相关职业过程方面的知识,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企业参与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外贸企业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兼职,引导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进行职业考察,使教师熟悉本专业的相关典型的职业工作和职业任务,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更利用教师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另外,企业还可以派专业人才到学校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为国际贸易教学提供生动的教学案例,同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本校教师在于行业精英的交流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这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成长极为有利。

5、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

第4篇:贸易合作论文范文

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速,通过Internet进行交易已经成为潮流。基于电子商务推出的商品交易系统方案、金融电子化方案和信息安全方案等,已经形成了多种新的产业,给信息技术和银行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并逐渐成为国际信息技术市场和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对我国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工商业在市场流通领域遇到的产品销售不畅通、信息不灵通、资金周转困难、商业信誉危机、三角债等诸多问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少不了电子商务的实现。总之,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构造人类社会、经济新秩序的最大动力,作为一种商务活动过程,电子商务将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而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商务本身,它将会对社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的生活和就业、政府职能、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文化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所占据的地位

1.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电子商务可使企业节省各种票据制作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每天24小时的连续服务。电子商务伙伴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资源,将来不能使用电子商务系统接受订单的企业将像现在没有电话和传真设备的企业一样,很难与客户交往。电子商务尤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这些企业能获得自身无力收集的市场信息,得到较为平等的竞争机会。

2.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后,经济增长模式开始由以物质生产为主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和知识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商务、娱乐休闲、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电子商务的渗透。随着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必将带动社会大众群体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潜在需求。

3.电子商务会导致经济波动更频繁

电子商务赋予客户长期最低价格的能力,能够让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然而这种超常快速反应却有可能加剧市场的动荡。此外,个人信用的危机与商业信用的危机同样会引起世界范围的经济波动。网络数据安全的问题也可能会加剧社会经济的波动。

4.电子商务给中国商业发展带来的机会

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世界商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给商业市场既带来了冲击,同时也为商业市场的调整和重组带来了机会。其中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极大地促进了新兴企业和新兴部门的发展。电子商务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他不仅适合于大企业适用,而且对众多中小企业也非常有利。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讲,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信息技术各方面实力相对较弱,但是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大型企业缩短距离的机会,与大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电子商务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电子商务提供了大量新的机会,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可以从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把一个小企业变大,使得企业在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和利用,从而使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将产品、服务销售到全国各地。现代计算机网络使企业经营更贴近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使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和及时供货和周到服务相结合。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态势,使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也能在较大范围内发挥其灵活机制的竞争优势。

三、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竞争能力

外经贸领域实现电子商务,对提高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将注入活力,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加快发展我国外经贸提供了可靠保证。由于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落后于发达国家,已经给我国的外经贸事业造成了消极影响,我们只有迎头赶上,才能在将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使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引发对世界市场的重新划分,我国在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中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只有把握时代脉搏与历史发展潮流,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才能够面对新的国际贸易环境,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2.电子商务在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商业竞争激烈,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十分重要。利用电子商务可在短时间内确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为产品宣传和企业形象宣传找到一个良好的、快捷的途径。企业只要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站点,并按照有关规定将公司的各种经营数据和服务承诺在自己的站点向公众,使潜在的顾客对公司有一个直观的第一印象。同时,企业还可制作出众的网络广告,展示企业标记,在短时间内起到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的作用。如果网上公司为顾客提供品种齐全的商品、灵活的折扣条件、可靠的安全性,顾客就会对企业的信誉产生好感,并且会经常购买该企业的商品。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很快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

3.有利于方便企业开展对外经贸活动

发展电子商务,对外经贸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后,企业在配额许可证的申领、进出口货物报关、进出口核销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办理。这样企业就能大大节省办理手续所需时间和有关费用。经营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企业对外经贸的发展。

4.电子商务节省了企业的营销费用,提高了企业的营销效率

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可使传递文件的速度较普通方法提高81%,因错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可减少40%。同时,企业还可节省大量的广告印刷费及大量的电话、传真及差旅费的开支。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人员外出都要携带一大堆资料,现在只需和客户一起访问该厂的网址就能得到图文并茂纳产品信息和企业形象资料,不但减少了开支,而且增进了与客户的感情,业务量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对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更是意义重大。

5.加快投融资现金流,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面对非洲、南亚、东欧、中南美洲等地区日益增强的进口限制,利用电子商务寻找投资机会,将我国成熟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转移出去,建立生产线或加工装配基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出口,并应用网络管理海外公司和生产基地,降低管理费用。

四、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应用电子商业的建议

互联网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人们对网络购物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在世界范围内,网络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当今社会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创了全球性的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并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商务方式。中国应该借助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以使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是营造环境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美国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信息和网络安全建设、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建设放在了优先考虑的地位,同时注意加强电子商务有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标准规范。确保竞争、合同履行、保护知识产权和私有权利、防止假冒、增强透明度、增进商业贸易、促进争端的解决等。但是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政府的参与或干预最小化。

2.完善信用体系银行结算系统与物流配送体系

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除涉及生产、批发、零售机构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通讯、技术服务等机构的加入。目前我国在配送系统、结算系统方面存在着缺陷。特别在物流方面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体系。企业只有解决好支付手段和配送系统问题才能真正发挥电子商务方便、高效、快捷等优势,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模式。同时,各类物流企业要广泛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物流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自身的科学管理能力,为电子商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应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延伸服务领域,建立功能健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综合物流体系。

3.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

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是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的,而完善的法规是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前提,所以政府应抓紧制定相关法规,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信息商品化的发展、提高信息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政府对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主要应体现在财政拨款、税收和法律等方面,应该做到从法律上保障该产业的发展,财政上支持、税收方面减免。根据中国国情,要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用到软件开发、数据库、情报咨询等关键的环节上。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政府对信息产业的管理要适当,不能不管,但干预不应太多,要特别重视微观企业的作用。

4.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国际合作

因特网全球性开放的特点,使得建立网上国际贸易自由区的理想成为可能,而如果人为地对因特网采取完全不同和多重管理措施,只会阻碍自由贸易和全球商业发展。为此,必须打破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建立一套国际统一的贸易规范与法律框架。包括对电子合同的认可、接受电子签名以及其他类似授权程序的规则、制定争端解决机制、制定权责明确的根本原则等等。

第5篇:贸易合作论文范文

(一)当前中非经济贸易合作现状

首先,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现实,中非之间的经济贸易额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非洲地区经济的腾飞,中非贸易额年增幅不断提高。其次,中非贸易比重在我国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上升,并且非洲在对外贸易比重方面与过去相比也有较大的提升,我国作为非洲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在非洲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另外,在中非贸易商品结构方面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结构态势,非洲主要向我国出口燃料和矿产品,而我国主要向非洲出口制造业产品。最后,从总体上来看,非洲对我国贸易顺差,但是个体对我国逆差,这主要是因为在非洲除了少数国家以外,大部分非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二)当前中非经济贸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非经济贸易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首先,中非贸易合作关系的基础四资源禀赋差异,这种合作出发点对双边贸易关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首先来自西方国家中非贸易的恶意揣测,认为我国利用经济方式对非洲进行资源掠夺,破坏了中非经贸合作环境。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这对我国大量的制造业产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有些国家正在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促进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中非贸易合作形势不乐观,加上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石油、矿产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中非贸易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其次,由于我国和非洲经济仍然处在发展阶段,并且中非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范围较窄、中国企业对非洲市场的自信心较低等原因,中非贸易合作总量仍然处在较低的层次。

二、中非经济贸易合作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非洲进口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非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加大非洲进口是未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趋势。首先,要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增加非洲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占有量,这是改变当前中非经贸关系逆差状况的重要措施,在于我国有着良好外交关系的非洲欠发达国家95%税目产品输华免关税的待遇措施要得到切实的落实,并且在未来考虑将这一比例提高到97%,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细则,促进非洲国家出口创汇。其次,建立促进非洲非资源类的产品宣传销售平台,创新营销手段,为非洲企业建立良好的宣传和推介环境,为其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二)改善我国出口

改善我国出口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对我国出口非洲的市场秩序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强化质量监督机制,严把质量关,禁止向非洲地区出口劣质产品和残次品。其次,要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进行不断的提升,在非洲地区建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增强营销渠道等等,强化企业的国际经营模式,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的品质。

(三)强化中非经贸合作的便利性

强化和促进中非经贸合作的便利性是未来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中非经贸合作的必然要求。首先,落实相关会议规定,利用法律援助、资本融资等方式方法,帮助非洲国家对其海关、商检的设施进行调整和改善,提高非洲国家的清关效率。其次,要在海关、税务、质检、产品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沟通,强化我国同非洲地区在部门对口合作、业务合作机制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基于双边经济发展现状和相关制度措施,借鉴国际经济法和国际贸易法等相关制度规定,建立符合相关制度的便于经贸合作的合作机制。最后,积极跟进贸易便利化中的“单一窗口”合作协议的落实工作,不断提高中非贸易合作的便利性。(四)在整体上优化中非经贸合作在整体上优化中非经贸合作是解决当前中非经贸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未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体上优化中非经贸合作,最主要的就是要用投资代替部分制造业在产品对非洲出口,紧紧把握当前非洲国家工业化发展初期的良好机遇,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下,在非洲地区开展绿地投资、劳动密集型产品投资等,逐步降低中低端制造产品对非洲的出口,是深化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措施。

三、结束语